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2/2)

    李希站在那,嘴唇干裂,双目无神,显得有些六神无主。

    上字还没有说出口,震天的哭声便响起来。

    二十七日之后,便可除服。

    赵瑞低头看看谢吉祥,握住她的手:“我好多了,你不用担心,今日宫里肯定很冷,穿秋日的礼服入宫吧,让人赶紧准备出来,还得带些不噎嗓子的点心。”

    赵瑞深吸口气,抬起头来,红着眼睛看谢吉祥。

    赵瑞毕竟以前给明德皇后哭过灵,知道宫里的规矩,便让赵毛毛又准备好常用药及薄荷水,这才跟谢吉祥换了秋日的薄礼服,外罩白麻丧服,帽冠皆用白麻遮盖,便立即坐马车入宫。

    谢吉祥取了温帕子,给他擦脸。

    而此时的赵王府中,谢吉祥紧紧抱着赵瑞颤抖的肩膀,把他的头按在自己肩膀上。

    他并未流多少眼泪。

    但如今宫中上下,谁见他都要称一声陛下。

    赵瑞知道此时有些僭越,却还是伸手拍了拍李希的后背。

    皇太子李希里穿玄紫礼服,外罩麻衣,他眼底一片青灰,眼睛通红,嘴唇边也冒出不少胡茬,显得分外憔悴。

    两人在春风亭下了马车,踩着厚底鹿皮靴,一路往宫中行去。

    “瑾之,瑾之,”李希痛哭失声,“父皇走了。”

    赵瑞轻轻嗯了一声。

    他登基以来一直致力民生,推行仁政,百姓生活一日比一日好,随着水路通达,商贸繁荣,整个大齐日渐鼎盛。

    陛下这两个字,刺痛了李希的心,也让他麻木而仓皇的眼神略收回一些,重复往日的光亮。

    赵瑞一步踏入殿中,同谢吉祥一起利落跪下:“圣上。”

    谢吉祥轻轻拍着赵瑞的肩膀,对他道:“圣上已经病了那么久,整日里吃药,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如此也算好了。”

    李希立在天宝帝的灵柩以及牌位前,挥手让首辅萧博远宣读遗诏。

    现在是春日,二十七日倒没有那么难熬,只是宫里此刻定人多口杂,事情忙乱,他们自己把东西都准备好才得宜。

    赵王府顺利提前入宫。

    沉甸甸的泪水打湿了谢吉祥的衣衫,也让她跟着红了眼睛。

    遗诏很长,前面都是些叮嘱和希望,后面才道:“今已春暖花开,春闱与春耕在即,切莫耽误百姓日常之事,耽误农耕大事,丧仪便简办,不必服丧二十七日,缩至九日便可,九日之后,喜乐嫁娶,一切如常。”

    可准备是一回事,当听到人故去了,又是另一回事。

    往日里宫中似乎没有那么多宫人,总是显得空空荡荡,今日里身穿白衣的宫人仿佛一下子出现,不停忙碌。

    按往常惯例,圣上殡天,三品以上朝臣须得哭灵二十七日,坊间百姓要停喜乐嫁娶二十七日,给先帝守丧。城中各寺观也要鸣钟三万杵。

    李希弯下腰,一把抱住赵瑞的肩膀。

    赵瑞是亲王爵,谢吉祥是王妃,两人必须入宫给天宝帝哭灵。

    “陛下,举国上下,朝野内外,还要靠您。”赵瑞道。

    “你缓口气,咱们这就要进宫了。”谢吉祥哄他。

    他就站在寿皇殿中,身后就是天宝帝的灵柩,身边跪着哭的是皇太子妃和贵妃。

    其实天宝帝去年就不太好了,朝野上下早就有准备。

    年幼的小公主和小皇子都没有被抱来,只有三皇子和四皇子陪在两位娘娘身边,失声痛哭。

    若兰和梅儿退了下去,卧房内一下就只剩谢吉祥和赵瑞两人。

    这么一位好皇帝,百姓当然是很感激的。

    李希深吸口气,直起身来,也拍了拍赵瑞的肩膀:“瑾之,你也节哀。”

    她轻轻拍着赵瑞的肩膀,然后对若兰和梅儿使了个眼色,让她们赶紧去找管家,府中要立即挂白,所有仆役全部换上白腰带。

    “陛下节哀。”

    赵瑞微微一愣,随即低头擦干眼泪:“陛下保重。”

    他作为储君,已是新帝,只待除服之后,便可行登基大典。

    父皇走了,他就是皇帝了。

    到了最后,勤勉一生的天宝帝,想的还是百姓。

    没有外人在,才敢如此言。

    瞧见赵王府的马车,各公侯家的马车往边上让了让。

    只是刚知道的时候情绪很难收敛,悲伤一瞬没过理智,待到回过神来时,人也渐渐平复下来。

    谢吉祥跟赵瑞一路来到灵前。

    虽早知道这一日,可事到临头,他突然觉得天都塌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因此,在听到丧钟之后,也难免有人会感叹伤心。

    丧钟的声音很响,不过两个时辰,所有品级够的宗亲官员全部入宫。

    待到了朱雀门前,赵瑞却发现宫里并未如何忙乱,入宫的队伍井井有条,都在大道上排队。

    赵瑞跟谢吉祥行过大礼,便去了宗亲的队伍中,找了位置跪下来。

    李希还未登基,但他是圣上亲立太子,又已监国辅政长达半年之久,今岁的祭天以及亲农,因天宝帝重病,都是由太子一力主持,朝野上下赞誉有加。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