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1/1)

    数日的功夫付之流水,萧钰虽没有到气急败坏的程度,但也很难高兴。

    他邀约了十余人,现在已经有九位临时表示来不了。

    剩下的几人,更是杳无音讯。

    如出一辙的有事抱歉,一人两人是凑巧,可要都来不了,没有异常就怪了。

    没有外人,萧钰卸下温和的面具,沉声道,“查到没有?”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消息格外好查。

    汴梁随便打听一下就能知道今日朝堂发生的事。

    几位大人家里已经是鸡飞狗跳,让全城上下看了笑话。

    “大周皇帝遣使北燕,尚书左丞尤大人、太仆寺少卿李大人、翰林学士和大人等五人常驻北燕。”下属艰难地说道,说完退到一边。

    包厢之中重新陷入安静。

    大周皇帝派出去的这五人,是萧钰接触到的身份最清贵的文人。

    毫不意外,也是今晚宴会的主角。

    “大周皇帝釜底抽薪用的是好。”萧钰转了转大拇指上的扳指,淡淡说道。

    难怪不敢赴他的宴。从今以后,大周官员怕要避他如蛇蝎。

    可惜他的计划早早流产。

    萧钰站起身就要离开。

    “大人不等了吗?”下属疑惑道。

    萧钰讽刺一笑,“没有必要了。”

    局既然已经被看破,他还何必装模作样。

    “尚书左丞、太仆寺少卿和翰林学士……”

    叶敛扬眉,前北燕智者所图不小啊。

    能将这几位拉拢到一起。

    萧钰交好的这几人,在朝中的官职都不算显眼。

    最显赫的尚书左丞尤大人也不过是正三品,在朝中一众大佬面前排不号。

    但耐不住是皇帝近臣。

    当然这个皇帝不是叶敛,而是先帝。

    叶敛即位后,这些近臣已经很久没有随侍圣上身边。

    官职不算高,没有圣恩,在朝堂上自然是引不起注意。

    “尚书左丞的嫡女是嫁给了越王的次子?”叶敛虽是疑问,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成德肯定了叶敛的问题,脑门上涌出细密的汗珠。

    越王和仪王同为先帝兄弟,越王生母是贵妃,仪王不过是贵嫔。

    论尊贵程度,越王要胜过仪王。

    拉拢先帝的近侍旧臣,隐约还有敏感的宗室参与,再联想先帝在位时的操作……

    叶敛大致明白萧钰想干什么。

    想要改朝换代,换一位好掌控的皇帝?

    “当今圣上文治武功皆无错处,收复幽州,人心归附,皇位坐的稳着呢。”

    梁太后对梁施芊感叹道。

    质疑圣上继位的合理性,也就先帝旧臣凑热闹。

    没看到朝中重臣如六部尚书等人,全部不动如钟。

    先帝在位时,要废黜是三皇子的圣上,朝中的宰执和重臣都不同意。

    更遑论现在。

    萧钰的动作隐蔽,可能朝中官员暂时没有想到这,被圣上一敲打,也该清楚了。

    至于这些精明的旧臣是自愿,抑或是被北燕蒙蔽已经不重要了。

    “不夹紧尾巴做事,被圣上收拾也是活该。”梁太后闭眼淡淡说道,“回去和你父亲和祖父说,就说哀家说的,离北燕的人远着点,别被卖了都不知道。”

    梁施芊收敛起笑容,认真道,“姑祖母放心。”

    “北燕来者不善,莱国公府是最大的靶子。”梁太后叹了口气,“望你祖父能和你一样看得清楚。”

    梁施芊缓缓给太后按着头,玩笑道,“祖父和父亲胆子小,常说国公府的主心骨是太后娘娘,最听您的话。”

    “哥哥也就这一点好处了。等哀家不在了,莱国公府就靠你了。”

    梁太后心里摇摇头,侄子和哥哥学了个十成十,真就验证了母亲那句话,国公府的智慧都长在女子身上了。

    要是莱国公府的第三代是梁施芊,太后也就没这么担心了。

    把哭喊着的先帝旧臣送走,天气也转暖了。

    天气转暖,剩余心中有鬼的先帝旧臣却是惶惶不可终日。

    很显然,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并没有那么好。

    叶敛早就看不惯这些贪官蠹役。

    先帝的周年未过,在钟相的阻拦下,叶敛才暂时没处理,只把他们看管起来。

    现在领头的派出去,让北燕处理,剩下的也不能放过。

    春雷乍响,惊起朝堂风云变化。

    短短一月,汴梁数十位大小官员接连落马。

    继吴大人家中丑事小试牛刀后,暗卫以雷霆之势出手,一把按死。

    族人草芥人命,兼并良田,乃至逼良家女子为妾,自己也为身不正,收受贿赂,贪赃枉法。

    一叠叠触目惊心的证据扔下去,饶是磕破脑袋,搬出先帝,都免不了抄家灭族的大祸。

    午门鲜血淋漓,人头轰然落地。

    围观的官员面目怆然,心头的弦绷紧了。

    先祖继位优待文臣,建朝至今百余年,何尝有如此雷霆之举。

    偏偏这些人罪大恶极,证据确凿。

    圣上的手段凌厉,却是有例可循。

    至于剩余的小猫三两只,在圣上言笑晏晏的眼神下也败下阵来,该辞官辞官,该致仕致仕,很是识情识趣。

    这些人能避过叶敛的清算,属于尸位素餐,但尚有底线。

    叶敛没有遮掩自己对先帝旧臣的不满,连推辞都没有就同意了。

    大刀阔斧改革,裁撤冗官。

    看着朝堂上增加的新面孔,叶敛很满意。

    经过近一年的六部观政历练,恩科中选拔的人才发挥了大用处,以副手之职成功上位,上计成绩优良的地方官员也补充了朝中的中坚力量。

    不着痕迹完成了朝堂的更新换代。

    也是在这时众人才发现,看似散漫的圣上下了一盘大棋。

    朝堂的官员换了一半有余,效率竟还更高了。

    腐朽之气一扫而光,换之的是锐意求治的活力。

    但上天的考验随之而来。

    永嘉元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水位暴涨,北决白茅堤,又决金堤,沿河济宁、大名、东平诸路水患严重。

    屋漏偏逢连夜雨。

    是夜,黄河水决口,并泛入运河,又淹没沿河盐场,威胁济南、河间,运河中断,盐场冲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