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142节(2/2)

    尽管参加过很多次他们的聚会,春妮仍然不能算成功融入到他们当中。这一点江婉玉清楚,春妮也清楚,她和屋里的其他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世界的。她也从来没想过,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春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成为了大家倾诉的对象,明明她是个不会安慰人,又不善解人意的人啊。

    因为年初所有的国产米都被倭国人划为了军粮禁品,无法进入租界,像秦伟这样的外国粮商开始变得炽手可热。万国商团眼看也没法弄到粮食, 学校几千张嘴要等着养,春妮去秦家堵了很多次人,也没找到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终于在这里堵到了他。

    江婉玉摇头,不知道是不能说还是不知道。

    学校每天消耗的粮食不是小数,倭国人这段日子一直在组织人力到处翻查,想弄清租界的存货。所以,春妮也不可能像组织学生偷偷买煤那样,花个一两晚上,将粮食全偷运到仓库里先堆起来,这样会有很大概率被倭方以“来历不明”为由查封冻结。倭国人不傻,现在粮食可以直接变现。现成一座金山放在眼前,他们可不会管你购置渠道是否合规合理。

    “不能再便宜一些吗?”

    “那可多了,让我想想,九月份一次,十一月一次,还有……”

    她无奈地耸耸肩也笑了:“本来想说来跟你们好好放松一下,可现在脑子里转的都是这些事,对不住了。”

    对春妮来说,江致清一家人的离开,只是一个开始。

    这样高雅昂贵的演出表演或许不是人人都听得起,但中下层市民也有他们的娱乐方式,比如看一场轻松的爱情电影,或是到学校和小剧团看看话剧和滑稽戏,那几乎是人们逃离沉重生活的唯一方式。

    “我懂,秦公子你说个价,我回去想办法。”

    倒是江婉玉忽然说出一句话:“我可能要走了。”

    她搜肠刮肚,想起来说道:“江先生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尽力了。如今言退,不过时势原因,一个人无法对抗一个国家。”

    因此,对她“见外”的自嘲,春妮只是摇摇头表示不介意,并没有说什么。

    即使是春妮,这个价钱对她而言也是无可承受的。

    春妮的反应是,先往后看了一眼,见大家没有注意他们的谈话,才小声道:“江先生决定了?去哪里?”

    即使学校招收的成年班收取了学费,相比于他们付出的,只能算杯水车薪。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常文远上次跟她见面,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今万国商团还没有被裁撤,无非是倭国人初占租界,需要用他们稳定局面加上熟悉情况。像是现在办市民证,他们用的就是巡捕房和万国商团原来的人马。因为他们为倭国人登记户口,万国商团现在变成了万人唾骂。

    她苦笑一声:“今天我让大家来,是想在走之前再看看你们。这种时候,你也知道,我一走,可能不知道多少年大家会再见,没想到还没开始就吵成了这样。”

    轻柔抒情的乐曲声中,江婉玉走到她的身边,唇边挂着歉意的笑:“又让你看笑话了。”

    倭国人进驻租界,首先开刀的就是工部局。江致清作为海城华人商界领袖,以及工部局华董,是倭国人重点拉拢对象。老先生商人起家,为人一向长袖善舞,同倭国人虚与委蛇到今天,只怕也到了极限。

    幸好当年学校学生登记时,春妮每年会另外为他们缴一大笔会费, 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服万国商团的役,好为学校执勤。否则, 她辛苦培养出来的学生轻松被这些倭国人用来坑害华国人,想想就能气死人。

    两人举杯,共同饮下这杯别离酒。

    气氛总算恢复正常,春妮趁机从众人身边抽身,走到留声机边,搁上了《canzota sull&039;aria》的唱片。【注2】

    江婉玉噗地笑了出来,看着她,神态有些无奈:“好像从一开始,你跟我们就不是一个频道的。”

    而学校还在源源不绝地招收新学生,又帮忙安置了一部分难民。时局越是艰难,需要用钱的地方就越多,她不可能将钱全花在买粮食上。

    一石即一百二十斤。

    春妮这次到场聚会, 除了同江婉玉等人应酬维系感情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秦伟。

    而老师已经是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群,像是服务员,侍应生,店伙这类更下层的百姓,拿到的工资只会更少。

    哪怕每个学生一天只吃一两饭,每天也是至少两石的消耗,一个月光是给学生买米,就要花费至少两万块法币,换算成大洋,也是两三千块。她就是有座金山,只出不进的话,也要被吃空。

    因为货币不稳定,现在学校老师的工资每个月都在浮动。短短三个月,一名普通老师的薪水由一百二三十块涨到了一百七八十块。即使工资涨得这么快,他们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活,还是连一石米都买不起。

    比起两个月前,大伙连夜排队去粮店买四块钱三斤的平价米,价钱又翻了一倍多。不过因为倭国人不许租界的华国人买本国米,黑市米价比粮店挂牌售出的价钱一向高不少。

    年前早有传言,万国商团即将被解散。虽然目前还看不出端地, 但这支由英法等欧洲人掌握的武装力量可是海城明面上唯一对倭国军队足以造成威胁的存在, 他们会放任其在眼皮子底下晃悠?

    这首来自《费加罗的婚礼》的女声二重唱近段时间在海城上流社会十分流行,因为法国的一个歌剧团刚刚结束了在海城为期半个月的巡演。尽管多数人都不懂法语,并不知道歌词中吟唱的意思,甚至可能不知道歌剧演的是什么,但海报上的喜剧,轻松之类的噱头已经令手有闲钱的海城人愿意走进剧院来一场忘却世俗的倾听。

    透过万管家,学校也曾受过的庇护不少。现在江先生要走,意味着学校的靠山又失去了一座。

    邹晶玉这时也转过来笑道:“就是,我年前去川陕路清吧吃寿司,到你学校找你几次,想约你一起去,你都不在,忙什么呢?”

    “这样吧,大米现在黑市价三百六十块一石,我算你便宜一点,三百五十五块一石如何?”

    187 大消息

    其他的,春妮都无所谓。但学校现在吃的米是春妮走万管家的关系,用的万国商团的营米, 再加了点成本价卖到学校来的。空穴来风,必有原因, 她必须早作打算。

    这两年来,江先生虽然跟校长和春妮极少见面,但

    “你年前去找过我?什么时候?”

    听完春妮的诉求,秦伟倒没有一口回绝她,只道:“我家的米行现在是我大哥在管,你如果要的多,我可以跟他商量,但是这个价钱——”

    春妮想了一想,才明白,大概江婉玉原本只是在作小女儿态叹别离,春妮一开口,便把思路拐到了政经局势。

    “便宜不了啦,”秦伟老道地同春妮算帐:“粮食运到海城来要运费,还要打通关节,现在海上海匪多,走陆路强盗多如牛毛。护卫无法马虎,每个人都要配长□□各一条,包括军……”

    何况租界外,一石米只卖不到二百块。平平一条小河,隔开租界内外,一石粮食便可以再获上百块钱的巨利。

    与此同时,在华北大获成功的保甲制,倭国人也开始在海城推行。可以想象, 待到将海城情况摸清,万国商团, 便会成为弃子一枚。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