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4(1/1)

    从省城到镇上的供销社供货占一笔,另外一笔就是从登报纸打广告以后,从外边来的老板来拉了不少货走。

    过来看货的老板对他们冬天的小商品有兴趣,已经有几?个老板合伙,要搞个大的,下了个大单子?,比供销社定的数目都多,尤其是毛绒鞋子?,各个款式都定了上千往上。

    人家老板说了,要拉货去外地,去干什么呢?“占领外地市场。”

    他们省城到县里,连镇上去年都有了毛绒鞋子?,在本地市场已经不稀奇了,买得起的早就买了,今年的新款,能真正下手买的人肯定比去年少。

    外地市场不一样啊,在他们省下这?些地方是饱和?了,到在外地市场还是一片空缺,等着他们去占领呢。

    他们也不怕亏,这?鞋子?能从去年火到今年,已经证明了毛绒鞋子?的红火程度,在本地行销,在他们相邻的几?个省会照样行销。

    他们怕的,是不够卖。

    季老板就是合伙的老板之一,他兄弟多,隔几?天就跑过来看看他们作坊生产了多少数量,除了毛绒鞋子?,在省城行销的“保暖三件套”,帽子、手套、袜子?,围巾,他们也定了数千件。

    库房里一有货,他们立马拉走了。

    作坊以前小,这?两年规模扩大了,再把作坊安在自家住的房子里就搁不下了,就把作坊搬到了庄家大房的院子里去,几?间屋都腾出来了,全是办公室、仓库。

    征求了大哥庄民安同意的,他回来就住二房,东西都搬过来了,庄玉林说了的,“要给大伯养老。”

    都养老了,肯定是住一起。

    庄炮仗两个没过来,他们住了一间房,说要给他们守作坊。

    就是村里也知道他们工人庄家挣钱了,是“老板家庭”了,现在还是工人、干部位置吃香,说起外边的“个体户”看不上,但农村家庭这?种阶级意识不深。

    人家不是“个体户”,是开作坊。

    带领他们挣钱,当“大老板”、挣大钱的。

    这?也是一条关系链,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都是以“贫农”为荣,越贫越荣,这?代表的是根子清白,家世根正苗红,在相亲的时候说家里是“贫农”都要叫人多重视几?分,这?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是嫁进来的还是娶进门的,不会给家里添乱,安稳。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虽然是工人、干部家庭叫人高看,但那毕竟少,看不着说不着的,出去买东西哪样不要钱的?工人、干部家庭看不上搞“个体户”的,那是因为他们不缺钱,不差钱,有房住,他们农村家庭能一样吗?

    现在去相亲,你说自己是“贫农家庭”,人家姑娘转头就走的。

    “贫农家庭”已经不加分了。

    在普通人眼里,还是要有钱才是真,没钱谁愿意嫁的,你是“贫农家庭”,人家姑娘结婚要彩礼,要三砖,哦,还有现在流行的什么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的,你一样买不起,人家嫁过来就要跟着吃苦。

    有几?个年轻姑娘还为了图“贫农家庭”专门过来吃苦的?

    跟以前啊,不一样了。

    那时候年轻姑娘说不愿意吃苦,还有人指责说人家是“资本主义”,想搞享乐主义,没有人天生就想吃苦,那时候就是不愿意也不好说,怕被人抓了话柄,更有的嫁了过去“同甘共苦”也是有的。

    现在你再说人家搞“资本主义”,人家年轻姑娘已经不怕了,就是要享受一把。

    还有人也想跟风挣大钱。

    以前合伙的张家妯娌就好几?回过来转,跟陈夏花扯家常,向婆子?说的,“我现在看她们啊,就觉得她们不知道在打什么坏主意,肯定又?是来学我们手艺,学技术,好回去单独搞的。”

    没用,他们作坊现在都是外包分摊做,每个人领的东西都不一样,分给其他村子?也不一定,最?后核心技术是他们自己人掌握的,保证不流传出去,张家妯娌怎么偷师都没用。

    白费。

    只要张家妯娌一来,向婆子?就盯着她们,不让她们四处看。

    见他们锦绣作坊红火呢,她们还想投资,说她们一人出,“一百块。”

    还要分成,当年这个锦绣能开起来,她们没出钱,出钱的是陈夏花跟福嫂子?两个,陈夏花也只除了五十块。

    五十块的成本钱,现在就能挣大钱了,她们也可以投,她们投一百。

    “谁没见过一百块呢。”向婆子?拿出自己的几?张一百块给她们看:“看不起谁呢,我每个月的零花都不止这点,你拿一百块来投资,还想当老板分成,可把你们给美得哦,我们作坊差你们那一百块的投资吗?”

