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2)

    “这不是好事嘛,”顾夫人答道:“那我们府里,更该阖府赴宴。”

    “不。”顾正则语气十分坚定:“男孩子们都不去,就带六姐儿和九姐儿去。皇家和安国公府的事,我们不掺和,眼下也不宜与皇子们多往来。六姐儿和九姐儿你也嘱咐好了,离皇子公主们远着些,行事有些分寸。尤其是五皇子,谢相可是五皇子的外家,咱们府里与他交往,更要多注意。”

    “知道了。”顾夫人点点头:“我们家里男孩子不去,便是皇子来了,也不需相陪。我会嘱咐好六姐儿和九姐儿,让她们跟各家去拜寿的小姐们呆在一处,别乱走。”

    “嗯!”顾正则点点头:“几位公主也不知会不会赴宴,若是公主们也赴宴了,让孩子们别往跟前凑。”

    “老爷放心,”顾夫人露出微笑:“礼亲王生辰大宴宾客,我想安国公夫妻大概也会带着儿女出席,到时我让六姐儿和九姐儿陪着穆大小姐玩。”

    第42章 缘由

    谢相家里当然也受到了礼亲王府的请柬,谢相从宫里回来的时候,谢夫人正带着几个儿媳核礼单。

    “九月二十三往礼亲王府送的礼,”谢夫人举了举手中的礼单:“老爷可要过目?”

    “你看着办,这些你做主就好。”谢相不感兴趣地挥挥手,转身朝站在一旁的三位儿媳吩咐道:“已经晚了,你们就先回去吧。”

    三位儿媳妇一听就知道,是公公婆婆有话说,嫌她们碍事了,因此三人赶忙告辞出来,刚刚走出谢夫人的院子,就看见谢家大爷谢常静脚步匆匆,正往谢夫人院子里来。

    谢家二奶奶和三奶奶看到大伯过来,朝谢常静打了个招呼就告辞离开了,谢大奶奶则站在原地没动,微笑着问道:“大爷可是过来找父亲的?”

    “父亲唤我过来的,”谢常静朝自己的妻子点点头,也露出微笑,态度倒不像前几日那般不冷不热:“你先回去,别在这里等我,秋日里天凉了,我等等就回去了。”

    这就是晚上要去大奶奶房里的意思,谢大奶奶还没说什么,她身旁的丫鬟已经露出欢喜的微笑。自从谢淑柔挨了谢相的训斥,这些日子谢大爷对谢大奶奶都有些不冷不热,今日态度好转,谢大奶奶自然欢喜,她目送谢常静进入谢夫人的院子之后才转身,一路往自己院子走,一路细声嘱咐自己的丫鬟为谢大爷炖汤,整治小菜。

    “等下叫沐风和柔儿过来给大爷请安,”谢大奶奶心情很好地吩咐:“这些日子柔儿日日闷在自己院子里,刚好让她出来走走。”

    “大奶奶……”丫鬟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还是等大爷过来以后再叫三少爷和四小姐吧。大爷有日子没过来了,定是想跟大奶奶说几句体己话,少爷小姐们……”

    “嗯,也好。”谢大奶奶脸上微微发红,温温柔柔地应道:“我们先回去等大爷。”

    谢常静是谢夫人的嫡长子,一看到他进来,谢夫人立刻露出笑容:“老大怎地这时候过来了?你媳妇刚走。”

    “是听说今日朝上的事了吧?”谢丞相端着茶抬起眼皮问道。谢常静是谢丞相第一得意的儿子,三十岁那年就考上了进士,选了儒林郎待补不过半年,就选了太常博士,又不过三个月就补了从七品监察御史。

    眼下谢常静不过三十六岁而已,已经是个正六品侍御史了,官位虽算不上高,但位置却重要。谢常静是谢丞相嫡长子,从小被谢相亲自精心教养,自然精明能干,且谢常静人情通达,并不像一般高官子弟一样目下无人,因此他在同僚中人缘很好,在同榜学子中,也是个领袖一样的人物。

    兵部那位蒋主事,就是与谢常静同榜的进士,他们两人是当年那一榜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人关系一直处得相当不错,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次北境之事,也是蒋主事主动求到了谢常静的头上。

    “是。”谢常静点点头:“听闻父亲在朝上向圣上建议,让工部调拨民夫物料去北境?”

