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6(1/2)

    但定王一句话,让他不得不去提前和新娘子套近乎。

    “京城那边来信,说你爹荣国公三番四次给你写信,你都不回,他很生气。生气之下,放出话去,觉得你是小孩子心性没长大,不将他那么当父亲的话放在心上。

    你猜你爹让你长大的方式是什么?”定王幸灾乐祸道。

    谢六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不会是我想的那样吧?我爹除了老三样就没有新鲜招数了!”

    定王扔一颗葡萄进嘴里,有点儿酸,皱皱眉,这才慢悠悠道:“招数不在新鲜,有用就行,他又给你定了一门亲事。

    搞的挺隐秘的,要不是和我混的纨绔无意间听说,说不定你爹让人将你媳妇儿送到明安府你才能知道消息呢!”

    上次荣国公就给谢六准备定一位死了夫君,身边还带着个孩子,比她大好几岁的女人做妻子,谢六逃之夭夭,直接逃到明安府。

    这次这位也不遑多让,三品大员的庶女,从小记在嫡母名下教养,二八芳龄,一朵花儿的年纪,长相上没的说,在家破受宠爱,唯有一点,这人腿脚上有点毛病,走路一瘸一拐。

    简单点儿说,就是个瘸子。

    “对外的说法是小时候调皮摔伤了腿,留下的后遗症,但实际上是她嫡兄将她骗到树上,不让家中下人管,从树上摔下来摔断的。

    这才有了嫡母将其记在自己名下教养那一出,算是对家里有个交代。这种出身的女子,要说真对家里人感恩戴德我是不相信的,就看你自己信不信了。”

    定王将他让人收集到的情报一一跟谢六说了,施施然嗑瓜子。

    谢六也是从小在京城长大的纨绔,定王这么一说他就知道这人是谁了,不过这次谢六连生气都不想生,直接扔下一句“我去找冯宛商量商量”就走了。

    瞧着谢六急匆匆的背影,定王突然来了一句:“荣国公那个老家伙也是狠心,为了维护荣国公府的绝对利益,简直不把谢六当人看。

    怎么说都是亲儿子,想用婚事控制谢六虽然恶心但也能理解,但接二连三给定下这么膈应人的婚事,委实说不过去。”

    锦绣觉得:“大概是谢六这两年的行为彻底惹怒了荣国公,让对方觉得颜面大失,在谢六这里,已然找不到当父亲高高在上的感觉了吧。

    总要将谢六的锐气彻底磨平,让谢六对他俯首称耳才行。”

    在座的都是被父亲,被家里疼爱长大的孩子,还真理解不了荣国公的行为,只能大致同意锦绣的分析。

    “那老家伙脑子一蒙,真能做出让人直接将女子送到明安府的举动,虽然荒唐,但大义上占理,谢六要是不想身边有一个荣国公的探子,还是尽早成婚的好。”定王幽幽道。

    显然谢六也是这般想的,不知道他和冯宛怎么说的,两人等展览会一结束,原先定的日子一到,就急急忙忙的成了亲。

    是的,急急忙忙。

    两人的婚礼在所有人看来都很匆忙,从请媒人上门到成亲,前后不过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不说京中贵族,就是一般乡下人家,走六礼前后至少都要大半年时间。

    用以展现双方对这门亲事的看重。

    且双方成婚前的各种准备,大到宅子的布置,小到零零碎碎的家用,哪一样不要人花时间去处理?

    虽说钞能力能办妥百分之九十九的事,但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正常人家都不会赞同的部分,这般匆忙成亲,不光男方,就是女方也遭受了许多无端猜测。

    最离谱的就是成亲当日,锦绣在谢六家无意间听到有人说,冯宛大概率是未婚先孕了,才牢牢锁住了谢六这个金龟婿。

    否则凭她的名声,怎么可能嫁入谢家?

    锦绣:虽然成亲双方各怀鬼胎,但也不必如此。

    不管外界怎么说,谢六这亲算是成了,等两人拜天地入洞房后,谢六施施然给京中写信,让人大摇大摆的告诉荣国公他成亲的消息。

    信使说了,谢六公子在明安府为国尽忠,为君分忧,成亲这么大事,都来不及告诉父母亲人一声,实在惭愧,还请荣国公作为父亲,帮忙将妻子冯宛的名字记入族谱之中,告诉谢家祖宗这么个大好消息。

    对了,谢六公子还说,他成亲仪式是在定王殿下的见证下完成的,能得到殿下的祝福,他感到很荣幸,希望父亲荣国公也能为自己感到开心。

    荣国公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儿直接背过去。

    第199章 新家   搬家

    谢六让荣国公在那位大员面前丢了面子, 失了里子,甚至成为全京师的笑柄,儿子成亲, 当爹的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 还是被儿子当着一家人的面,通知到脸上,这是多大的羞辱,这一刻的荣国公比谁都清楚。

    即便这样,荣国公还要拎着礼物,腆着老脸,上那位大人家里赔礼道歉,心里窝火可想而知。

    这妻子人选是送不成了,若要送, 就是直接和定王殿下过不去,定王混不吝的性子京中人人皆知, 跟他对着干,可想而知没什么好下场。

    荣国公退而求其次, 让人选了十几个青楼出生的美女, 送到明安府去。

    至于谢六说的什么把冯宛的名字记入族谱, 荣国公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忤逆自己的逆子专门开祠堂向祖宗阐述自己是多么无能的, 压根儿就没把这当回事。

    父子两斗法不亦乐乎,锦绣却是没这个闲工夫看戏的, 眼瞧着进入冬季,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火炉, 烟囱里一天到晚冒出的汩汩黑烟飘飘洒洒落在人头顶,出去一趟回家就得洗头。

    锦绣从城外检查完外面最后一批施工进度,带着一身寒气进屋, 在火炉前将身上烤的暖洋洋的,这才转身对姜良缘道:“是时候将内城的居民都搬去外城了,再这么下去,一出门就得吸灰,对身体不好。”

    外城那边儿建造的时候就设计了十分合理的地暖,平日里取暖根本就用不上炭火火炉,自然能减少很大一部分环境污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