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9(2/2)

    苻坚细细琢磨着他这话中的意味,末了,竟然挑眉道,“这是你的想法吧?或者是,你有意让桓冲攻打我秦?”

    田余庆说苻坚之兴,在于他缓和了民族矛盾,苻坚之败,败于他远未消弭民族矛盾。

    其实,苻坚之败正是由于他的成功而败。

    萱城不是历史学家,他不想研究已经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

    他的亲哥哥,要将他亲手推向死亡的边缘。

    他的脸色平静,可他的语气充满了火气,“你这么冷静的与朕做一场辩驳?就是要告诉朕这一仗不该打,即便要打,也要任命慕容垂为主将,朕以为你支持朕的,毫无保留的支持朕,可到头来,你做的都是伤朕心的事,你要朕如何去任命一个外族之人为此次举国征伐的主将,你真的以为朕不想杀了他们这些外族人吗?朕告诉你,就你了,没有改变的可能,此次战争必须举国出动,你,我唯一的弟弟,将担任此次战争的主将,越不了淮河,渡不过长江,攻不下建康,只要你不死,朕不死,这一场与晋朝之间的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

    人,怎么能成为决定性要素呢?一场战争,起决定性要素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注定成为不了主角的人。

    这一场辩驳终究是白说了,从苻坚那笑容中萱城就得到了这个结论,也许他连自己说的是什么都没有在意。

    他原本计划的是举国伐晋,直下建康,可桓冲这么在长江上游一开打,苻坚不得不重新部署新的战略计划了,可以说,桓冲这么一来将会牵制住苻坚计划中的举国之兵了,最起码,他不能不管襄阳,不能不管益州蜀地,他还是要救襄阳,要救蜀地。

    五月中旬,一场令苻坚没有想到的变故突然而至。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我只是在完成你弟弟要做的事。”

    可是,哪又怎么说得清呢?他宽和对待各族百姓,却为此埋下了他失败的祸根。

    他前世研究的那个话题,不过是个笑话,一个被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辩论过的笑话。

    “那你有意思吗?”苻坚的语气变了。

    “我不是。”

    沉默。

    他从来都不是历史的改变者。

    “你就是朕的弟弟。”

    萱城反驳道,“有意思吗?”

    苻坚起身,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他,这一刻,萱城觉得有一些压抑的气氛。

    晋朝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桓冲倾10万荆州兵北上伐秦,进攻襄阳,同时遣刘波、桓石虔等进攻沔北诸城,命辅国将军杨亮进攻蜀地,攻下五城后再继续进攻涪城,鹰扬将军郭铨攻武当,别将又继而攻下万岁和筑阳两城。

    第三百一十六章 引火索

    苻坚生气了,他气的直骂桓冲,“幼子卑鄙。”

    萱城道,“你骂他也没用,你应该感谢他,如果不是他这么一闹,你主动伐晋,那你的恶名将再也无法洗清了,你倾百万大军南下侵略汉人国家,后世的汉人会用唾沫将你淹没,如今桓冲伐秦了,你即便要南下伐晋,也多了一个自卫的美名,这是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苻坚笑道,“那你还说?”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萱城口中的桓谢两家联合伐秦成真了。

    这一场变故甚至打碎了苻坚筹谋已久的举国征伐战争。

    萱城一时瘫软,全身上下仿佛无骨一般,他觉得很虚弱,似乎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作者闲话:注:苻坚在公元357年登基,但是并没有称帝,而是自称大秦天王,但是他的皇后太子皇太后都是同皇帝家族待遇一样,只有他自己不称皇帝,皇帝—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所以大秦境内所有的王爵才降低了一等,由王降公,但是苻坚以前的都是称皇帝的,包括前燕慕容韡都是称帝的,慕容冲后来也是称帝的。解释一下文中为什么苻坚每次说的要称帝要君临天下。

    萱城读过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可以说,书中将苻坚与这场战争分析的没有一处的纰漏,与萱城最崇拜的历史学家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相比,史学价值不相上下。

    话音落地,他拂袖离去。

    “你是。”

    萱城道,“如果你给我时间,我可以没完没了,但我知道,对于你来说都毫无意义,跟太子他们一样,我们都决定不了你。”

    沉默。

    良久,苻坚道,“你说完了吗?”

    可他骂的毫无道理啊,人家是晋朝将领,是曾经与谢安一统辅政的朝廷太保,只是曾经与谢氏政斗,如今却联合起来共同对外了。

    “他是五石散吃多了吗?心理有疾病了吗?这个疯子,他的哥哥都打不过我,他要来找死吗?”

    这一场由桓冲主动发起的对秦在长江上游地区的一系列讨伐战争将苻坚的思绪完全打乱。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