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划江而治(2/5)

    齐惠宗还朝后不久就驾崩了,民间多有疑虑。

    秦会之的权势是来自于齐高宗的授予,可现在,秦会之的权势已经逐渐属于他自己,齐高宗反而处于弱势地位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秦会之当然是少不了金人与昭义军的支持。

    以秦会之全靠没有底线才走到今天的弱鸡才能,能不能一步一步走过去这要打个问号。但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摆在秦会之眼前的、谋朝篡位的唯一可能性。

    屏退左右之后,秦会之与孟林将军密谈良久。

    更何况韩甫岳将军在南北两地的百姓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事实上,秦会之此时对朝堂的掌控力,已经远高于齐高宗的猜测。

    而此时皇城中的御林军还以为这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完全没有想到仅仅几个时辰之后,秦会之就会再次折返,干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秦会之对朝堂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甚至朝中没有大臣敢忤逆。

    秦会之探视过后,从皇宫中离开。

    来探望的秦会之表示,官家你的龙体要紧,尽管休息,此时天下太平、四海无事,朝中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臣都能办妥,不劳官家费心。

    此时将金人换成韩甫岳将军,就更是轻车熟路、毫无负担了。

    那秦会之可就是跪舔都来不及了。

    原本秦会之想要置韩甫岳将军于死地,那是因为韩甫岳将军在朝堂内部是肱股之臣,会威胁他的地位。但现在,韩甫岳将军摇身一变也变成乱臣贼子了?还要跟他合作?

    而朝中的大权,又全都落入秦会之之手。

    更何况在齐高宗的判断中,秦会之这人虽然变得越来越跋扈、越来越不像话,但总体而言,对自己还是忠心的。没有自己,秦会之是什么都干不成的。

    在秦会之“隔绝中外”之后,根本就没有人敢弹劾他,甚至都不敢说他的坏话。所以齐高宗所听到的声音,自然也就严重失真了。

    可以说朝中绝大多数臣子都是支持齐高宗的,在这种情况下,齐英宗没人配合,怎么夺位?

    齐英宗被软禁了起来,但身体健康。

    此时如果秦会之真的把齐英宗扶起来……那齐高宗还真是几乎没有任何反抗之力。毕竟在秦会之的这一番清洗之后,朝中真正敢违抗秦会之的权位支持他的大臣,还剩几个?

    太医看过之后,给开了一副药方,而后齐高宗就感觉头脑昏沉,总想睡觉。

    因为金人,毕竟是被隔开了。

    于是,许多先决条件,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因为齐高宗在位时,秦会之还会有所收敛,朝中的大臣还有一些是支持齐高宗的。

    城楼上的御林军仔细观看,发现确实是辛立,语调瞬间低了几分,赶忙说道:“辛将军!皇城已经关闭,您这是要做什么?”

    偶感风寒,咳嗽不止,而且也有些发热。

    第一个人全身披甲,大声说道:“我乃殿前司将官辛立!”

    只见这些禁军中,走出来了两个人。

    齐英宗是靖平之变的罪魁祸首,既无民心,在此时的朝廷中也没有群臣的支持。

    若是秦会之再找个机会把他给废掉,下一步谋篡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了。

    如果能获得韩甫岳将军的支持,不论是实际上的还是口头上的,都能让秦会之废掉齐高宗、扶立齐英宗这件事情变得更加顺利。

    只是当今的皇帝齐高宗,却有些小恙。

    虽说他对秦会之这个宰执有很多的不满意,但还能怎么办呢?两个人一起干了那么多坏事,这又是金人要求写在和议中的首相,怎么都不可能罢免。

    凑合过吧,也离不了。

    只要官家好好地静养几日,完全康复,便可以再来处理朝政,什么都不耽误。

    原本这其中的任何一点都不至于威胁齐高宗的皇位,可一旦它们全都凑在了一起,在连锁反应之下,一些原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变为了可能。

    傍晚,一队百人的禁军,来到皇城之外。

    齐高宗恰好偶感风寒,身体状态不佳。

    可一旦齐英宗上位,在朝中没有任何人手,大权就会进一步旁落到秦会之的手中。

    而一场围绕着齐高宗、齐英宗的宫廷政变,也开始逐渐成型……

    皇城的御林军守卫显然有些警惕,在城墙上大声喝问。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秦会之跟金人更亲这没错,但此时离得更近的昭义军,才更能给他帮助。

    金人的支持就不用多说了,和议中“不可以无罪去首相”这件事情直接为秦会之保住了十余年的相位,是他权倾朝野的保证。

    ……

    而韩甫岳将军的支持,比金人的支持还要更加好使。

    当然,计划再好也得看具体的实施情况。

    成不成的再说,但不试一试怎么甘心呢?

    ……

    如果这一步能成功,那么下一步篡掉齐英宗,会容易得多。

    毕竟秦会之登上高位,不就是靠着跟金人的里应外合吗?

    此时掌控着整个北方的是昭义军,金人打不过来。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齐高宗也只能应允。

    但此时的情况不同了。

    “何人!”

    韩甫岳将军,几乎要被齐高宗逼反了。

    这一天,海清河晏,四海承平。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