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1/2)
天宝二十三年八月,大皇子灿犯上作乱,谋逆弑君,意图在八月十五谋反。
此案牵连朝臣六十七人,牵扯家族达三十六家,一时震惊朝野。
其中以大皇子妃娘家安国伯郑氏,张承泽所出临溪氏族张氏,姜琦所出燕京姜家为主要谋逆之臣,参与大皇子李灿谋逆之事,证据确凿。
其主谋及近亲判斩立决,其余族人抄家流放,永世不得归京,世系皆不可读书做官。
今上仁慈,不忍残杀无辜女子稚童,大皇子妃及两位小皇孙均被贬为庶人,同其余人家旁支族人一起流放漠南。
九月中,前方来报,道流放路上遭遇流寇,大皇子妃及两位小皇孙以及其余几家少数亲属均遭遇不测,重伤不治,半途而死。
李灿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诏狱里等死。
除了他与苏青麦几人,其余几家的谋逆之首皆已问斩,诏狱里只剩下少数几人。
他被关在漆黑的诏狱中,没日没夜听着苏青麦的念叨,不停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不辨岁月,不知春秋,几乎要被折磨疯。
当狱卒告诉他大皇子妃以及两个小皇孙已经死了的消息时,他一开始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在之前,他还笃定天宝帝优柔寡断,不敢杀宗室宗亲。
待到片刻之后,他才嚎啕大哭。
苏青麦淡淡看着他,听他哭到喘不上气,终于说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满门死绝,孤身而活,这滋味好受吗?”
好受吗?
当然不好受。
此时此刻,李灿心中仿佛破了一个大洞,说是生不如死也不为过。
就如同当年的苏青麦。
九月底,李灿、苏青麦等人问斩。
闹了将近两个月的李灿谋逆案终于落下帷幕,剩下便是论功行赏时。
十月初一,圣上先下圣旨,正式立二皇子李希为太子,其皇子妃荣氏为太子妃,即日搬回长信宫,赐住于毓庆宫。且以帝身体不协为要,命太子监国辅政,匡扶国祚。
第二圣旨,为当年含冤而死的谢侍郎谢渊亭平反,追封其为平国公,其子谢辰星降等袭爵,是为平国侯,其女谢嘉玥被封为永宁县主,归还家宅,令其搬回其家。
第三道圣旨,则改封赵王赵倾书为安南王,赐封地为安庆,令其天宝二十四年元月之后携家眷前往封地。其子赵瑞承袭赵王爵位,留京辅政,匡扶正义。
此之后,陆陆续续大封功臣之家,燕京虽经历动荡,但在年根之前,终于重复往日热闹繁荣。
一晃神,谢吉祥跟着哥哥谢辰星搬回家,已经过了一月。
这一月里,她整日忙着打理屋舍,而皋陶司又无大案,她同赵瑞两人竟不如以前那般日日相见。
小年这一日,谢吉祥正在家中安排宴席,虽然家中没多少亲朋,却也要热闹一番。
她跟何嫚娘正在忙碌,忽听到身后一声熟悉的嗓音响起。
“谢小姐,近来可是繁忙?”
谢吉祥回头一看,眼睛蓦地亮了。
寒冬腊月里,赵瑞只穿着一身夹棉劲装,正站在门边往里看。
他面容清隽,嘴角带笑,眉目比之之前还要舒朗。
随着年岁渐长,他的面容越发俊朗,便是漫漫行走在燕京街头,也总被人瞩目。
谢吉祥放下手里的账册,笑着起身:“瑞哥哥,今日不忙?”
赵瑞伸了个懒腰,上前两步,很不见外地坐在了谢吉祥身边的副位上:“这都忙了三个月了,还不叫休,那我要进宫找圣上哭诉。”
谢吉祥噗地笑出声来。
赵瑞扭头看向她,见她今日穿着一身紫藤萝的织锦袄裙,头上梳着双环髻,斜插一串紫藤花宝石簪,衬得整个人明眸皓齿,白皙动人。
她也长大了。
过了这年,他的小吉祥就二十了。
赵瑞低下头,轻轻摸了摸鼻梁。
谢吉祥让丫鬟上茶,然后才道:“既然要休息,便多休息几日,明晚的小年宴会中午便在家用吧。”
明日的小年宴,是李灿谋逆之后宫里第一次大节,就连谢吉祥这个永宁县主,也要进宫参加宴席。
不过宫宴在晚间时分,中午倒是可以阖家团聚。
谢吉祥这话一说出口,自己没察觉,何嫚娘却微微皱起眉头。
原还在青梅巷时,因是小门小户,倒也无妨,可现在……
现在两人身份不同,即便谢辰星在家中,赵瑞也不便上门过小年。
赵瑞看了看何嫚娘,也知道她心中如何想,却一点都不着急。
谢吉祥正想安排明日的饭食,就听外面一阵热闹。
她问丫鬟梅儿:“去看看怎么了?”
梅儿刚要前去,谢吉祥便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往雅室里行来:“吉祥。”
谢辰星回了家中,正想跟妹妹说话,扭头就看到赵瑞坐在边上,一脸畅快的笑意。
谢辰星白他一眼:“呦,王爷何事莅临寒舍,在下准备不周,还请王爷见谅。”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