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13节(2/2)

    最后,春妮将学生们分成上午下午两批,两个班合在一起上课,每个班一周两次的体育课。每次上课再按身高分组,高过一米二的大学生跟她学打拳,不足一米二的小不点,随便他们做点什么游戏。跑跑跳跳的,运动量达到了就好。

    方校长:“……谁说要回去的?去码头是吧?走啊。”

    春妮斜眼看他:“……”她就知道有坑。这学校要什么没什么,比他们基地还穷还抠,那怎么玩下去?

    方校长不好意思地笑:“你说的我记住了,给我几天时间,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据说海城刚沦陷那阵子,这附近的管控更严,华国人根本无法靠近这里。倭人很快发现,在他们的恐怖统治下,没有人再敢来干活,经济活动趋向于无限停滞,引得那些倭人的资本家们纷纷抗议,这才调整策略,慢慢放松了管制。

    “可……”方校长想说,那些没主的,坏掉的木头箱子也可以劈来当柴禾烧,大一点的收拾收拾都能当房子住,不可能像垃圾一样丢掉。现在的海城,连垃圾粪便都有专人划地盘处置,何况木头箱子这样的好宝贝。

    他随意用军刀在她身上拍打两下,抬起手臂作了个放行的动作。

    随后,他们的目光对准了春妮。

    方校长急忙拉春妮,想让她站到他后边,赔笑道:“谢谢太君,小顾老师,咱们快走吧。”

    如果不是方校长迟迟想不出办法,春妮也不想到这里来找机会。她观察了好几天,确定那些倭人真的不像传说中那样,看谁不顺眼举枪就杀人,或是看见是个女人经过,就不管不顾地一逞□□,才敢来找方校长打这个头阵。

    其实春妮是不知道,这个年头的公共基础教育才起步。别说体育课,就连语文数学这些基础课程,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有可能拿的不一样的教材。方校长小时候上的私塾,那时候哪来的体育课?

    不是春妮镇不住场子,开玩笑,春妮的名声都传到码头去了,拿捏这群小学生不是玩似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方校长不知道,看似乱来的小顾老师其实思虑挺周详,他被春妮拿话逼着,不得不一步一步慢腾腾挪到码头边缘,向堆放木头箱子的方向靠近。春妮学着他的姿势,脊背微躬,两只手交叠,落后他一步,跟他一道尽量若无其事地走过去。

    最后春妮再次找到方校长,建议说:“校长,你要是实在拿不出办法,不如试试我的办法吧。”

    春妮看不得方校长吞吞吐吐的叫人着急,驻步道:“校长要是为难的话,那我们就回去吧。”方校长脸上一喜,结果小丫头说:“反正那么些学生我一个人看不住,万一出事我也负不起责。索性都关进教室,不上体育课不是更省事吗?”

    结果那些小学生们听见说老师让自己去玩,一解散立刻撒了欢似的满地乱跑,有的孩子玩得野,一跑就跑得不见人影了。学校现在就用几个不足一米五的木栅子围起来,三岁小孩都爬得过去。码头这么乱,这样下去说不好会出事。春妮只好找到方校长,跟他商量,让他采购一些体育玩具,把学生拘束在操场上。

    “体育用具?”为首的宪兵挥挥手,身后两名宪兵一左一右上前来,将方校长包夹住,四只手齐上,将他身前身后都摸过一遍,对为首的宪兵点点头。

    两个人都不想引人注意,但方校长穿着一袭旧式文人穿的灰色长衫,一身的书卷气,这样的人出现在江浦码头,怎么可能没人会注意呢?

    无聊一个上午,似乎要有有趣的事情出现。虽然军部三令五申,不许他们主动招惹华国人,可若是有不老实的华国人一定要做出对帝国有害的事……

    主要大点的学生懂事好教,小学生们反应慢一些,听指令要一遍一遍教倒算了,关键他们跟不上就会哭啊!

    别看春妮当着方校长的面胸有成竹,其实如果不是心里没底,她才懒得跟方校长磨唧。江浦码头跟学校直线距离不超过三百米,春妮每天从家到学校往返四趟,却没有一次真正走到过码头,站在码头上看过江景。

    方校长这人细致归细致,做事情却嫌有点磨唧。春妮都上了四节体育课,他的办法还没拿回来。

    春妮在路上告诉方校长,说她看上了码头边那些装货物的木头箱子,想给学生做点器材出来,让方老师想办法把它们弄到手。

    020 不会挣扎

    “有没主的,坏掉的也行,我不挑。”

    “等等,”为首的宪兵站在甲板上,语气生硬:“我说可以走了吗?”

    这个身材瘦小,脸色蜡黄干枯,头发也很稀疏的女孩子脸上没有他熟悉的畏惧和忿恨,她柔顺地张开双臂,脸上是华国人千篇一律的麻木和茫然。她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既不期待,也不害怕,她脸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写着令人厌烦的空洞和予取予求。

    他挑剔地皱起眉头:不会挣扎的猎物真的一点趣味都没有。如果不是在江浦码头,他就可以……

    海城沦陷后,倭国加强了对江浦码头的管控。城内江浦,城外吴江口,都是倭国派驻重兵把守的港口码头。

    方校长忙笑着说:“敝人是附近小学的校长,我不干什么。这次是想来码头上找点废旧的木头箱子,给学生们做些体育用具。”

    方校长为难地说:“小顾老师,那些木头箱子都是有主的,这怎么弄到手?”

    春妮望向码头:“咱们边走边说吧。”

    他略带兴奋地解开佩刀,用刀柄抬起春妮的下巴,随即便是一愣。

    她设想得很好,这样她一周最多只用上四节课。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简直不要太美。

    因为作为城中最大的货运码头,江浦码头早在战前便落到倭人手中,甚至海城会战时,有一队倭国士兵便是出人意料在这里登陆上岸,打了政府军一个措手不及。

    方校长还是很虚心的:“哦?说说看。”

    如果说纱厂那一带的倭国巡警只是提着棍子驱逐小贩们,放在江浦的话,只要发现丁点不对,那些穿着呢绒外套,三八大盖时刻上膛的宪兵们可是会直接抓人,甚至是杀人的。

    春妮提醒他:“校长,我才十二岁。”叫一声“小顾老师”,她也才十二岁,怎么总有人忘记她的年纪呢?

    但从那之后,除非需要在码头讨生活,普通华国人也会很自觉地避开这里。

    “站住,什么人?干什么?”几个倭国宪兵拦住了方校长。

    方校长为难地道:“可现在学校经费很紧张,小顾老师,你有什么办法吗?”

    但是,跟乱糟糟的课堂表现比起来,哭又不不是个事了。春妮本想让学生们按年龄大小分次序上课,但现在学校按招生顺序已经分成了四个班,每个班大小学生对半,他们互相搭班上课,她再重新排班也不可能。

    春妮想起她妈刚死那阵子,夏生白天哭,晚上哭,天天哭,想妈了哭,受人欺负了哭……这群可怕的小学生让她回忆起那段噩梦般的日子,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他能想到请春妮给学生上体育课,靠打拳强身健体,已经是大胆创新了。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