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175节(2/3)
按理说她现在有了些社会地位,也会赚些钱,还是赚多少花多少,一分钱都留不下来,真不知道那些在这种年景也能发财的,除了出卖良心之外,都是有什么凭恃。
“这怎么突然就要枪毙?他坑害人命,还是干啥伤天害理的事了?”
刘保长她印象很深,说是顶着个倭国人保长的名头,并没有做什么恶,反而按村民口风的话,因为有他在中间转圜,他们村比别村还少受了不少倭国人的蹉磨。就算当年当保长,那也是因为他侄女被倭国人抓在手里,他不敢不当。
“他那点老鼠胆子能害谁?这不是乡公所要重建捐钱吗?他们家拿不出来,那他确实又当了倭国人的官,不就这样了?”
“你把洋花带走吧。留在这,她怕是没有活路。”
就连桂宝,说是那家人把他当眼珠子疼,最难的时候,别人一家人也没饿着他。师母略安定些后,一直惦记着把孩子接回来。方校长是个信人,念在那家人在自己家最困难时养了孩子,坚持不愿过河拆桥,这事也就算了。
王大嘴一愣,他当时也是一时情急,要是不拉这一把, 洋花说不定当时就要被刘家人打死。刘家村地处偏远,而今政府也才新近接手这片地区, 这女孩子若是死在这种时候,全村人再瞒一瞒,只怕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就这样了?
“今天是枪毙刘保长的日子,都去了乡里看热闹吧。”王大嘴小心维持着平衡。这船平时只够一个人上下,再加一个,即使是个身无二两肉的瘦姑娘,也晃悠得叫人有点担心。
春妮穿南往北跑了三个多钟头,自行车两个轮子差点蹬冒烟,总算到了地方。
连着桂生在电影厂也忙脚不点地,抗战期间,稍微有些骨气的文艺界人士隐居的隐居,出走的出走,如今重整山河,很是出了几部振奋国人心志,叫好叫座的电影。
“我……没病。”
桂生趁这股风潮,把他大哥桂丰也介绍进了电影厂做场记。方校长倒想叫儿子们接着读书,可师母的病吃药要钱养,出完桂玉学费之后,家里再余不下一个子儿,只好默许了儿子们的安排,先在电影厂打工,攒够钱再去上学。
这种人在海城也有,像春妮入狱时碰到的毛二娃,他还是倭国人黑狱的狱卒呢,因为有保护无辜囚犯的行为,加上有人为他作证,战后只被抓进去蹲了几天大狱,事情审明白之后就放了出来。现在被春妮招在学校里看门,正好跟
洋花埋下头, 要不是春妮一直在注意着她,只怕连她的这句话都听不清。
这时,蒿草深处传来稀碎的水声,王大嘴半跪在木盆船上冲她招手。
“她这里……”春妮指指脑袋,有些迟疑。她在刘家村住的那会儿,就没听见洋花讲过一句话,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被一连串的变故搞得脑子出了问题。
好歹是条人命……王大嘴皱起了眉头。
除了程老板。
“啥?”春妮惊得一个打挺,差点没把船踩翻。
春妮跨步上船,朝村庄的方向点点下巴:“人都去哪了?”
她嗫嚅着嘴唇,半晌才吐出几个字:“烧……饭,做衣裳。”
将将没等下车,她就发现道旁偌大的田地里一个人也没有,不像其他地方,稀稀拉拉的,总有两个人在。
会说话就好,春妮同王大嘴对视一眼。问她:“那你会些什么?”
春妮看她一眼,这姑娘只比她大三岁,却生像是老了她一辈。而今两只眼睛都乌了,头发叫抓得像鸡窝,也不知道理一理, 只睁着两只肿眼睛,木愣愣的往她脸上杵, 却又不是在看她。
春耕正忙的季节,人都去哪了?
三月已经开始进入春分播种,田里却没有多少农人。往往是一块稻田之后,出现大片长得比人高的茅草。
“怎么?”
街上的乞儿跟战前一样的多,街角揽客的流莺,可能她几年前还只是个穿着女中校服的学生,角落里吸成人干的大烟鬼,或许他也曾经诗酒风流出身不凡。
他们约好的碰头地点依然是刘家村,春妮在村口按约好的暗号嘬起嘴唇学了三声黄鹂鸟叫,等待藏在芦苇荡深处的人来接她。
想起在教育局大摇大摆行走的徐公傲,春妮一声冷笑。
抗战结束后,文艺界头一个恢复元气。程老板去年在政府军进城的庆功宴上就被人请去登台献唱,后头人知道他在海城,一个接一个来请,他硬是连唱了一个月,才找个机会脱身回了京城。
“你是没看见,从行刑场上出来, 刘嫂子一家对她又打又骂。这丫头也不知道躲一躲, 看着可怜。你领她去城里,随便找个地方做工,有口饭吃饿不死就成。”
不管怎么说,一家子的日子又可以热火火地往前头奔,在这样的乱世中,已经是绝大的幸运。
235 值得
离开刘家村前, 王大嘴给春妮领来个人。
她那里如今养不起闲人, 要是这姑娘脑子有问题,那就不好安排了, 总不能专门再找个人照顾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