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1/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野塘应该不需要多少银子,姥姥若是要种藕,我就让打理这边的于大娘过去教你们几天。”

    “那感情好!”

    刘姥姥乐得当场拍大腿。

    野塘真的不需要多少银子。

    而且这两天,他们一家,收礼收到手软。

    金银首饰就别提了,光板儿和青儿的小金锁和小银锁,就收了十来个。

    都是那府里小姑娘们送的。

    她们个个长得跟天仙似儿的,人虽小,却都知礼的很,感谢她老婆子护送沈夫人回府。

    刘姥姥其实不觉得自己做了啥。

    沈夫人自己早就避开了那些倭人。

    没有她送,也会有旁人送。

    倒是她们一家子,真是沾了大福了。

    “回去,我就把那塘买下来。”

    他们还收了几包银子,是那边府里太太和姑奶奶们送的,皇宫里的荣国公主,据说也是这家的姑奶奶,连她都命内侍送了好些赏过来。

    刘姥姥再不怕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只要不嫖不赌,可以给子孙后代攒几辈子的家业。

    这也是她不好意思再待下去的原因。

    别人不知这内里的情由,她是知道的。

    这救命之恩,她是万万不能受的。

    刘姥姥也怕女儿女婿要因为沈夫人的抬举和贾家的照顾,当成理所当然。

    在这里住惯了,人浮了,哪怕有了银子也守不住。

    因此,这两天,她背着人,对女儿可是千叮咛万嘱咐的。

    就是女婿大都在外院,只要见了,她也一刻不停的说他。

    贾家的爷们都是当官的人。

    人家客气有礼,感谢他们,但他们自己做了啥,自己清楚。

    就是请吃个米面糊糊,沈夫人当时也有绿豆糕和馒头回礼呢。

    刘姥姥算过来算过去,发现,她顶多就是给她送了一盆水,让她泡了脚,挑了,再换双鞋罢了。

    所以,她越住越不安。

    “不怕您笑话,这些天啊,因为您,这礼啊,我都收得心慌……”

    “哈哈,哈哈哈~~”

    沈柠大笑,“有礼您就收着,我说了,这是您和我,和贾家的缘分。”

    这份缘分太深了。

    红楼里有这缘分,这里,她们也有缘分。

    要不然,那么多人家,她怎么就躲到了刘姥姥家里呢。

    老天也未尝没有借她的手,补偿刘姥姥的意思。

    “走走走,詹先生的琴停了,下面的就不好听了。”

    话音未落,果然,调就不一样了,音多且杂,其中一声,更是惊得蜻蜓都呼啦啦的一下子飞远了。

    沈柠其实不知道,她女儿也在里面捣乱,那个像魔音穿耳的音,就是贾玥手快,在她表姐黛玉弹琴的时候,迅速扒拉出来的。

    黛玉没办法,只能放弃弹奏,按住小表妹的两只手,“玥儿想学琴,回头我们单独学啊!”

    那天大舅妈丢了,小表妹一早就哭得惊天动地,她们也全都被吓坏了。

    大人们忙着找人,她们就只能带好小表妹。

    其实心里可担心可担心了。

    对小表妹难免就更宠了些。

    要不然,学琴的时候,大家是绝对不会放她进来的。

    “现在学……”

    贾玥的眼睛清澈又明亮。

    看得林黛玉无语又无奈。

    “好妹妹,你的手不疼吗?”

    贾玥:“……”

    她看了看自己的小胖手,一下子全伸到黛玉跟前,“呼呼~”

    “……”

    黛玉能咋办?

    只能给她吹。

    “先生,太太来了。”

    丫环小声跟詹先生说的时候,临窗而站的她,也正看到。

    詹雪摆摆手,轻手轻脚的迎出去。

    “我们就是路过,听您这边教琴,这才坐船而来。”

    沈柠笑着让她不必管他们。

    “玥儿也在这呢。”

    詹雪朝丫环使了个眼色,“要不然,您还是把她带走吧!”坐船是小姑娘喜欢的节目,她笑着道:“她不走,我的这堂琴课,大家都学不成。”

    “哈哈,我就说嘛!”

