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军训(1/2)

    七十二 军训

    好儿郎姬苏在做什么?

    吴家三娘子全然不会想到,太子殿下正在宫里累得连学狗叫的力气都没有,哼叽叽接受着侍卫的按摩,痛苦又后悔。

    虽然只是简单几个字组成的一句简单的诗词,但落于人耳中,其意味是值得人深思的。

    所谓三岁看老,才八岁的太子殿下竟能说出如此具有高瞻远瞩、大气磅礴的话,可见其眼界与格局之远大。而且此话细细嚼了,有别于当下的诗词歌赋骈文等,有种奇特的韵律感,简直像是一种全新的诗歌体。

    而此话传进了宫内,乐正抿紧了嘴,剪坏了一朵刚剪下来的鸢尾,林美人则叹了口气与几位先生对面互相苦笑摇了摇头。

    至于江夫人,则呆呆的手中茶杯掉在地上碎成了碎片乱汤都没有察觉。

    姬苏确实是后悔的,他不过就是拿了最爱的太祖的诗词嘲讽了一下那些食古不化又自视清高的世家子们,没想到化学反应会这么大,一回宫,先生们追着他写出一个整文来不说,连大佬爹看自己的眼光都充满的慈爱的压迫感,好像他不想烂脑袋把整首诗词憋出来就对不起天对不起地对不起他老人家似的。

    姬苏可不敢把整个诗词都背出来,他不是剽窃者,脱口说出这句诗词来都非常愧对华夏父老乡亲愧对太祖了,所以顶着压力的后果就是先生们又给姬苏开了文化课。

    没错,就是写作文写诗词歌赋的课。

    武帝这个大龄搞事青年实在是会抓紧一切机会的搞事,儿子弄出这么大阵仗,立刻就在宫门口贴了道圣旨,召集天下文人按此句作文章,出众者免科考入国学院。

    同时又道太子所作之言乃文学界的新诗歌格式,极有创新,鼓励文化人们不拘旧格开创新思路新文体,并弄出了历史上第一本月刊式书刊杂志:《国文集》,置于自己名下的纸墨铺子书局酒楼里出售,同时鼓励天下学子向朝廷投稿。

    有文人墨客好奇买了一本来看,大呼值得。

    里头的编审都是当朝知名大夫相爷,所集作品有当代名人雅士所作,更有新科考出众的学子们的作品被几位大家名大夫点评。

    这本杂志不贵,也就卖十二个铜板一份,很快便脱了销,免费抄阅的学子们挣得不少,也累得不行,可收获更是可观。

    文化的火被超级搞事青年姬武炒作得极是旺盛,宫门前每日围满了名士学子,欲把大作面呈天子。这股风气甚至影响了侠客游侠,负了刀剑夜探皇宫想结识结识能说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般广阔磊落胸襟,有巍峨远志的太子殿下,若是真当名符其实,欲以身家性命相追随者亦不在少数。

    一时间京城热闹非凡得很,皇宫的大狱每日也住满了侠客游侠儿,朝官们每日忙得脚不点地,真真是快叫熊皇帝把精力能力都榨干了去。

    热闹就好啊,武帝就怕不够热闹,就是想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贤才倍出。

    趁着这股热风,武帝又推出了收集的官员们的大作出了书继续赚钱,四位先生们借着这个世上最粗的金大腿,所着的地理、人文、人口、税收等各个方面的心得资料摆在了朝官们面前,也放在了书局架子上公开贩售,从幕后走向幕前,并由两相推荐,正式领了户部、吏部、兵部等四部里的小闲职。

    坚定跟随姬武的新世家贵族们感叹自己的眼光之好,顽冥不化的老世家们有些却是开始有感后悔,于是暗里联系着朝中的关系,往武帝前递交悔恨书并先祖所作之圣贤礼法文章,别的人姬苏不知道,可长德嫁去的伍家,在花会后两日,便由着长德与两个儿子捧了家中藏书进宫来请了罪,当然,两位表兄走路一拐一拐,又不见伍家人出面,可见伍家对于投诚一事还是反对,长德的心,并不与夫家一体。

    至于大佬如何处置,姬苏不知道,反正皇姑姑是皇姑姑,就算伍家垮倒,她识情识趣,又有着身份地位在,大佬爹不动她她便可以活得滋滋润润的。

    文化的兴起,提高了京城的消费及旅游观光业小偷业赌博业,内闾的女子们开始大力弹唱文人墨客们的大作,甚至推出了雅夫子这类卖艺不卖身有文化有才能的高端路线,夜夜笙歌开始在京城流行,京城兵马司的兵力逐渐感觉吃力,不得不向武帝要求扩兵。

    做天做地都做不过武帝。

    又熊又搞事的青年武帝收到奏折后第三日,心情很愉快的来找儿子顽耍了。

    对,就是找儿子顽耍。

    彼时姬苏正在听平平仄仄听得两眼成了蚊香盘,一听大佬要放自己假,一蹦三尺高,好话不要命的甩,唬得连锐在身后一个劲摸手臂,安抚自己身上爬起的鸡皮疙瘩。

    武帝抱起儿子,看着连锐,难得的卸下威严的气势,声音微微温和的道:“汝也来罢。”

    唐山忆速给武帝与姬苏脸上动了动,掩去了真容,待换好衣裳,武帝唤了八骑护驾,连锐从侍卫们那儿分了一套刀剑装备配上,出了宫。

    大胤的宫殿是巨大的,到了宫门前姬苏着实吓了一大跳,除了一些隔了段距离或站或坐或蹲的学子文人,还有几个抱着刀剑的侠士探头探脑不肯离去。

    这是怎么回事?

    姬苏疑惑,也这般问了,武帝捏着儿子的脸,好笑道:“还不是汝惹出来的事?虽然为父在背后推了推手。”

    ……

    听完武帝快速简洁的叙说,姬苏真的无语了。他要是早知道就凭太祖这一句话,渣爹能弄出这么大的阵仗,打死他也不会说,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所以,这会带你去瞧瞧新建的文笔楼与侠士擂。”

    文笔楼与侠士擂是紧急搭建的。顾名思义,文笔楼,是给前来递交文章的文人们做交流的一处楼阁,武帝派了谒者每日在那收集大家的文章,并时不时指派朝官名士前去当场批阅,一应成绩贴于墙上,短短时间便成了文人斗文的风流地方。

    而侠士擂,就是给那些夜探皇宫没组织没纪律目无王法的侠士游侠们准备的。

    你们都想进宫见我儿子,行啊,先比比,看看你们有多少真材实料。同样的,给武人们发泄的渠道,通过比武,倒是不少侠士惺惺相惜引为知己,宫中的禁卫们借此擂亦在世人面前露出真容,每日派出三位接应挑战。输了,证明实力不佳,提溜回去操练得鬼哭狼嚎;赢了,给予一定的奖赏。

    至于出众拔得头筹的侠士,姬苏不敢置信的看着武帝,难道真要把自己当成大胤吉祥物,与他们来个亲切接见握手问候?

    ——妈呀,好羞涩。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