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2/2)

    如此一来,活下来的人还得感谢贵妃,但凡他们谁敢说贵妃一句坏话,以后传出去别说老百姓们骂白眼狼,皇帝也有借口弄死他们。

    这处置叫没被牵连,家里有人在后宫的大臣们别提多憋屈了。

    正和帝素来不是个爱讲究排场的,端看每年万寿节他都不大办就知道, 倒是没叫众人受多少罪,只跟在皇帝身后回了京城。

    没成想皇帝是没要她的命,却也没打算留着她们过年。

    第二日早朝上皇帝就发作了出来,关尔佳府这头定宁侯还在西南坐镇,按理说皇帝不该发作了容嫔和关二爷,这也是容嫔行事颇为嚣张的底气。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下了早朝,不免就有人心里嘀咕了,且看看吧,前头纳喇家找死,还留了个淮骏,眼下淮骏都已经成了在西北坐镇的将军。

    按理说皇帝一回宫,该当是好好休息两日再处置宫里的事儿,可他心里惦记着静嘉那头,他没回来当天就去储秀宫替静嘉招人眼,当天晚上就派人审理了所有被关押在慎刑司和天牢里的人。

    皇帝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面上不动声色,轻柔摸了摸二阿哥的脑袋,拉着两个儿子一起上了圣辇。

    大阿哥有些羞涩,他已经叫九岁了,算不得小孩子,可是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情还是叫他有些承受不住,听闻皇帝所言红了眼眶:“多谢皇阿玛关心,儿臣记住了。”

    大理寺并着督察院、慎刑司还有宗人府四处审理,皇帝亲自坐镇,隐卫又收集了那么久的证据,佟家人的控诉还有佟二夫人趁着求达山的时候偷了他的随身玉佩……重重证据确凿无疑,叫关尔佳氏和马佳氏并着暗中着急的墨家想要分辨都无从说起。

    偷偷瞧着这边的大臣们心里就有数了,万岁爷这是慈父心肠,大阿哥和子息不定的二阿哥都没叫万岁爷厌弃了呀。

    她早就吓破了胆子,这些时日喝着药连家里的人都不敢见,伊尔根氏除了禄成并没有出息的,这时候自然缩起头来,生怕万岁爷清算,一个敢说话的都没有。

    于是早朝刚过不到小半个时辰,将累累血证都摆在众人面前,叫人哑口无言后,皇帝也没有大发雷霆,只是给了这些人一个痛快。

    皇帝还有话说呢:“朕本不愿寒了功臣的心,念及各位爱卿为大清立过的功劳,朕向来待你们亲厚,可人心不足,你们却寒了朕的心。如今边境不稳,朕不愿意大动干戈,也是为替贵妃腹中子嗣积福,念着这些年他们立下的犬马功劳,朕不赶尽杀绝,可此事有一没有二,这是朕最后一次对你们法外留情,再有下次,不管任何人,朕绝不留情!”

    即便他内心没多少身为阿玛的柔情, 到底是自己的骨肉,身为阿玛的责任和皇帝的均衡之术还是有的,皇帝从来没打算叫人欺辱自己的孩子,拜高踩低也不成。

    唯一没有被牵连的便是鄂鲁,皇帝赞鄂鲁心思清明,忠心耿耿,准其与马佳府分家自立门户,仍担任内务府总管。

    “以后不必讲究这些虚礼,你们都还小,别冻着了。”皇帝温声道。

    大阿哥保晖虽然被隐卫护着没中了算计,到底身体底子薄,脸色确实不大好看, 远远看见圣驾的明黄顶盖,就带着同样小脸儿不算精神的保晟跪了下去。

    大伙儿不免就寻思开了,万岁爷登基后,虽然看似手腕铁血,雷厉风行,可御下时候一直也没下过死手啊。

    马佳氏作死得狠一些,毕竟有个贵太妃还跟着蹦跶呢,可所有人都下去了,还留了个鄂鲁,也是给他机会往上爬的意思。

    毕竟马佳氏等同于造反是板上钉钉的, 以后这位嫡出的阿哥可就废了, 更别说他身子不好,若是叫万岁爷厌弃, 能不能长成还要另说。

    需要去各处当值的一撮人便注意到了这里, 都有心盯着大阿哥如何自处。

    将来他们成人后出宫建府自个儿不出息那他管不着,如今却容不得有人敢慢待了宫内的皇嗣。

    容嫔贬为答应,迁去景阳宫,与她一起前去南三所找茬的平妃则贬为贵人,只能搬到永和宫后殿的配殿里去。

    “皇阿玛,保晟也记住了,保晟肚子疼。”六岁的二阿哥被皇帝拉着,虽然心里害怕,可听皇帝声音温和,记着额娘的吩咐,奶兮兮地可怜道。

    本来那暗戳戳不死心的还想着若是万岁爷判了诛九族的罪名,可以动动心思传出皇帝残暴的名声去。

    皇帝早就派人传旨不用后宫妃嫔迎驾, 只有大阿哥和二阿哥裹着寒冬腊月才穿的棉袍在西华门口迎驾。

    他亲手将两个儿子拉起来, 捏了捏保晟的小手, 又摸了摸大阿哥的脸蛋儿, 发现都不算太凉, 这才放心些。

    至于德恒和关尔佳达山,意图谋害皇嗣,陷害贵妃,逼宫等数罪并罚,判二人及党羽午门问斩,其他所有人除了鄂鲁外,全都贬为庶人,三代不可为官。

    这回关尔佳氏找死,定宁侯和小儿子茂武还在西南作战,也没有受到牵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只要定宁侯不作死打赢了,关尔佳府又有了喘息之机。

    皇帝一路都没理会迎驾的人, 可孙起行瞅见两位阿哥跪在那儿, 赶忙禀了皇帝, 皇帝进了西华门就下来了。

    顺亲王身为司尔勒氏血脉,胆敢逼宫,司尔勒氏没有问斩的前例,步了他玛法的后尘,满府圈禁。九门提督位由晋位的成亲王领了,丰台大营被皇帝交给了高成。

    除了要满门抄斩的几处奴才们,后宫之人,端贵太妃因为占了个长辈的名头,只贬为太答应,着其去皇陵为先帝守灵。

    至于伊尔根氏,那就更别说了,平妃被赏了两个巴掌后很快就被禁足在了永和宫,连二公主都见不着了。

    哪知皇帝会这么处置,叫人简直一句挑刺儿的话都说不出来。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