分卷阅读24(1/1)
见太子似乎喜欢谢氏,显然一直以来谢氏也一直关心着太子,皇帝为了弥补皇后离开后自己对太子的亏欠,于是便决定先恢复谢氏的妃位,让谢氏来照顾太子。
没有另立太子,反倒是将太子交由谢氏抚养,谢氏又因此恢复了妃位,贵妃一听这消息,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担心自己不能当上皇后,担心自己的儿子不能成为太子,贵妃筹谋了许久,准备再次出手。
大意失荆州,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导致事情败露,连带着当年皇后早产一事也被顺藤摸瓜查到了贵妃身上。
皇帝勃然大怒,当即就下令将贵妃打入了冷宫。也因此,皇帝对于外戚问题开始重新审视,想着究竟要如何妥善处理才能不让前朝后宫私相授受。
自然而然的,谢氏和太子再次成了后宫之中的贵人。
三年后,谢氏诞下圣上的第八位皇子,加上这些年来谢家兄长在战场立下战功不少,而谢氏一族又一直本本分分安于兰城,并未有将势力爪牙伸来京城的意图,因此谢氏被升为贵妃。
兰城谢氏一族蒙恩,再次成了兰城世家大族中的佼佼者,谢父一时间喜不自胜。
又过了几年,谢氏诞下一位公主。
后宫妃嫔不多,这是第一位公主,因此皇帝喜欢得不得了。
皇帝念在谢氏一族这些年来一直偏安于南境,中公之位空悬已久,皇帝心中隐隐有立谢氏为皇后之意。
当时在皇帝眼里看来,外戚谢氏一族算是十分本分。
回想起入宫前父亲的殷殷期望,谢氏虽然心动不已,但一想到先皇后和太子,谢氏最终婉言谢绝。
也因此,皇帝对谢氏越发看重,连带着对八皇子也比其他几位皇子更加喜欢。
后来公主大了,谢氏得了皇帝恩允,带着公主回兰城省亲。
皇帝对公主的疼爱不逊于太子,有时候处理朝政也不会避着前来御书房看望的公主,反而会来了兴致将朝堂上的事情讲给公主听。
一来二去,皇帝发现公主的某些想法倒是和自己想的不径相同,偶尔私下里不免感慨:要这也是男孩儿就好了。
太子仁义,但容易心软;八皇子沉稳不足,但行事果断。
公主的性子不同于寻常女子,反倒是有几分男孩子的大气不羁,大概是因为时常和太子及八皇子玩儿在一起,深受这两位皇兄的影响。
比起舞文弄墨,公主似乎更喜欢谈天论地,偶尔一展拳脚。
贵妃谢氏因为多年的深宫浸染,渐渐没了从前的率性直接,后来从自己女儿身上看到许多自己未进宫之前的影子,于是对女儿这个性格也没太多约束。只想着既然有皇上和她两位哥哥护着,这辈子应该不会闯出什么大事。
也是在这一次回乡省亲的路上,公主在兰城遇见了一个男子。
也就是这一次的相遇,开始慢慢改变了她往后的一生。
公主不怎么喜欢舞文弄墨,但她喜欢的这个男子却偏偏是个温文儒雅的清秀书生。
贵妃虽然觉得这书生不错,但凭着多年的识人眼力,隐隐觉得这书生的气质谈吐不同于寻常普通读书之人,于是就让人私下去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这书生是靖州长史家的公子梁之问,一路游学向西,正好来了兰城。
贵妃觉得这梁公子人不错,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身上并没有世家子弟那些坏毛病,而且为人谦和有礼,不卑不亢。见女儿是真心喜欢,也就默默首肯了。只是后来谁都没有料到南边的乌察国会突然主动向辰国提出和亲。
乌察国乃是大国,实力和辰国不相上下。要是一口回绝,只怕辰国和乌察国百年来的和平会出现变故。
于是皇帝因为诸番考量,一开始也就没有明面上的拒绝。
朝臣对于和亲一事的看法倒是空前一致。
辰国和乌察本就没有发生过战争,眼下若是两国结为姻亲,便能守望相助,加上有了乌察国的支持,南境无恙,日后若是北境起了战事,倒也没了后顾之忧。
皇帝何尝又没想到这些,只是他心疼女儿,加上贵妃回来之后曾向他提及过,女儿出门一趟回来,似乎已经有了她喜欢的人。
就在皇帝犹豫不决、两难之际,公主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要和亲乌察的消息,当下就不答应,于是偷偷跑了。
皇帝一听这事,气得大发雷霆。
公主被找回来之后,任凭大家怎么劝她都不答应。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公主出逃一事最终还是传到了乌察国使者的耳朵里。
