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157节(2/2)

    像贝格这样的人只用在被关的这三万人中占三成,这条财路就大有可为了!

    既然这样,春妮干脆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参与进来。

    那年他们去郊外的张庄买私矿的煤,意外遇到当年一同逃水难出来的涂铁柱,竟也过了那么些年。

    春妮的思绪顿时被他拉回到几年前:“是啊,一展眼这么多年,又换了一茬新人。咱们当年的那些人中,竟只剩下了你我还守在这。我记得那一年,区明比你现在还小一点吧?”

    工厂撤往内地和难民大量涌入,使得海城的工作岗位急速缩水。本来他们学校在被占领之前,就在经常组织学生到后方求学工作,甚至是上战场杀敌。这些组织活动大部分都是由当年在顾老师的几十个活跃分子分担的,他们从中受到的感召也最多,走的也最多。倭国人封了学校之后,剩下的学生一怒之下,全都报名跟着去了敌后。

    不止如此,那天晚上, 春妮除开跟贝格做了洋火桶的生意,与贝格同室而居的其他人听见之后,也纷纷请求春妮帮他们带东西。有要带牙粉皂具的, 有要带小吃糕点的,还有带衣服带被褥和药品……

    因为心存锻炼学生的意思,春妮跟在车旁,含笑听那些学生们讨论行动的细节,并不多话。

    春妮这个叫刘光汉的学生家正好在紧挨着闸口路旁边的一个里弄中,白天,学生们打算去他家藏好东西,等晚上到了夜深跟贝格约定的时间,直接摸到现场跟那些人交易。

    可惜原本春妮的空间在倭国人占领租界之前塞满了各种囤积的物资, 在工厂学校相继关停, 方校长也被抓去坐牢,学校失去了最后的经济来源后,她不得不动用空间里的储备顶上。

    好像,没什么事的样子……

    他们要的东西中,除了药品紧俏不好买,其他的也被学生们一样不落地采购了回来。不过药品也好解决,春妮空间里,除了粮食和煤炭,最多的就是各类常规药品,有囤得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她在港城的那段时间。贝格他们要的药中,她这里全都有。

    电台里,今天的天气仍是零下。几个学生推开门,地上已经覆上了一层干干的霜色。

    他刚刚说的区明,年前消息传过来,说是在倭军的一次扫荡活动中,为了不连累村民,主动引开倭军,死在了他们的枪口之下。

    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春妮通通答应了下来。

    学生们胆子一个个大起来,你推我我推你,到底沿着墙根溜出了院子。

    春妮袖着手跟着学生们一起,挤进刘光汉家不到十个平房的小房间,听他们背书打牌打发时间,几圈麻将打下来,很快到了深夜宵禁时分。

    凑够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下午下学后,学生们找来辆独轮车,拿块粗布往上一盖,轮流推着车去了闸口路。

    这几天是数九寒天里难得的晴天,湿润的海风从南边吹过来,将将触地地便凝成了银霜,将幽暗安静的弄堂映得恍如白昼。人站在这白得反光的地上,也跟着亮晃晃的,好不打眼睛。

    但不用春妮操心,他们自己想出了运送这些物资的办法。

    作为拥有空间的女人, 虽然它这些年的存在感低到读者可能都忘了这个宝物,但只要她愿意,春妮分分钟就能凭此跃升为海城乃至全华国走私界的大佬。

    闸口路位于英日租界的交界区,租金一点也不便宜,至少普通华国人是租不起的,这些外族人却能安稳地占住这条街,将它发展到今时今日的规模。而这条街区的难民都是万里迢迢地从异国而来,没有点家底和支持,根本无法在这里安家。

    学校以前就在闸口路后边的码头仓库附近,招收的也多是住在附近的学生,他们带着东西先放进了一个同学家里。

    春妮满打满算,这些东西少说能撑个五到八年,结果三年不到,她原先积累得手插不进的空间已经空了一半。

    这些在侵略者统治下的学生们很早就学会了在夹缝中生存,只需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不用春妮多留心,他们自己就会想尽办法抓到手里。

    学生们自然不可能大白天的去硬闯有士兵把守的铁栅子门。

    她让蒋四成跟以前一样,组织了几个表现突出会来事的学生分几组撒出去, 其中一半人去城里收旧货的铺子淘换,另一半则负责打听哪里有卖洋铁皮的地方。

    这些小猫崽子,星星点点散落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深处,但愿他们能好吧。

    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不在,有些人为了生活和意气出走海城,不知现如今生活在华国的哪个角落,是好是歹,偶有音讯传回来的,也只有寥寥的那一两人。

    208 兑换

    春妮走在最后一个,她望着这一溜串的男孩子跟小猫崽子似的衔着尾巴踮脚猫腰,不由微笑。她仿佛看到了那一年的区明,李铁柱,罗阿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可惜张庄的小煤矿挖了两年之后是真的完全枯竭了,否则今年这样的严寒,春妮也不至于如此挠头,为了寻找烧火取暖的燃料,几乎翻遍了整个海城。

    这个东西可不好找,因为做它的材料洋铁皮早在海城失陷起,这些较容易得到的紧俏物资就让疯狂囤货的海城人给买空过一回。其后倭国人全面占领海城,洋铁皮更是跟煤炭粮食一样被全部管制,只有极少一部分会流通到市场上,交给他们本国人商店售卖。

    这些学生们成天在街上混, 区区五只洋铁皮桶子,不到半天就搜刮齐全,还多弄来两只, 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些空下来的地方给贝格他们偷运点东西自然是绰绰有余。

    蒋四成走在春妮身边,忽然感慨道:“我还记得那一年,我第一次跟老师你去买煤,跟在那些大学生后边,也不晓得个怕。”

    春妮跳过“经费”这个容易心梗的话题,不过常文远的话也给她提了个醒。

    春妮越想越兴奋,她洗完澡睡不着,索性坐在床头,将贝格几人跟她的交易物品写在本子上,钢笔在“洋火桶”三字上划了个圈——

    不过,有了做长期生意的计划后, 春妮便不打算再这么做。靠她一个人,做不了这么多人的生意不说, 她的重心始终还在学校,这里的事迟早要选几个信得过的学生或教职工接手。

    蒋四成打开院门走出去,见众人不动弹,他回头盯着众人:“出来啊,怎么不动了?”

    他现在说起这些旧事,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头两次肯定得跟着去看看,等学生们路熟之后,春妮打算彻底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干。

    她想认真经营,要么先找到足够的材料做新桶,要么找到大批的二手货倒卖。

    贝格之前呲牙咧嘴地跟她叫穷卖惨,必然是商人惯用手段。他要是真穷,也不会眼也不眨就想垄断跟她的洋火桶生意。而且他们世代经商,即使在海城这样的战区,顶着空袭的风险,支起摊子做生意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学生们下意识去看春妮。

    蒋四成此时却在后悔自己刚刚脱口而出的那句话。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