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2/2)

    康亲王的奏折内容最后,写着他想要深入南洋, 瞧一瞧这些在内陆唯唯诺诺的西方人到底在南洋做些什么!

    这些老老实实交出的商船,葡萄牙人会态度颇好的送至目的地, 如果不交……那就只有葬身鱼腹的结局咯。

    将这事牢记在心底,康熙又打开鄂尔多的奏折。

    飚风大约集中在八,九月份,尚且时间短,可是水灾情况就比较严重,这就意味着在台湾需要修建水坝。

    康熙只恨不得现在准噶尔部就开始骚动,这样就可以抓住一批人送去台湾改造!

    想要让八旗子弟老老实实跑去台湾当个农户,别做梦了!

    也就是说还需要更多的人口。

    简单来说,在失去了明朝当年的海军震慑, 现在的海面上早已成了这些西方人的天下!

    康熙敲了敲御案。康亲王的想法虽然不错,但是贸然进入只怕会惹来反弹,倒不如先选一批忠心敦厚之人通过商户到远洋去瞧一瞧具体的情况, 康熙可不会小看这些西方殖民者, 天知道他们现在已经侵略诸国到什么程度了!

    鄂尔多负责的主要是水田种植、开销军用等内容, 他仔细的描述台湾各地的情况, 直指在中间一块平原处乃是最佳的种植区, 但是有一个严肃的问题。

    等到发现族中有人染上疫病,此刻已是来不及了,等上报到官府派来医师,来医治的队伍中随时都会有体弱之人倒下,不再有呼吸。

    眨眼间就到了十九年的六月。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愿意焚烧自己亲属尸体的人仅仅只是少数,在封建思想中,烧毁亲眷尸首乃是大罪。

    康熙沉思着。

    “对……朕不用那么急。”康熙深深吸了一口气。自己的时间还长,再多的野心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做!

    就连现在已不负责户部工作的林如海瞧见都忍不住瞪圆了眼睛。

    鄂尔多原本也没有在意,可哪里知道他到平原地的时候恰好碰上了其中的一场飚风,在狂风暴雨之下,居然是连个落脚的地方都难寻。

    这是极为吸引人的一个数字。

    康熙心里也有点数,他的确是太急了!

    最后两场地动果然如同康熙所说的一般逐渐消失,但是这两场地震极其严重,甚至可以与第一次的地震相提并论。

    想了想,康熙只好先要求各府各县将失土或者过往流民登记在册,甚至连路上的乞丐都不放过——既然沦落成乞丐,倒不如送去开垦田地为生来的好!

    即使这样,人手还是不足。

    康亲王对此深表愤怒,就提婆罗国来说早已几次在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之间易手。在台湾定居的也有不少从那些地方来的汉人, 对于康亲王试图打过去的打算恨不得双手双脚同意!

    上面的土著人数稀少,加上前朝遗民只有三万左右的人口,加上迁移过去的五千户人家,将妇孺算进也只有六万不到的人口,想要将整块平原都消化掉显然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在这些地方,随之而来的还有疫病。

    拐弯抹角就是觉得康熙步子迈得太大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当地的道路都是黄泥做成,雨水一打之后全变成了烂泥巴,双足陷入其中,每走一步都艰辛万分。

    那就是根据老百姓说, 这里常年遭到水灾, 时而还有飚风通过,受灾很是严重。

    “皇上!”李蔚严肃的开口,“这台湾收复才短短一段时间,若是弄了太多人过去,只怕当地不好管理反而容易闹事!”

    这些地方,显然被年后的余震消失蒙蔽了双眼,不少民众根本不愿意听从官府的指挥到郊外避难,甚至还有不少官员到最后也懒得多管,导致死亡人数反而逼近第一回 !

    这一回,他的主意打到了在京城中无所事事的八旗子弟身上。不过康熙只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学士们,但立刻就被索额图,明珠等人反驳了。

    广州十三行的商户,十有八|九和葡萄牙人有过交易, 在海面上遇见他们,就必须支付大量的银钱用作买路钱,回程更有商户不得不将海外诸国采购的三分之一双手献上。

    等消息传入京城落到康熙的面前,康熙当即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凡是得令而不为者,均摘除顶戴花翎下狱等待处置。得令而有为却力不及者,均被责令前往灾后负责挖掘伤者等事。而极少数得令并不顾百姓反对强行执行者,不但得到了百姓的赞扬,更是得到康熙的表彰赏赐,前程似锦。

    京城附近不提,西至陕西、甘肃,北到辽宁,南及江苏、安徽等十省区均有受灾。只是令人愤怒的是,反倒是离京城越远,地震越轻的地方,反倒是受灾死亡人数最多的!

    鄂尔多在奏折中详细描述了当地基建、建造水坝以及开垦农田需要的人手数量、时间和花费,并且肯定解决这个问题之后,这一块平原年产量将不会低于江南水乡的年产量。

    只不过,人手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不少村庄的氏族宗族面上同意将那些遭难死亡以及疫病病死者焚烧,背地里却是偷偷摸摸运送到乡下里的族地中埋葬。

    想来也是,康熙将这些毫无用处的八旗子弟丢在一边,目光只好回到中央学堂上。国子监也在他的考虑范围之中,可是国子监的改革显得异常艰难,一群宗室老顽固很难打发。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