面对使者,皇帝担心会因公主一事处理不当反而会让乌察国与辰国百年来的和平毁于一旦,为了让使者放心,当即就答应了使者和亲的请求,并亲自书信一封送往乌察,两国就这么敲定了日子。
公主寻死觅活,就是不依,皇帝最终选了下策:靖州长史公子的性命。
太子带人出宫找到公主的时候,带回宫的是公主,关进天牢的是梁之问。
公主最终还是妥协了,只是这一去乌察就是十七年,就连后来皇帝驾崩,公主也未曾写过一封家书回来。
可见,即便是过了这么多年,公主心里依然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始终放不下。
……
这段时日,因为八王府的事,太后总是会想起远在乌察的女儿,也不知道此生母女二人还能不能有机会再见上一面。
第22章
相比于东宫那边,王府这半年来一直是愁云惨淡万里凝。
因为‘谋反’一事,王府里的下人走了大半。
眼看着王府已经败落,颜朗白日里就找了个时间将侍卫全都遣散,夜里又准备将暗卫也全部撤离,让他们离开这里。
想着不过是树倒猢狲散,再正常不过了。
但颜朗没想到的是,也并不都是墙倒众人推。有些侍卫走了,但还是有一些选择了留下,而那些暗卫,则是一个都没有离开。
从前与他父王时常往来的几位大臣也私下里派人传了信到王府,大致都是在说他们相信八王爷的为人,要世子沉住气,时日一久,背后之人自会忍不住露出马脚。
王府天崩地裂,颜朗又深受被人背叛的打击,哪里就真的能像这几位叔伯说的那么容易沉得住气?
颜朗二十一岁这年,本该是他少年时最为春风得意的一年。只是奈何世事难料,二十一岁前两日,骤然一场疾风恶雨,春风得意变得支离破碎,偌大的王府变得风雨飘摇。
被设计、被背叛、被构陷、被栽赃,好像世上所有的不幸都赶在初八这一日急急朝着王府破门闯入。
恨已起,难有终。
想着今日这一切都是拜她所赐,颜朗咬牙,默默在心里发誓:薛晴她最好是落水身亡,否则,即便是天涯海角,此生誓要用尽一切办法让她和自己感同身受。
没过几日,事情仿佛就尘埃落定了,冯大人被问斩。
圣上看在太后的面子上,给了王府最后的脸面,没有全部赶尽杀绝。
策划这场阴谋的人大概是目的达成了吧!至少留下来的现在看来如丧家之犬,成不了气候,也构不成威胁。
太子本想趁此机会将颜朗也除掉,顺便借此谋逆牵连的罪名,废了太子妃,但圣上经过诸多考量之后没有答应,只是将太子妃贬为了太子良人。
不过好在一番波折之后,太子的多年夙愿终于达成,娶了赵琬儿为侧妃。
至于到头来为何只是侧妃,全因为她此时的身份已不再是赵太傅之女赵琬儿,而是赵太傅夫人的侄女,一个新的、可以名正言顺嫁入东宫、但又不足以荣登太子妃高位的身份。
王妃心里积郁成疾,入冬后病了一场。
本来一开始只是简单的风寒,但彼时的王府已今非昔比,天寒地冻,加上心病难除,没到过年就随着八王爷去了。
一夕之间,世子颜朗失去了父王和母亲,整个王府空荡荡的,寂静得只能听见庭中呼啸的寒风以及深夜里大雪漱漱落下的声音。
树枝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在寂静的深夜里终于不堪重负被压断,重重地从粗壮的树干断裂掉下。
望着夜里一片漆黑的四周,回想起从前父王母后在世时的样子,神色清冷。那一刻,颜朗的心变得很空很平静。
……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快三年。
在外人眼里看来,昔日的王府成了禁地,里面的人是生是死也和这外面的人无关。
在颜朗眼里,这三年过得犹如三十年一样漫长。
外面发生了什么,尽管每日都有人向他汇报,但心里已经不关心、不在意了。
三年里,颜朗一直在暗中派人打听薛晴的下落,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她的消息。
恨自己当初被她伪善的外表迷了双眼,一心还想着要暗中替她翻案。自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地方薄待了她,反倒是……
没想到到头来自己像个跳梁小丑一样,被她骗得彻彻底底,还连累了父王、害得父王含恨而死,害得母亲饮恨而终,整个王府落得今日这个下场。
这口恶气不除,颜朗无颜告慰父王母亲的在天之灵。
那个凶手不抓住,颜朗始终无法和自己和解。
冥冥之中,颜朗觉得薛晴她现在应该就生活在某个他不知道的地方,享受着建立在别人家破人亡之上的宁静生活。
她怎能?
她不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