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节(1/2)
说实话,本来他也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只想着加入八楼的三人研究小组。今天爱德华·威腾讲的部分内容的确吸引了他。
他之前研究的方向一直是乔代数几何,q理论本就是跟乔代数几何一脉相承的内容。这其实挺正常的。
但有了刚才那个小插曲,就让他感觉有些怪怪的,他可真不是因为乔泽给科学院数理学部去了一封信,有了什么攀附的想法。
“好,我让豆豆把前段时间的手稿都整理出来,发你邮箱。你也可以跟威腾教授跟舒尔茨教授联系下,他们再组建一个课题组。”乔泽点了点头,说道。
“行,谢谢乔教授,那我先回办公室了。”
“嗯,再见。”
苏沐橙钦羡的看了眼离开的许昌树,反正现在在她眼中,参加完报告会能有所得的,就已经很厉害了。
不止有所得,还想要迎难而上的……
好吧,虽然说在西林数研所这些年,小苏同学已经见识了许多牛人,但也让她眼界开阔了许多。也明白了,为什么菲尔兹奖年龄卡那么死的原因。
做学术,尤其是数学的黄金时间的确是太短暂了。
数学界能大器晚成的终究是极少数,精力最旺盛的时候都无法做出成绩,过了四十岁,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都呈下降趋势的时候,就更难了。
偏偏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天才来说,想要在消化完前人开创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做完研究的前置性学习工作,起码就已经三十来岁了。留给他做出新东西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年……
收回了目光,苏沐橙又看了乔泽一眼,眼神更温柔了。
还好她老公是乔泽。
……
“根据q理论,黑洞的熵s与其事件视界表面积 a关系如下:s=kc3a/4g?推导过程,在论文里,我就不详细论述了。那么事件视界直径 d=40μas,距离 d=535pc。
将角度直径转化为实际直径,则d87?=dxd≈40x10?6x535x106x3086x1016。也就是约等于66乘以10的13次方米。同理,其事件视界的表面积a则约等于137的10的28次方平方米。
根据刚才q理论得到的公式进行初步计算,s约等于176的10的92次方焦耳每开尔文。这个结果跟教授给我的观测数据是一致的。同时,根据q理论我们能计算出,合并后黑洞的霍金辐射温度为:th=hc3/8πgfkb。
也就是约等于122的10的负8次方开尔文,虽然这个温度极低,无法直接观测,但是跟理论预测保持一致,所以我们这应该算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黑洞在蒸发过程中,通过霍金辐射释放的信息不丢失。这也跟q理论预测的一致。
在来华夏之前这段时间,教授给了我更多的数据,包括高能观测的验证,我们可以通过高能x射线跟伽马的观测数据,对以上的推导进行复验证。首先将吸积盘辐射峰值频率转换为能量后,我们得到这样的结果……”
汉姆·泰勒兴奋的在讲台上,面对一众大佬讲解着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中午的沟通之后,他的导师——克瑞蒂尔·马蒂奇教授,终究是没让他陷入两难的境地,允许他跟几位研究q理论的大拿,一起探讨他的研究成果。
这对于汉姆·泰勒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的机会。
爱德华·威腾就不用说了,还有彼得·舒尔茨,自家导师,跟好几位诺奖跟菲尔兹奖获得者。不夸张的说,也就是这种场合他不好直接拿出手机录像。
不然高低要在脸书上发个小视频,高低得再搭配一句“家人们,谁懂啊,这么多大佬对我的研究成果感兴趣,一定要我给他们讲讲。真的好紧张,怎么办?”
如果要说唯一有什么遗憾,大概就是乔泽没来参加这次小型的探讨会议。不然就圆满了。
汉姆·泰勒不知道的是,其实乔泽是真不介意来听听这些,无非是爱德华·威腾还是考虑了克瑞蒂尔·马蒂奇的想法。
把乔泽也叫来,他怕对方真误以为他们想抢人家的学生就不好了。
虽然他觉得这样有天分的学生,如果来西林的话的确能有更好的发展。想到西林物理学院即将拥有属于自家的高能粒子对撞机,他都动了依托西林工大建设一个物理研究所的心思。
有了硬件基础,还有旁边的西林数研所构建研究所需的理论体系,出成果是必然的。
当然即便乔泽没来,能在这种场合展现才华,对于一个还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来说,也已经足够幸福了。
“综上所述……”
当台上的讲解进入尾声,台下爱德华·威腾侧头,冲着身边的马蒂奇教授说了句:“没想到你还真收了个不错的学生。”
“我就当你这是诚心恭贺了。”马蒂奇不咸不淡的应了句。
不免还是有些得意的。
其实爱德华·威腾的学生也很多,其中不少也已经有了名气。比如阿玛尔菲物理学研究所任职的尼玛·阿尔卡尼·哈梅德,哈佛大学的丽莎·兰道,等等这些。
但他觉得这些人都没有汉姆·泰勒有前途。
说白了,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名利早已经是过眼云烟,真要比,还是得比以后谁家学生更有出息吗?
我们有理由相信……
“神呐,洛特,你做了一件蠢事,你根本不该问那个问题。”
“你的意思是我会给乔泽带来麻烦?”
“不,你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
餐厅的小包厢里,爱德华·威腾跟洛特·杜根面对面的坐着,随意聊着天。
西林数研所的食堂充分考虑到了开办国际会议时,学者们的交流需求。二楼大大小小的包厢设计成了多种形式。最大的包厢能同时容纳二十人用餐,也有四个人的小包厢,适合更私密的聚会。
下午研讨会后,腾出四十分钟时间,听了汉姆·泰勒的报告后,两人便找了个小包厢,一边用餐,一边聊些闲话。
毕竟是很久没见的老友,总是有些话要聊的。
“我不太明白,我能有什么麻烦?难道不让我回美国了?”洛特·杜根玩笑道。
爱德华·威腾摇了摇头,说道:“你不该跟兰利扯上任何关系,真的。他们就像饿狼一样,只要看到了机会,就会不断索取。直到完全榨不出半点价值。”
洛特·杜根耸了耸肩,不置可否。
“哎……”爱德华·威腾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知道吗?最近我经常会看些历史,乔泽建议的。他说如果学术进行不下去的时候,看看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思维的发散。”
“哦?你觉得有用?”洛特·杜根颇有兴趣的问了句。
说实话,他对历史没什么兴趣。
但如果真有助于让思维变得顺畅,他也不介意尝试一下。
“对学术其实没什么用,但我从中找到了乐趣,毕竟华夏的历史并不像西方的历史那么无趣。但历史的惯性一直存在,也决定了华夏人跟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爱德华·威腾耸了耸肩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