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1/1)

    去岁,大周上下免去一年赋税,休养生息,朝中财政收入大都仰仗盐政和海贸。

    洪水泛滥,诸路春耕颗粒无收,盐场毁坏,财政收入要打问号不说,赈济灾民,修整黄河更是迫在眉睫。

    太清殿中朝臣来来往往,灯火彻夜未消,不变的是叶敛和钟相。

    “雨水还有多少日停止?”

    面对钟相的提问,司天监的神色凝重。

    居是官(天文之官)拱手,“臣等仪象台观测数日,大雨恐还要连绵一月。”

    原本的世界中并没有记述这场洪灾。

    是蝴蝶效应,抑或欺下瞒上都未可知。

    叶敛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

    大雨若再连绵两月,沿河诸路都要遭殃,更可怕的是,洪水过后的疫病和流民。

    叶敛闭眼,下定决心。

    “胡大人,府库现存多少两白银?”

    “两千万两。”胡大人苦笑一声道,“大半是先前抄家所得。”

    今年各路的预算已经拨下去,春税和盐款还没收上来,运河断绝,等南方诸路交上来黄花菜都凉了。

    要不是圣上大刀阔斧抄了先帝旧臣的家,以及留下了一部分漕运的预算,府库中能有一千万两都是好的。

    “两千万两够了。”叶敛敲了一下桌子,杀气腾腾,“谁要是敢伸手拿不该拿的,别怪朕不客气。”

    “吕大人,科院中可有擅长水利者?”

    科院建立之初,叶敛塞进去不少书籍,其中就有不少关于农田水利的内容。

    但毕竟时间尚短,叶敛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用上。

    吕博上前一步,干脆道,“袁大人、姜大人和何大人愿往。”

    袁崇不用多说,何钦叶敛也有印象,是被他扔到科院的几个技术人才。

    “姜大人?”

    这又是从哪来的人才。

    吕博察觉圣上的疑惑,解答道,“算是袁崇的师祖,真宗时,曾经治理过淮河,因功封官。”

    意思是有真材实料的。

    叶敛当下拍板,“那就袁崇负责,其余二人为副,科院人员任由差使。”

    治水的人选好,还需要总揽诸路的主心骨。

    “钟相,此次要你去一趟了。”

    汴梁受黄河大雨波及,连绵的小雨断断续续,已经有数日不见阳光。

    城中上升的米价也从侧面透露出形势的严峻。

    钟离熙面色平静,守在大厅等待父亲归来。

    晴儿苦着脸,反复问道,“小姐你真的确定要跟去?”

    一开始钟离熙还回答,但到后面只剩晴儿的声音。

    她已经有了答案。

    天色渐晚,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脚步匆匆。

    钟离熙拦住他,问出心中酝酿已久的问题,“父亲要去黄河赈灾?”

    “女儿想随父亲一同前去。”

    第50章 堵和疏

    此次赈灾,钟相作为钦差总揽赈灾事宜,授便宜行事之权,邱挽卿神机营随从护卫,科院袁崇等修整黄河,六部辅助,江南诸路粮草上运。

    圣上对黄河水患的重视可见一般。

    钟离微首辅自不用多说,邱挽卿和袁崇等都是圣上继位亲政后提拔上来的,堪称心腹。

    如此阵营放到济宁诸路,地方的官员绝对不敢搪塞。

    洪水不等人,事不宜迟,黄河水患上报朝廷的第三日,钦差队伍离城。

    天色渐晚,叶敛望着皇宫西处的宰相府,颇有些不适应。

    子夜瘪瘪嘴,“宿主你既舍不得钟相,就换个人呗。”

    快马加鞭没准还能追回来。

    叹气顶什么用。

    叶敛不想搭理子夜。

    现在的子夜就跟六七岁的孩子似的,人嫌狗憎。

    “你安分点,否则积分别想要了。”叶敛警告道。

    别以为他不知道子夜是舍不得谁。

    大概是体会到化为实体的好处,子夜日常以黑猫的面目示人。

    仗着有叶敛撑腰,在宫里宫外玩的爽快。

    叶敛甚至知道,成德让内务府给他做了猫饭,洗澡梳毛一个不落,往御花园的花丛中一躺,晒着太阳,别提多滋润了。

    就这还“恃宠生娇”了。

    但子夜这种没心没肺的系统,不该因为小恩小惠就喜欢上外人。

    一开始可能是好奇,但要念念不忘,那就有问题了。

    钟府伺候的再舒服,能有殿中省这些人伺候的好。

    “你怎么就盯上钟离熙了?”叶敛不由得“阴谋论”。

    子夜嘻嘻一笑,前去宿主腿边蹭了蹭,瞬间闪没了影子。

    叶敛气笑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大概是时空局又有什么新任务,能让子夜赚点外快。

    这任务八成和钟离熙脱不开关系。

    不过,经子夜这一打岔,叶敛少有的一点不适应通通散了。

    还是抓紧时间批折子吧,毕竟钟相离开,他就要自食其力了。

    叶敛有自己的傲气,钟相等人在灾区“拼杀”,他在大后方可不能拖后腿。

    自是要压下魑魅魍魉,顺便整治整治河工糜费。

    “钟相,我们先去什么地方?”

    黄河水患泛滥波及沿河诸路,总要先分轻重缓急。

    钟离微沉吟片刻道,“去济宁府。”

    济宁府据汴梁最近,自济宁往下游,黄河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大周乃至前朝,都将济宁作为治理黄河的重点。

    奔溃的白茅堤和金堤就在济宁境内。

    作为中原腹里的中心,济宁府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济宁府要是大乱,首先要危及汴梁。

    邱挽卿得到答案,没有丝毫质疑,命斥候前去探路。

    离黄河越近,阴雨连绵之势越盛,加之洪水,官道淹没,道路泥泞不堪,一行人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济宁,肯定要选择最合适的道路。

    今日他们的运气不错,在天黑之前赶到了驿站。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