    张家妯娌结结巴巴的:“可是以前你们也只出了五十块啊。”

    “以前是以前,以前五十块多金贵啊,没看报纸吗,现在“物价”涨了。”

    向婆子?手里头有钱是儿子媳妇给的。

    逢年过节两个女儿也给。

    庄民国说的,他们照顾家里,看苗子?地,守作坊,到处帮衬,这?钱是什么呢?是“工资”。

    他们也是要发工资的。

    庄炮仗两个平时用不上钱,发下来的“工资”都存着呢,有时候也给两个孙子?塞点零花钱。

    庄民国是从省城送砖送回来后,跟陈老板商量了要盖房子。

    他回来有些晚了,庄玉林他们兄弟都回来了。

    兄弟两个先把书包里的作业拿出来,又?把包里装的辣酱拿出来,陈夏花接的,还没看,先问了声儿:“又?装一瓶儿啊,你们爸爸可是说了,小孩子少吃辣。”

    庄玉春也把辣酱递过去。

    庄玉春仰着脸,笑嘻嘻的:“妈妈,我们不带辣酱去了。”

    他可高兴了,“我们学校的厨子他练出手艺来了。”

    他们这些小同志还以为是这个食堂的“新厨子?”终于练好手艺了,从前几?天全校大会过后,食堂的饭菜就开始好起来了。

    食堂的饭菜有油水了,还有味道了,他们每天上完课最想的,就是去食堂吃饭了。

    样式也变了,以前每天都是土豆萝卜白菜,现在食堂还有其他的菜了,今天就有番茄炒蛋。

    陈夏花看了两瓶辣椒酱,确实看到底下还剩了些,“行,不带也好,你们去写作业吧。”

    兄弟俩洗了手,听话的写作业去了。

    他们俩现在在学校也是“知名人物”了,都知道他们兄弟俩有一个“名人妈妈”。

    陈夏花就在学校出现了一回,就让小同志们和他们家长都认识了,说她跟墙上挂的海报挂历上的大名人一样漂亮。

    因为有“名人妈妈”的光环在,庄玉林他们兄弟也备受关注,很多小同志还问他们呢,“你们妈妈什么时候再来学校看你们啊。”

    还说了,要让家里的妈妈也这?样打扮。

    像镇子?里台球室那些烟熏妆、皮裤衣,大金链子,还有叼着烟的样子,在男孩子?心里还是很酷的,也想学着他们的打扮做几?个很拽的模样来。

    女同志也这?样打扮的话,他们就不喜欢了。

    无论哪个时代,看人首先是看干净整洁,他们这个年纪,喜欢的是“初恋脸”,长得清纯甜美的,不是跟花猫一样,连脸都看不清的。

    庄民国跟陈夏花商量的盖房子,庄民国说的是,“大哥跟孙大姐我看有点苗子?,现在是两个人没捅破,等他们真成了,大哥肯定不想带着孙大姐住我们这里。”

    一个人跟成一个家庭还是不一样的,庄民国想把作坊给腾出来。

    他们现在作坊铺的摊子?大,庄民国想干脆重新修一个,修一个厂子?,也免得搬来搬去。

    陈老板握着家里的钱,她拍的板:“行,盖。”

    要盖房子,要先选地,最?后找村长批地离他们也不远,就在后边的坝子?上,挨着山了。

    前边的家住房肯定不能批下来做厂子?。

    人家村长说了,“这?样好规划呢。”

    懂规划呢。

    地批下来,就要找人盖厂子?,姜辰那边带人来盖厂,盖两个月盖好,正好可以留在家里过完年再出去干活。

    庄民国他们是全包的,意思就是只讲好了价,其他的一概不管。

    冬天作坊生意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庄民国都从砖窑厂请假了,专门留在家里登记发货,点库存。

    来拉货的老板都是一批一批的。

    一大早,庄民国就起来了,开了门做了早饭,庄蓝都住在庄家帮忙了,韩媛媛姐弟也住了过来。

    他们现在都放假了,他们是学生,放假了先写好了寒假作业,又?玩了几?天,昨天还去省城玩了趟,姜辰带的,带几个孩子?去玩了一天,快晚上了才回来的。

    今天庄玉林他们都要来作坊帮忙挣零花钱了。

    庄民国做好了早饭,喊他们上桌吃饭,一家人都来了,就剩庄玉林兄弟两个还没来,他放了筷子,说去喊一声。

    庄蓝说的,“我两个大侄儿可自律了,两个大小伙子?,一会就精精神神出来了。”

    刚说完,两个精精神神的大小伙子?确实出来了。

    兄弟两个穿着同款的皮衣,里边穿了低到看到胸的棉衣,大皮裤,脖子?上挂着大金链子,头发一股股的往外支。

    黑,很黑。

    他们还摆了个造型,插着腰,撑着额。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