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5(1/1)
苻坚真的要舌战群子吗?他已经战胜了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太子,自己的夫人,还有几个儿子,他要一个一个去辩驳过吗?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为了取得支持的声音,不惜与自己的亲人作对。
望着他们进殿去的背影,萱城心里很难受。
可他还是笑着对苻宏说,“这又是你的主意?你似乎很有信心能劝住皇兄?”
苻宏却冷脸对他说,“即便劝不住,我作为大秦太子也是有所作为的,不像某些人,你说是吗?我的好皇叔啊。”最后那一句他讥讽的语气令萱城乍然一惊。
在他眼里,自己与他不是一条心?
楞了一下,萱城道,“你做的对。”
“没有你做的好,皇叔,哼。”苻宏冷哼一声,转过了头去,连看自己的皇叔一眼都懒得看,他去与自己的弟弟苻冼说话了。
连成衣安慰道,“他不懂你,你不会在意的,对吧?有人会理解的,你的皇兄,他与你永远一条心。”
萱城苦笑道,“宏儿是个好孩子,他看到的永远是对的,在他眼里,我不是一个好皇叔,也不是一个好皇弟。”
“你别这么说。”
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辩手
苻坚与苻晖对面而立,苻晖沉默,苻坚讥笑,“不是要来劝朕吗?怎么不说话了?坐下,慢慢说。”
二人于是面向而坐,一上一下。
苻坚盯着苻晖的眼睛,像是要刺穿他这个人一样,苻晖白净的脸上冒出了细汗来。
“你恨朕吗?”
苻晖摇头。
“朕带走了你的人,其实也不是你的人,这大秦境内的所有人不都是朕的?朕想看看,你会不会那么做,连成衣非我族人,你敢对他动心思,朕绝不承认你是朕的血统。”
“父皇,你。”
苻晖痛苦极了,他的父皇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故意将一个汉人放在自己的身边以此来考察自己对自己血统的忠心吗?可是他明明是宽和各族之人。
苻晖违背自己的心意道,“儿臣从未对连公子有其他不纯的想法。”
“是吗?”
“儿臣绝无虚言。”
“好,那么,今日你与朕辩论的是什么呢?”
苻晖一字一句重重道,“文化问题。”
苻坚一怔,随即却笑了,“文化问题?平原公,你不亏是习儒之人,朕该猜到你与朕要来一场辩驳文化正统的问题,好啊,很好。”
“你知道太子他们与朕辩了些什么吗?朕告诉你也无妨,朕与太子辩了民族问题,与皇弟辩了人口问题,与张伶然辩了顺势问题,今日,你与朕要辩文化问题,可以,只要你能辩得过朕,朕便听你所言。”
苻晖缓了缓神,他似乎有点冲动了,他对自己的父皇又爱又恨,可更多的是尊敬,他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劝谏自己的父皇呢?
可是儒家之人讲求忠君爱国,他如果不劝自己的父皇,便是不忠。
苻晖先是俯身下去重重的将头磕在地上拜了一拜,“父皇,请你先行饶恕儿臣的大逆不道。”
苻坚道,“既是辩驳,没有君臣父子之情,你与朕是平等的地位,无论你说什么,朕都宽恕你。”
这时候,苻晖才真正开始了这一场漫长的辩驳之路,“父皇,儿臣请问,古来**,何为正统?”
苻坚道,“周天子八百年为正统,始皇帝置六合,四海一为正统,汉高祖开创大汉四百年盛世为正统,曹魏顺承汉献帝为正统,司马氏承袭曹魏为正统。”他忽然戛然停止了,似乎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苻晖道,“父皇都说了,司马氏为正统,那么儿臣请问,我苻秦为何?窃国之贼吗?”
苻坚掷地有声,“朕拥有传国玉玺26年,何成窃国之贼?”
“前晋因何而灭?”
“八王之乱,内乱引起外患,刘曜灭司马邺而晋亡。”
“前晋是否为**正统?”
“晋为汉人司马氏所建,当然为**正统。”
“匈奴人灭晋,算不算大逆不道?以下犯上?”
