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2)

    门不当户不对,幸好媳妇的个性还可以,六爷也算是个踏实过日的人,因此辅国公的嫡女虽然有些嫌弃丈夫没出息,但两口子过得还不错。

    事实上,礼亲王家里的男人都挺没出息,这算毛病吗?其实真不算!有了嫁进安国公府,成了安国公夫人的姑娘,礼亲王府上上下下的男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礼亲王府的男人,必须没出息,省的给妹妹和妹夫招事。

    虽然……虽然他们这一家子被硬抬举到亲王爵位的宗亲旁支,也真的没啥本事招事吧……但自己自觉和被迫自觉是两回事不是吗?至少到目前为止,住在宫里的那一家子,对于礼亲王府这一门远亲的表现还算是满意。

    这些年,不是没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寻上门来,各种结交利诱。当然了,礼亲王府一大家子,也不是人人都谨慎胆小,犯糊涂的还是有的。

    比如安国公夫人的嫡亲二哥,还有两个庶妹。只不过不安分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就是了,礼亲王将自己的嫡次子一家逐出了门,断绝了关系,以后再无来往,而两个庶女,一个顶了怡亲王嫡女的名头嫁去草原上一个小部族和亲,嫁出去没多久就死了,而另一个,奉旨出家,早已经落发为尼。

    有前车之鉴做榜样,礼亲王府其他人倒是比以前更安分些。但其实他们也没啥资格不安分,安国公夫人五岁被选进宫陪伴先皇太后,和其他被选进宫的宗室女一样,是跟着宫里的嬷嬷们长大的。

    礼亲王家里孩子多,不止她一个女儿,礼亲王妃本人就生了三子三女,一个女儿送进宫,还剩下两个在家里。一开始礼亲王夫妻的确对于送进宫的女儿十分惦念,但终归是长久不见,惦念着惦念着,也就习惯了,毕竟女儿进宫跟着皇太后其实是好事,至少皇太后亲自教养过的女孩子,将来出宫找个好夫家还是不成问题的,两口子眼前还有其他的儿女更需要操心。

    当年的安国公夫人就是和一群被选进宫陪伴先皇太后的宗室女没什么区别,都是在延寿宫附近的小宫室里住着,由宫里的嬷嬷们陪伴教养长大。

    先皇太后年纪大了,喜欢热闹,希望多些孩子陪着,但若是日日喧闹,却又觉得孩子多了闹得头疼。先皇孝顺,为了哄先皇太后开心,特意在宗室女中选了乖巧漂亮的抱进宫,就在延寿宫附近的小宫室住着,仔细教养规矩,隔些日子被带到先皇太后面前坐坐。

    这些一起被抱进宫的宗室女大多是这样的成长轨迹,说是进宫陪伴先皇太后,由皇太后亲自教养,其实也不过是十天半个月,先皇太后闷了,她们这些被选进宫的姑娘,一起结伴去延寿宫坐着,陪着皇太后解闷而已。

    同时被选进宫的女孩子不少,大多数都是宗室旁支的女孩,身份不见得多高,但各个都是乖巧懂事,长得也都非常漂亮,像是漂亮听话的花瓶一样,摆在皇太后宫中做装饰。

    第45章 往事

    当年的安国公夫人,就是先皇太后宫里一只漂亮的装饰花瓶,和其他被选进宫的宗室女一样,每隔十天半月大家一起去延寿宫请安,一起被赐座,一起被赏些茶果点心。

    她们清楚自己的身份,也清楚自己在宫中的“用处”,因此各个都很安分,乖巧地请安,乖巧地谢赏,乖巧地坐在一旁看只属于真正皇族的天伦之乐。

    没错,先皇太后就算没她们这些宗室女孩子也不会寂寞,她膝下又不缺奉承的皇子公主,那些真正的龙子凤孙,在延寿宫里时,也像是普通人家的孙子孙女一般,被自己的母亲带着,说着讨人喜欢的漂亮话,奉承祖母。

