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1)
说完之后,转身看向王妃,心有不甘道:“本王一生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没想到今日会栽在了这里,本王现在……现在心里好恨!”
恨当初不该答应圣上这桩婚事。
恨当初自己就该力排众议,即便是惹圣上猜忌,也该坚持让咱们的儿子娶琝琝才对。
恨当初没有把皇妹的话听进去,一直留在京城,没去封地当个闲散之人。
……
颜朗看过手中的信纸后,如晴天霹雳一般,身形晃了晃,心里怎么也难以接受。
怎么会这样呢?
薛晴她为什么要编造出这些谎言呢?
太子见王府中人意志开始动摇,王爷和世子此刻又都是哑口无言的样子,于是趁热打铁好一举拿下。
“皇叔现在既然认罪了,那就请进宫吧!别让父皇久等。”
八王爷转身,眯着眼看向太子:怕这一切都是为了保住他太子之位一早就想好的吧?
世子妃,赵太傅,太子。
呵!恐怕这所有的一切,早在三年前他就已经动了心思。
八王爷缓缓走到太子跟前,太子抬手示意上前来的禁卫军先退下。
八王爷看着太子,端详了他许久:“殿下等今天等很久了吧?”
太子嘴角已经微微上扬,但面上仍是一脸毫不知情的模样:“皇叔此话何意?”
八王爷摇了摇头:“本王之前果真没有看走眼,辰国的江山社稷日后若是落在你的手里,只怕这王朝也将命不久矣。”
太子脸上骤然乌云密布,神色瞬间变得阴沉可怕,大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但很快就又恢复了风轻云淡。
太子抬眼看向八王爷:“皇叔多虑了。不过可惜,皇叔你大概看不到这天下江山在孤的手中会变成何等的繁华盛世。”
八王爷看向太子身后的大门,看向府外对这王府里面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的百姓,随即立马夺了一禁卫军手中的刀。
太子被八王爷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立马后退,被禁卫军保护着。
一旁的祝将军则是见势立马大喊道:“大胆,王爷你竟敢谋杀太子,还敢说你没有谋反之心?”
八王爷对着祝将军和太子冷笑了一声,随即看向府外百姓,以足可气吞山河的气势大声喊道:“今日,受奸佞小人所害走投无路。但本王在此以性命为证,王府上下绝无谋逆之人,更无谋逆之心。”
说完,便以一腔热血便洒在大家面前。
见此情景,祝将军吓坏了,急忙上前来在太子身旁低声问道:“殿下,这……这可如何是好?圣上还等着我带人进宫呢!这……”
太子反则是面上波澜不惊,不急不忙沉稳地抬手擦干净身上的血渍,看了祝将军一眼,说道:“慌什么,这不是畏罪自杀是什么?”
祝将军当即明白了过来:“是!是是是,殿下说的是。八王爷畏罪自杀了。”
看着王爷拔剑自刎于王府,王妃早已晕倒在了地上。
世子颜朗此刻早已失去了清醒,一脸茫然、眼神空洞地望着倒在地上的八王爷,但脑海中此刻浮现出来的却是薛晴的脸。
以前那张脸是稚气,是单纯,是面目可亲。
但现在,那张脸是阴谋,是算计,是蛇蝎一般叫人生恶生恨,面目可憎。
……
八王爷‘畏罪自杀’的消息很快就被祝将军底下的人带进宫去。
圣上本就对八王爷谋反一事半信半疑,虽然冯大人一案看来是‘确凿无疑’了,但圣上始终不愿相信自己最信任的兄弟会对他起了二心,所以才想要当面质问他。
可这‘畏罪自杀’的消息无意是让这半信半疑成了板上钉钉。
纵使后来朝臣几次三番想要诛灭王府其余人等,圣上念在太后年事已高,念在当初太后对自己的抱养之恩,仍是坚持己见留了王妃和世子一命,只贬为庶人,终身不得走出王府半步。
第21章
因为王府这件事,太后与皇帝的多年母子之情生出了极大的嫌隙。
皇帝本是担心太后她老人家的身体,所以一开始才会决定自己先亲自审问八王爷,却没有想到事情的结果最后会变成这样。
如今在太后眼里,只怕是认为皇帝这是早已对他们母子心生怀疑。
当日祝将军带了不少禁卫军前去王府,王府外面又有不少围观的百姓,王府的事情一时间传得满城风雨。