“刘渊不等司马氏覆灭便篡位称帝,刘曜进攻长安俘虏司马邺,理为大逆不道,以下犯上。”
“我苻氏先祖先后打败匈奴人、羌人、碣人、鲜卑人,致使传国玉玺留于长安而未归南下的司马氏手,继承五胡大统,因何不是大逆不道?”
苻坚道,“朕承袭祖业,并未与司马氏抢夺玉玺,何来大逆之说?若是司马氏想要传国玉玺,又为何苟且于石头城,从不与朕交战?平原公熟读儒家经典,自知忠君爱国,儒家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天下不平,又何来孺子修身齐家,百姓陷入战乱,你该问问为何司马氏不渡江北上夺回汉室江山。”
苻晖道,“纵使如此,司马氏也为汉室正统。”
苻坚笑了,“是,朕并未说司马氏非正统。自古开创盛世大业者皆以军功服天下,为何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未有平定江山寸功,却能坐享其成?曹魏祖孙三代开创的江山岂能说让就让?”
“父皇不为汉人。”
“是,朕生而非汉人,可**自古便是多民族国家,谁说统治者非要是汉人,古有蚩尤,为九黎族首领,也能与黄帝平分天下。”
“可最终黄帝一统**,而非蚩尤。”
“这话你该问蚩尤为何而败?不要问我。”
苻坚暗笑,这一句话他的确是诡辩了,当然是因为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啊,蚩尤不得民心啊。
“父皇该归还传国玉玺给司马氏。”
“这是什么道理?传国玉玺朕不偷不抢,传承至手,再者,朕若是要还传国玉玺,你该问问司马曜他要不要得起?”
“父皇不该伐晋。”
无论苻晖提出什么疑问,苻坚都能轻而易举的回应,最后,苻晖只好抛出了此次辩驳的主题和目的。
“好,说出原因?”苻坚道。
“第一,**正统在晋,第二,文化归属在晋,第三,天时地利人和在晋。”
“可以,你一一说出理由,不过,这**正统在晋,朕并没有否认,只是你似乎并没有说动朕为何正统不能伐?”
苻晖滞了一下,继而道,“敢问父皇,为何承认司马氏为正统?”
“司马氏继承汉室江山,天下士族归降,是为正统。”
“何为士族?”
苻坚道,“文化制高点,天下文人之最。”
“父皇既然承认士族归降乃正统,那么,儿臣要提出的便是,统一中国这四个字。”
“愿闻其详。”
“统一不看血统,而看文化高低,文化低的服从文化高的,次等文化服从高等文化。”
苻坚笑道,“平原公所言不错,朕认同。”
“儿臣请问父皇,当此乱世,何为文化之高?”
“朕想方才已经回答过你了,天下士族。”
“父皇既然说了为天下士族,如今士族皆在南边,这是否意味着南边可以一统九州。”
苻坚不气不恼,即便苻晖此言已经大逆不道了。
“平原公此言未免尚早。”
“父皇有何高论?”
“正如你所言,文化低的服从文化高的,次等文化服从高等文化。朕8岁习儒,熟读四书五经,13岁领兵出征,从无败绩,15岁身边便聚集了一众汉人谋士,18岁结识景略,19岁登基,以景略为丞相,全国上下推崇儒学,汉化国人,通晓儒释道三门,朕自以为文化程度无人能及,匈奴人、碣人、羌人、鲜卑人、汉人,天下五族之人皆降服于朕,朕作为天下九州之主,不可吗?”
苻晖道,“儿臣崇敬父皇文化程度如此之高,古来无人能及。然而,儿臣想说的并非是父皇你个人,而是我氐人整个群体,纵使你教化百姓近30年,然而我氐人只有一百万,天下汉人却有两千万,留守我北方的汉人有一千三百万,而南渡的汉人540万,父皇何以用我一百万汉化过的氐人去对抗这540万的占领文化制高点的汉人?”
苻坚乍然震住,他反复思量苻晖的话中深意。
苻坚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之高并不能代表整个氐族,何况氐族只有一百万人口。
苻坚倏尔笑了,苻晖不解其意,盯着他的眼睛。
“平原公,朕告诉你一个好方法,朕南下灭了司马氏,这540万汉人不就全都归属朕了吗?”
“父皇,你。”苻晖脸憋的通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