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8(2/2)

    对此,很快一道圣旨又从宫中传出:皇帝将亲自出任中央学堂的第一任名誉校长,户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林如海为中央学堂第一任校长,凡是经过中央学堂考核,在中央学堂学习合格生将录用至户部、工部实习,实习合格者可转正为官。

    这钱就如同流水般花了出去,若是每个工程都是如此……你说这银两能够省下来多多少?朕只怕内务府手脚也是如此不干净呢!”

    “皇上,这报名人数实在太多了怎么办?”林如海微微躬身,亲自将一长摞名单双手奉给康熙。

    “如果换上精通算术, 清楚明白工程、水力、农务之上上去, 只怕是效率要翻上一两倍都不止。

    这种只能算前世初中程度的题目, 在这里却轻易的让这些户部官员茫然失措……实在让康熙大为震惊。

    梁九功一愣,这话说了一半怎么突然转到清理奴才一事上……半响,他倒抽了口冷气,结结巴巴的:“皇上,您的意思是内务府中饱私囊?”

    至于新晋进士们需要经过二次考核才能进六部各地工作的事情,还不在这些学子的考虑范围中。

    要知道豪门世族中多的是科举无能,最终只能沦落成一般老百姓的偏支旁门,如同荣国府一般能让贾政蒙荫入仕的仅仅数人罢了——看看荣国府宁国府现在的旁支过得有多凄惨就知道后果!

    “装什么装,搞得好像你不知道一般!”康熙没好气的白了梁九功一眼。

    林如海唯有苦笑一声。里面来的不止是普通的汉臣之子,更有不少八旗子弟,家中权贵更是数不甚数——林如海实在不知应该如何是好,只好将这一份名单直接交予皇上处置。

    康熙哪里会不懂这些报名的官宦人家子弟的心思,加上户部六品以下的官员都需要重新考核才能上任,林如海的压力可想而知。

    很快,京城到处的墙上被贴上了康熙亲手所写的[告天下学子书]。其中最为吸引学子的还是那一句:《四书章句集注》从明年科举考试的答案注解上被取消,学子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旧式试卷和新式试卷作答。

    “呵呵,中间只怕大部分都是想抱着有个捷径可以为官。”

    原先被众人看不上眼的四门课,尤其是会计一课,瞬间报名人数就破百,到了第一期学生报名的截止时间,居然足有两三百号人。

    心思巧妙的商贩们已经买下了周末的铺子,都是喝茶的茶馆或者吃饭的酒楼,也一心只求等着图书馆开业也可以一起大赚一票。

    梁九功答是也不是,答不是也不是,僵出一张难看的笑脸来。

    随着京城中南门附近预留的空地开始修建建筑,加上知情的官宦子弟开始在各种吟诗会中夸夸其谈,很快图书馆是给广大贫困学子免费借书一事深入人心。

    就如同上一回勒辅上书河道决口一小段请求拨款,户部计算后拨款百万两,结果勒辅门下有人计算后只取了中间的十一万两,剩下的均被退回户部,最后用十一万两就完成了堵口的任务。”

    和康熙认为会马上引起轰动的中央学堂相反,最先引起瞩目的反而是京城图书馆。

    也难怪林如海把握十足, 只怕是早就对这些个小官心生厌恶了!

    因此,报名的人大多是在郊外农庄早就知道内情的匠人和其亲属,外面极少有人来报名读书。

    所谓会计,即是从事财政事务的从业官员,康熙采用了后世‘会计’的名称。可这样一来,与工匠之类的放在一起,让不明就里的老百姓第一反应却是学出来当账房先生用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三样工作,说白了都是泥腿子,着实和一般人所想的那些个坐在高堂之上的官员差距极大。

    “既然想上,你安排让他们集体入学。”康熙垂下眼眸,漫不经心的喝了口茶缓缓开口。

    “你和明珠说下,他手下还有些能干的,这两百四十二名学子分成五个班,每个班分两人管理,只学习《几何原本》、《坤舆格致》两本书籍,然后三个月后统一进行考试,当然这个消息不要提前告诉这些学生。等到三个月后考试不及格者一律开除即可。”

    “皇上,这其他三门课人数尚可,可是光会计一门,足有两百四十二名学生,臣等就算是全部派上也不够用啊!”林如海吓了一跳,惶恐的摇晃着双手。

    随着朝臣们下朝回家,朝上的消息也是一传百,百传千。

    “内务府,也是应该好好整顿一番了。”康熙没避着梁九功,声音冷厉,让梁九功心下一颤。

    京城的贫民百姓和从外头来的贫困学子,都一个个巴巴的,只恨不得每日盯着这座图书馆早日能够建成好进去看个究竟。

    康熙对着梁九功侃侃而述:“如若勒辅是名贪官,那他拿了户部的百万两,然后花了十一万两补窟窿,然后剩下的八十九万两少许分给其余人,剩下的中饱私囊,朕也不会知道。

    消息一出,原本还想要观望一番再做决定的官宦人家险些将林府的门槛都踏平!

    倒是被康熙寄予厚望的中央学堂无人问津,中央学堂的第一期学生,主要招收的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础或者见识的匠人后裔,还有一些出身贫贱但是有志向从事会计、工匠、农务、水利工作的老百姓。

    至于其他在文中所说的,例如将在京城开办图书馆、出版社,和一所中央学堂,则让学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觉得单独的字都认识,分开却是完全不知道什么含义。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还有一些几次三番参加科举却没有中举的学子,也此刻开始心痒痒了——他们当然不愿意去当匠人,可是若是通过考核就可以去六部当官,到时候转到别的部门甚至回到地方上去也是有可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纷纷的赶到报名处报名。

    “是,奴才明白!”在心中给内务府的人喊个佛号,梁九功低眉顺眼的附和着。

    “朕说的话,可别漏出去。”康熙瞥了梁九功一眼淡淡的开口。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