    姑娘们学琴,也有段时间了。

    虽然资质不一,但刚刚那声魔音,也太失水准了。

    “教琴的时候,您就该把她送回去。”

    沈柠看到黛玉把女儿送回来,脸上的笑意忍不住加深些。

    红楼里,大家都说黛玉小性,但事实上,她从来没跟姐妹们生过气。

    “娘~”

    “大舅妈!”

    两小孩都往她这边来。

    “我把玥儿带走,你们好生上课,等散学了,再一起过来。”

    “嗯~”

    黛玉朝刘姥姥等人福了一礼,这才忙忙回去。

    接过女儿,沈柠朝詹雪挥了挥手,花船在凝翠轩门前的小桥穿过,一路往西。

    此时,贾母已经从鸳鸯那里知道刘姥姥一家在东府被热情招待的事。

    她打发走所有人,轻声问鸳鸯,有没有多送些东西给刘姥姥。

    “那天您在病中,还念着这事,我就替您送了两百两银子,两套衣服,金银首饰各一套,以及小孩子能带的两个小金锁并一些金银锞子。”

    鸳鸯哪里敢怠慢?

    “后来太太和姑奶奶她们,也都送了礼。”

    虽然都次了一等,但架不住人多啊!

    “老太太放心,我们不失礼。”

    大奶奶、二奶奶和姑娘们也都送了呢。

    “唉~”

    贾母叹了一口气,“我如今也好些了,等那刘姥姥再回来,你亲去请了来,我们说说话。”

    好歹救了沈氏,也算是救了她。

    要不然,赖嬷嬷的事暴出来,她都没脸见这府里的儿孙了。

    走亲

    再次被挽留,又没走成的刘姥姥在这晚,终于和贾母见面了。

    彼时,散学的姑娘们也都在贾母面前承奉,刘姥姥进去,只见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好在大部分都认识。

    她忙福了几福,跟歪在榻上的贾母道:“请老寿星安!”

    贾母这才欠身问好,又命琥珀端椅子过来坐,“老亲家来了,正该好生招待,可惜我这身子不争气。”说着,她叹了一口气,“你救了我家侄媳妇,算是我们两府的大恩人……”

    “不不不,老寿星误会了。”

    刘姥姥哪敢再应承什么恩人的话?

    “我就是送沈夫人一程,没我,也会有其他人的。”

    贾家人客气,可她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万一当真,可就不好了。

    “我家离官道还隔了三个村子,那些倭人是找不着沈夫人的。”

    “……能送回来就是恩。”

    贾母对这老太太的实诚倒是很满意,脸上的笑容加盛,“那一天一夜,老亲家都不知道,我们家担心成什么样。”

    好在都过去了。

    沈氏也愿意认这份救命之恩,要不然,给点银子就打发了,干嘛一再苦留?

    再说了,沈氏都认的事,她不认,不是又僵了吗?

    “那都是倭人可恶!”

    刘姥姥道:“好在他们如今也都遭了报应。沈夫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生在这样的人家,原本就是有福的。

    “老寿星不必焦心。”

    “现在是不焦心了。”

    贾母呵呵一笑,“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六十八了。”

    贾母看她的样子,就忍不住羡慕起来,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庄稼活也没人作了。”

    贾母心中受用,“眼睛牙齿都还好?”

    “都还好!”

    刘姥姥揣度这老太太,道:“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

    其实她啥啥都好,但看这老太太的样子,想来是有不少不好的。

    果然,贾母就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家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

    刘姥姥就忙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

    “哈哈,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

    贾母话是这样说的,但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她也很认同刘姥姥的话。

    刘姥姥忙又哄着恭维,很快两个老太太有说有笑起来。

    这两天,老太太不高兴,又在病中,大家都挺压抑的,如今终于好了。

    压在两府的多日阴霾终于一扫而空。

    迎春回去的时候,嘴角都是翘着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