但没过多久,大概是因为上面有人下了指示,风声渐渐被压了下来。
只是,昔日门庭若市的八王府如今彻底成了禁地、囚笼,荒凉冷清得门可罗雀。
反倒是在百姓眼里看来,王府里面的人狼子野心,当今圣上却十分‘仁孝’。
太后因为这次八王爷‘谋逆’的事情大病了一场,身体也不如往日硬朗,时常缠绵于病榻。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太后这一病,也无心无力再去理会别的事了。
皇帝一听闻太后身体欠安,心里很是挂怀,想去探望一二,却每每都被太后让宫人给请了回去。
朝堂后宫盘根错节,母子情分和皇权各自牵扯着皇帝的心。
最终,太子要废了太子妃的请求没有得到皇上的首肯,只是将太子妃降为了太子良人。
……
养病的这段时间,太后总是时常想起从前的事情,想起从前儿女们都在自己身边时的光景。
先皇在世之时,太后起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入宫两年也曾见过皇帝一面的不起眼的宫妃。
那个时候帝后恩爱,皇帝对后宫选秀一事也并不上心,自然也就对后宫里的新人不甚在意。
后来皇后有孕,皇帝大喜,于是下令大赏后宫众人,也是在那一次,她才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皇帝。
等到后面皇后怀孕的月份大了,掌管后宫之事就有些乏力,于是有意在后宫挑选几名可靠的妃嫔协理,其中正好就选了她。
谢氏祖上是兰城人,年少时曾随先祖皇帝开疆拓土立下战功,辰国建立后被赐了爵位。
只可惜后继无力,多年来没再出个武将,也没能再出个文臣,就靠着这个世袭爵位在兰城过得马马虎虎,然后日渐衰败。
适逢新帝登基,谢家有女又生得不错,谢父便想着把女儿送进宫去选秀,说不定谢氏还能有中兴之日。
谢父与夫人共育有一儿一女,长子继承先业,虽然家有世袭爵位,但在兰城新贵之间也不怎么混得开,因而在军营里也一直没机会能大展拳脚,三年来一直不上不下。
谢父也是因此费了一番力气才将女儿安排进宫。
可没想到女儿入宫两年也没能得圣上垂怜,谢父已然放弃了她。
谢氏不仅人安分,在皇后身边协理后宫也事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皇后信任。
皇后对她越来越喜欢,于是便给她升了位份,直接升为了四妃之一。
谢氏突然受封,一时间惹得后宫妃嫔纷纷眼红不已,于是就有人忍不住要下手了。
后来谢氏‘莽撞’,害得皇后早产生下太子,皇后身体因此落下病根,在太子不到三岁的时候,皇后就撒手离开人世。
太子因为不是足月生,小时候身体不好,时常生病。
当时后位空悬,一时间贵妃宠冠六宫,又因为怀有身孕而时时缠着皇帝,一来二去,皇帝也就疏于对小太子的关心和照顾。
谢氏心里一直对自己因当日的‘莽撞’害了皇后而深感愧疚,所以时常会偷偷去看望小太子。
当时贵妃受宠,皇后一族在朝堂的势力也就渐渐式微。宫里的人向来是因势而为,前朝后宫,一时间都纷纷主动讨好贵妃那边。
毕竟现在贵妃有孕,中宫无人,要是他日贵妃成了皇后,太子也就不一定还会是太子了。
一来二去,小太子也渐渐开始对这个常常来陪自己玩儿的娘娘产生了依赖和喜欢。
小孩子的世界比大人来得纯粹直接。
在小孩子眼里,谁常来看他、关心他,送他礼物,陪他吃饭陪他玩儿,他自然会更喜欢谁。
贵妃也是不负众望,诞下了一位小皇子。
皇上那段时间又时常去贵妃宫中,宫人们私下里都开始传出些疯言疯语,传着传着就传到了小太子这里。
谢氏听说之后,越发心疼太子,于是去看小太子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频繁,直到后来有一日正好碰上了从东宫离开的皇帝。
手心手背都是肉,皇帝去贵妃宫里时间久了,也难免会想起没了母后关心的太子,所以突然就想来看他。但这孩子也不知道听谁说了些胡话,心里对自己这个父皇越来越生分,皇帝心里有气难发。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