    “户部出钱,先修燕州、幽州和朔州,工部调一部分民夫过去即可。”谢相一句话就说清楚了眼下的情况:“年前不会再有圣裁。你的消息倒快。”

    “没想到父亲这样快就改了主意。”谢常静微笑起来:“蒋兄得了信,特意来找我道谢。”

    “穆经略的奏疏我也看了,所思所虑颇有道理。”谢丞相面色平静地答道:“北境之事是大事,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况且无论将来朝中情况如何,大周北境也是要靠穆家守着,得罪他们有什么好处。北境安危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只是国事,对于安国公一家来说,却还干系着穆家人的安危,安国公为了自己的兄弟子侄操心,原本就是人之常情,推己及人,换了我也一样不可能轻易善罢甘休,我何苦与他对着干。”

    “也是父亲审查事理,慎观终始,有先见之明。”谢常静微笑地答。

    “这算不上先见之明,”谢丞相一脸严肃地摇摇头:“你那个朋友,区区六品兵部主事而已,这些事他都能看明白,我身居相位,难不成还不如他?”

    “能看明白是一回事,肯做却是另一回事。”谢常静笑着摇摇头:“这些事林相也都明白,但还不是硬顶着不肯松口,若不是父亲肯站出来支持安国公,我看北境之事若要决断还早。”

    “林相和我不一样,”谢相摇头叹气:“林相掌管吏部和户部,毕竟无论是募兵还是修城防,实打实拿钱出来的是户部,每年收上来的库银总是有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安国公的奏议对于户部来说,压力也的确太大了些,贸然应了,到时户部拿不出钱怎么办?这个责任可就成了林相和孙尚书的了。而且林相年纪大了,又身居高位多年,难免刚愎自用……”

    在一旁听了半日不出声的谢夫人此时突然开口补了一句:“老爷今日在朝上公开支持安国公,就不怕林相不高兴?”

    “我怕什么?”谢相冷哼一声:“我就是什么都不做,他看我也未必顺眼。”

    “这倒是真的。”谢常静点点头:“今日蒋兄跟我说,他们兵部主事有了缺,依稀听说要补上一科的传胪,那位可是林相的学生啊!”

    “哼!”谢相冷哼一声:“我看他没有知足的时候。这事儿你不用管了,我寻个合适的机会给李相递个消息。”

    “儿子知道了。”谢常静点点头:“另外,和父亲讨个主意,兵部选人的事安国公应当也说得上话,虽然他不会主动开口,但皇上若有问,他必是要答的,要不要给他也递个消息?”

    第43章 筹划

    “不用。”谢相微笑起来:“安国公是个心理有数的人,有些事无需点透。倒是你那个朋友……此次他身为钦差主动上疏帮穆经略说话,还为了北境之事奔走筹谋。安国公对他应当印象不错。你之前说,你和他是至交好友?”

    “是!”谢常静微笑答道:“他是潭州蒋氏出身,当年二甲第七,有个伯父在密州做知州,人也年轻,比我小几岁,同榜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当年那一榜,也就是他与我最为投缘,多年相处,算是知己至交。”

    “从此次北境之事就可看出,此人胸中有大丘壑,”谢相抬起头,微笑地看了自家儿子一眼:“如此谋国之臣,做个小小的主事可是浪费了。”

    “是啊!”谢常静露出了然的微笑:“若是侍郎有缺就好了。”

    “嗯!”谢相点点头:“若是有人推举蒋主事做兵部侍郎,安国公应当乐见其成。”

    “说起安国公,”谢夫人看了自家相公和儿子一眼:“宫里还没消息捎出来吗?过几日就是九月二十三了,礼亲王生辰,圣上倒是派了谁去宣旨拜寿。是咱们五皇子还是六皇子啊?”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