    这其中就有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圣上。

    依照安国公夫人当年的印象,当今圣上在当皇子的时候可不算显眼,除了长得特别好看以外也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优点,安国公夫人只记得当年和她一处住在宫中的宗室旁支的女孩子们,大多数都暗恋这位特别漂亮的皇子,但也仅此而已,谁也没想到最终竟是他登基为帝。

    不过这也没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总会发生,安国公夫人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出宫之后,第一次出门,就在京里碧波湖畔遇到了一个高大英俊的少年郎。她更没想到,这个当年在湖畔与她一见钟情的少年郎会是安国公府的长公子穆承毅,以后的安国公。

    门不当户不对,即使两情相悦又有什么用?她是个宗室女啊……

    然而没想到,她爱的少年郎会为了她打破穆家一贯的传统,跪在父母面前求他们同意自己娶个宗室女。她更没想到自己出宫不到一年就嫁了人,从此成为了京里身份最高的贵妇之一。

    当年送进宫陪伴先皇太后的宗室女大多在成年以后就会出宫,这些宫里教养的女孩子规矩极好,又有皇太后亲自教养的名头,出宫后大多都会嫁的不错。

    只是嫁的不错,和嫁给安国公府长公子是两回事,当年满京里的世家大族都以为,安国公夫人李氏会依循穆家一贯的传统,在京外找个世家大族的旁支姑娘,或者在京内找个背景不强的普通官家女做儿媳呢!却没想到,前安国公夫妻居然真的会妥协,同意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宗室出身的女子。

    宗室女嫁进穆家,最开心的莫过于皇室。前安国公夫妻刚刚点头同意儿子的婚事,先皇就迫不及待地抬举礼亲王,让他从一个不受重视的宗室旁支,摇身一变成了亲王,而现在的安国公夫人,也在回家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顶着郡主的头衔匆匆嫁入安国公府,成了安国公府长媳。

    婚事办得很赶。

    一则当年还是安国公府大公子的穆承毅已经满二十岁,他十八岁上战场,二十岁回京,按照穆家规矩,他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可以留在京里办婚事,他成亲后不久,就得赶回北境边关。

    二则穆家就算不急,皇上也急。圣祖遗训,安国公夫妻好不容易松口同意聘个宗室女出身的儿媳,先皇当时恨不得催着立刻完婚,就怕安国公又改了主意。

    穆承毅的婚事办得赶,他新媳妇出宫没多久,连嫁妆都来不及绣,一切都显得十分匆忙。但当年新鲜出炉的小夫妻两个却并不在乎,只要能在一起,他们什么都不在乎。

    穆承毅当年成亲后四个月就回了边关,而那时他年轻的妻子则陪着婆母独自守在家里,日日提心吊胆的等着自己的丈夫从边关归来。

    而那只是个开始。

    从那时起,穆承毅夫妻聚少离多,几年之后,他们的长子穆铁衣出生时,前安国公已经战死沙场,穆承毅袭了爵,成为了新一代安国公。

    铁衣出生前,北境边关有变,穆承毅连夜奔赴燕州前线,他心爱的妻子阿萝独自一人生下孩子,一直到穆铁衣满周岁,穆承毅才从边关回来。

    幸好后来这些年,北境形势逐渐安稳,安国公出征不像之前一般频繁,才有多些机会守在妻子身旁,也才有机会亲眼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红裳出生。

    做穆家媳其实很苦。安国公夫人嫁进来的第一天就知道。她苦,她的婆母和妯娌们其实更苦。她们的丈夫镇守大周北境边关,守在大周对戎狄十九部的第一条防线上,每一次出征,都是拿命去搏,说不准那一次离别就是永诀。

    她同样也知道自己的公婆为何会同意她这个宗室女嫁进门。

    穆承毅虽然是安国公府长公子,但也是北境边关一名普通的将军,作为镇守北境的穆家人,说不准哪一天,他就会将命留在北境,这是他身为穆家人的宿命,他必须接受。

    也正因如此,老安国公夫妻虽然对于儿媳的出身不满意,却也没有极力反对宗室女嫁进门。他们希望至少在婚事上,儿子能够顺心如意。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