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1/2)

    天宝二十四年三月初,春暖花开。

    在这个好日子里,太子妃诞下皇长孙。

    太子妃同太子成亲三载,第一年诞下长女,这第二个孩子,终于有了麟儿,让天宝帝大为开怀。

    虽于重病之中,还是亲自给皇孙起了名字,是为启。

    赵瑞同太子关系极好,谢吉祥跟宜缤郡主同太子妃也算相熟,便在三月中时,特地相约进宫看望小皇孙。

    待到了毓庆宫,谢吉祥跟宜缤郡主直接去了后殿,赵瑞则陪太子在书房叙话。

    最近太子李希极为忙碌,天宝帝久病不愈,太子妃又即将临产,他既要上朝监国辅政,又要孝顺父皇照顾妻子,实在是心力交瘁。

    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同人说过半分辛苦,依旧精神抖擞,瞧着已颇有未来明君的风骨。

    赵瑞在清理燕京旧案,梳理所有同去岁谋逆案有关联的案子,又要准备大婚,也很忙碌。

    因此,两人已经许久未曾坐下来好好说话了。

    如今太子妃平安生产,又喜获麟儿,太子终于松了口气。

    他坐在宽大的椅子上,沉默地给自己倒了碗茶,缓缓抿了一口,才觉得整个人活过来。

    “瑾之,人人都想坐那地方,”李希道,“但真的累。”

    心累,身体更累。

    一国之大,泽被万民,有数千里之广,有数万人之众。

    他不能出半点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遗漏,早年学的那些治国之策,到了案头之上才发现,不过都是空谈。

    他原就知道这一路会辛苦,没想到居然会如此艰难。

    这些话,他不敢跟重病在床,对他殷切期盼的父皇说,也不能同大腹便便,时刻面临生产的妻子说,更不可能跟朝臣多言。

    只有赵瑞,只有这么一个从小到大陪在自己身边的远方表弟,才让他敢于说这么一句话。

    然而赵瑞并未回答。

    他拿起火折子,把香饼放入博山炉中,徐徐点燃下面的红罗炭。

    悠然而沉静的香气徐徐而来,轻轻嗅一嗅,一下便仿佛置身于静谧的海底。

    无数游鱼在身边徘徊,就连心都跟着安静下来。

    这是上好的沉水香,能静气安神,抚平烦躁,每年从博州进贡入京只一斤,原大多都是天宝帝在用,现在分了大半给毓庆宫,太子平日便能燃上些许,静气养身。

    赵瑞不言语,可这香却说明了一切。

    李希叹了口气,他把年轻的脸埋进掌心里,好半天没有说话。

    赵瑞浅浅吃了一碗茶,然后才开口:“殿下,路还长。”

    路还长,他还年轻,还有无限的未来,还有无数的抱负未曾施展。

    李希缓缓抬起头,此时的他,倒是一扫刚才的颓唐,重新精神抖擞起来。

    “你说得对。”李希举起茶杯,跟赵瑞的茶杯碰了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两个人低声说了几句朝中事,文渊阁阁臣张承泽牵连谋逆被斩,文渊阁就一直空出一位,至今没有补缺。

    倒是六部尚书换了三个,都是天宝十五年的进士,外放八年之后,今年才归京述职。

    这三位年轻有为,干劲儿十足,是天宝帝早年就选出来留给儿子的能臣。

    只差阁臣这一个位置了。

    赵瑞低声问:“圣上……”

    提起父皇,李希再度叹了口气。

    赵瑞不是外人,他也没什么不好说,此刻更是悲痛难忍,一瞬间便红了眼眶。

    “父皇,也就这些时日了。”

    李希抖着嗓子说:“为了去岁平乱,也为了能安抚朝野,去年父皇就用了猛药,以缩短天年为代价,换来了眼前的这一切。”

    天宝帝现如今一直用猛药吊着命,他在等什么,满朝文武都知道。

    如今太子终于有了长子,天宝帝也算是心愿已了,这些时候药减少了些,他没那么痛苦,平日里都是在安睡。

    李希抹了一把脸,最终道:“等你跟永宁县主成亲,定要进宫拜见父皇,让他老人家高兴高兴。”

    赵瑞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希挺直腰背,努力让自己变回那个人前显赫的太子殿下。

    这边赵瑞跟李希叙完话,另一边谢吉祥跟宜缤郡主也从后殿出来,小皇子刚刚睡着,她们两个不好打扰,便告退出来。

    宜缤跟谢吉祥道:“以前荣姐姐能文能武,很是英姿飒爽,现在也有了母亲的样子。”

    太子妃荣嫣比她们大两三岁,成亲早,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谢吉祥想起刚刚太子妃带着笑容的脸,也道:“倒是比以前温柔多了。”

    宜缤瞥她一眼,忍不住笑了:“怎么啦,羡慕了?下一个就轮到你了。”

    再过几日,就是谢吉祥跟赵瑞的大婚日,谢吉祥近来也忙得头昏脑热,一时间竟没明白宜缤郡主到底在说些什么。

    待来到前殿,瞧见赵瑞等在回廊处,谢吉祥才猛然回过神来,伸手在宜缤郡主腰上掐了一下。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