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2/2)

    “别了吧。”荷叶摆摆手:“大少奶奶这两日也是心神不宁。咱们还是……”

    蒋文斌履新户部尚书。他今年还不到四十四岁,成为了六部尚书中最年轻的一位。升官了,手中有了更大的权利,能够更便利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但蒋文斌却一点都不开心。

    朔州被夺回之后,穆承德又带人突袭了云望山谷地,戎狄人很快放弃防守退回草原,之后的将近十年,大周边境虽然常有动荡,但总体相对平稳,戎狄各个部落以小规模突袭抢掠为主,最多也就是三两个部落联合进犯,并没有像今日一般,所有部落联合起来集结大军,攻打大周边境。

    此事蒋文斌已经提前知会过皇上,因此文武百官也不敢多说什么。北境战事的确重要,况且半年薪俸而已,节衣缩食也能过,因此朝议风向暂时还算平静,朝官们也只是偶尔背地里抱怨一下而已,明面上并不敢有太多议论。

    眼下才是六月中,北境打仗钱粮不能断,下半年的日子也得过,家底就这么多,也不能都花光了,以免遇到什么应付不来的天灾人祸,没有能力应急。

    “从西南线调兵,路途遥远,怕是远水解不得近渴,”郑瑾率先开口说道:“不如先调京畿周边几个州县的府兵应急。”

    “不如……”菱角想了想之后答道:“我去请大少奶奶。”

    戎狄人正式撕毁和平协定,大军压境,北境全线告急,十州十八营的所有军士已经全部紧急调去了朔、燕、幽三州,战况极其激烈。

    眼下的情形,谁也没有把握拍着胸脯保证,北境边境一定能守住,因此镇国将军的担忧其实很有道理。

    但他的话还没说完,镇国将军就沉声开口:“我反对。”

    “新征兵卒只怕也有同样的问题,”王大人开口补了一句:“兵部的征兵令虽已下发到全国,但军情紧急,新兵只怕来不及经过严格训练,就须得直接送往北境参战,只怕……”

    第二日早朝之前,北境的军情急报又到了,北境守军战损严重,短短半月而已,前线已经有十五名将领阵亡,伤亡军士无数,安国公紧急上疏要求各地调兵支援。

    她们两个一左一右守在穆红裳的房门口等着,直到将近黄昏,穆红裳也没从房里出来。

    北境形势一日一变,仅仅昨日一日,就有三封紧急军报进京。

    已经很晚了,户部衙门依旧很忙碌,蒋文斌独自坐在户部大堂,望着昏暗的灯火,眉头紧锁,也不知在想什么。许久以后,他伸手打开了桌上放文书的抽屉,从一叠公文下面翻出一个信封。

    郑瑛拿起书案上的奏疏,匆匆浏览了一遍,接着递给了站在他身旁的郑瑾。郑瑾看完之后,有递给了站在他们身后的几位重臣,时间不长,秦凤路安抚使的奏疏,已经被传阅了一遍。

    “眼下最快也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调金翎卫去北境,”郑瑛说道:“京畿卫戍十八行营,加起来……”

    信封里面是蒋文斌在几日之前就写好的奏疏。他将奏疏掏出来看了看,又塞了回去,重新将信封埋在了一堆公文的下方……

    “小姐都没用午饭,”荷叶压低声音悄悄说道:“这么久了,连茶都没要一杯,这可怎么成,不如问问看吧。”

    丫鬟们正说着呢,翠柳急匆匆地一头撞进院子,她一头是汗地看见荷叶和菱角就高声问道:“小姐呢?”

    但蒋文斌并没有因此觉得轻松,在兵部任职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一场战争,不是那么轻易就能结束的,钱不够,粮不够,人也不够。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从个人角度来说,蒋文斌理解北境眼下的困境的,他也知道,这场战争,对于国家,对于北境来说有多重要,因此他希望自己还能如之前一般,竭尽全力的为北境做些事。但现实的困境是,作为户部尚书,他要考虑的可不止是北境的战事。

    穆氏将军们暂时都还安好,但也是暂时而已,战争还在继续……

    带兵打仗的穆氏将军们压力极大,而在京里管账的户部尚书蒋文斌压力也极大,大规模的战争烧银子速度之快,是蒋文斌之前根本无法预料到的,不过几日而已,蒋文斌已经急得两鬓生出了丝丝白发,每天愁眉不展,恨不得天上给他下一场银子雨,缓解一下当前的困境。

    镇国将军与郑瑛考虑的角度不同,但他这几句话的确说得诚恳。他不是怯战,而是实实在在地担心,这一点皇上清楚,在场的两位王爷和几位重臣也清楚。

    要怎么当这个家,蒋文斌真是愁到皱纹都多了几条。他其实已经干了别人没敢干的事,他挪用了朝官们半年的俸银,先去填了北境的大坑。

    第576章 围困

    蒋文斌任户部尚书的第十日,第三批往北境的军粮紧急起运,这一次是三千车粮草。他效率算高了,夏粮到京,压根就没有入库清点,直接就装了车,急急忙忙地运往北境,但三千车粮草,听起来挺多,但实际也撑不了太多日子的。

    “老夫人屋里今日也没传午饭。”菱角悄声答道:“谁有心情吃啊。”

    “我有点担心小姐。”荷叶回头看了看紧闭的房门:“从来没见她这样,都已经一整日了。之前六少爷出事,她也没这样将自己关起来。”

    蒋文斌甚至开始怀念起在兵部任职的日子,那时候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向户部伸手,不考虑任何其他后果,他只知道全力以赴地支持北境的将士们,这是他身为兵部官员的职责。

    “只怕调不出许多,”孙尚书在心里略微算了算之后,摇了摇头:“况且府兵的战斗力怕也有限。”

    “秦凤路守军动不了。”皇上眉头紧锁,将一封奏疏丢到书案上:“看看吧,这是秦凤路安抚使的紧急奏疏,刚刚送到的。”

    京城安国公府。

    可现在他能这样吗?显然不行!

    戎狄人与大周,这些年来小规模冲突不断,但像如今一般大军压境,却是几十年未有过的事了。上一次相对激烈的冲突是收复朔州,但当时占领朔州城的戎狄军队数目不算多,他们也不擅长守城战,再加上穆承德指挥得当,因此只用了短短半个月,就速战速决收复了朔州。

    穆红裳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让人打扰。她独自坐在妆镜前,发呆一样地盯着镜子里自己的倒影,也不知在想什么。北境战事激烈,全家人都在担心忧虑,人人心情都不好,因此荷叶和菱角虽然十分担心穆红裳的情绪,但也没因此随随便便去惊动穆老夫人和安国公夫人。

    “的确,秦凤路守军不能动。”兵部孙尚书看过奏疏之后叹了口气:“得防止西北线几个小部族联合起来趁火打劫。”

    “皇上。”镇国将军一脸严肃沉郁:“并非是老臣怯战,也不是臣不舍得金翎卫这些家底。臣自请去北境抗敌,但金翎卫军队不能动。皇上,绝羽山到京城,一马平川。老臣不是对安国公没有信心,只是戎狄人大军压境,也要以防万一。戎狄人若突破了北境十州的防线,往南行一路,可谓畅行无阻。京畿附近的州县的府兵要调去北境,金翎卫军队已然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皇上,金翎卫不能动。”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