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 第176节(1/1)

    “那行,让立冬跟着一起,有什么跑腿的力气活啥的,都让他干。”

    许立冬倒是没有不乐意,只是脑袋一歪:“妈,我大哥力气也不小。”

    换来的是苗兰花的一巴掌。

    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把东西归整一番,就是齐章涵看到这么多的腊肉,也有几分惊诧。

    这个小姑子也太能干了吧?

    这得是帮了人家多大的忙,才能让人家拿这么多的肉来当谢礼?

    “这两条给你爷奶带回去,这一条给你姑姑带上,这一条给村长家送去。余下的咱们就留下,今天晚了,明天再吃。”

    “行。”许立冬一看见这么多肉,也不急着吃了,反正早晚都能进肚子里。

    许如意还托张大强给送回来了四盒点心,都是用铁盒子装的那种。

    这是许如意在京市的百货大楼里买的,信中还特意提到了,自己家留一盒,给爷奶送一盒,还有一盒可以让大哥给他师傅带过去。

    许立春的师傅,其实就是他的岳父。

    刘章涵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脸上不由自主地便露出笑,虽然还没见过面,但是这个小姑子着实是让人心中欢喜。

    周末,许立春带着妻子一起回老家,许立冬背着一个袋子,在后面跟着。

    到公社时,天还早,三人一起走着去村子里。

    “能走得动吗?”

    “可以。”

    刘章涵考虑到今天要去乡下,所以就没有穿皮鞋,而是特意穿了一双解放鞋,这种鞋子走乡间小路还算是舒服一些。

    许立春手里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放的就是两瓶罐头,一罐麦乳精,还有一个牛纸包。

    许立春背着一个编织袋,两件军大衣都在这里面。

    三人走到家门口,刘章涵也快要受不住了。

    她也是真没想到,乡下的路这么难走,而且还这么远。

    “立冬,去烧些热水。”

    “知道了。”

    许刘氏想去,被许立春给拦下了。

    “奶奶,您先把这些东西归置一下,这两件军大衣是如意托人捎回来的,特意叮嘱了,一定要让你们穿,不能省着。等以后她还会再想办法给你们弄。”

    “真是如意弄来的?不是,她一个小丫头家家的,哪儿来的军大衣呀?”

    “如意处了一个对象,就是部队上的。”

    许刘氏眼神一颤:“姓顾?”

    许立春乐了,老太太这脑子转地真快!

    “就是顾书记的弟弟顾九东。”

    许刘氏哼了一声,总觉得心里头不大舒坦。

    养了十几年的宝贝孙女呢,说让人拱就让人给拱了,想想就憋屈。

    许刘氏将腊肉都收进柜子里,之后又把那个铁盒子打开。

    “哟,这是如意让人捎来的?”

    “嗯,因为是托人捎的,所以一路上都比较注意,您看这桃酥,都还好好的呢,快尝尝。”

    许刘氏立时便笑得见牙不见眼,许老憨也是乐呵呵地拿起一块枣花糕就往嘴里送。

    许刘氏瞪一眼过去,笑骂道:“你个老馋鬼!这才几点就又吃!”

    “呵呵,我孙女给我的,我当然得吃。”

    许立冬那边烧好热水,许立春就去倒了一盆子,然后让刘章涵在屋里泡一下脚,要不然等明天这脚上就得起泡,估计会疼得走不了路。

    午饭是许立春帮着老太太一起做的,至于许立冬,则是陪着爷爷去村长家送腊肉了。

    等他们爷儿俩回来的时候,兜里头还揣了几个鸡蛋。

    “如意信上咋说的?过年回来不?”

    “回来,等放假就回来。”

    许老憨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刘章涵不知道许如意的身世,所以不明白小姑子回来过年,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许立冬吃饭快,第一个吃完。

    “奶奶,我和大哥一会儿去一趟姑姑家,顺便把腊肉送过去。”

    “行。家里头有你大表嫂,你们去的时候,最好还是避着点儿人,别让那一家子不要脸的看见了,要不然你大表嫂要吃亏。”

    “知道了,奶奶。”

    许刘氏听说这腊肉都是孙女托人捎回来的,别提多高兴了。

    一来是因为孙女孝顺,就算是找到亲爹亲妈了,也没忘了他们。

    二来则是因为孙女有本事!

    瞧瞧,还没毕业呢,这就能给家里头挣肉吃了,说出去,谁不得夸她孙女有能耐?

    京市的许如意可不知道她在家里人的形象这么靠谱,这会儿正在图书馆里面奋战呢。

    现在图书也是稀缺资源,许如意现在能接触到的,可以说是全国最多的图书了。

    所以,她现在是但凡觉得日后能用得上的,都会借来看,然后还会再专门弄了笔记本记录。

    这其中,就有关于家具制作的几本书。

    这年头,能找到这种书,可真地是太不容易了。

    都想大干一场

    许如意把能抄的抄了,不能抄的,就直接借出来,然后找机会再弄个复印机,一页一页地复印下来,之后再装订好。

    许如意把自己弄到的一些资料全都打包给顾三欢寄过去了。

    顾三欢取包裹的时候,还以为是家里人给寄的,结果发现竟然是许如意给寄过来的。

    信中许如意提到了自己在京市图书馆以及他们学校图书馆里找到的一些书籍,然后自己抄写了下来,了不确定是否有用,就一股脑都给寄过来了。

    顾三欢看着两个厚厚的笔记本,还有四本看起来有些旧的书,连个封皮都是后来补的,想到许如意信中提到的从废品收购站里搜集来的,又欣慰地笑了笑。

    “这个许如意,还真是有心了。”

    这里面除了一些家具式样的介绍之外,还有教人怎么辨别木料的技巧等等,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的确是不好找。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稍微薄一些的本子,看样子应该是专门用来画画的。

    顾三欢打开,里面都是各种家俱的手绘图,中间还有几张是许如意人为贴上去的照片。

    当然,照片是黑白的,但是家俱看起来很新颖,属于特别时髦那一挂的。

    顾三欢心里头顿时就有一种发涨的感觉,自己也没怎么帮过这个丫头,没想到她竟然能做到这一步。

    人都在京北大学里上课了,还惦记着他们这里的家俱厂呢。

    这才是真正能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人,以后一定是位好干部。

    顾三欢丝毫不怀疑许如意以后的前程。

    就冲着京北大学这块金字招牌,许如意以后的工作也不会差了。

    顾三欢将东西稍微整理一下,然后做了挑拣,之后让人去喊家俱厂的厂长过来开会。

    家俱厂的厂长是公社里以前的副主任,正好因为他自己打小也学过木工活,而且家里有人以前就是做这一行的,所以顾三欢才会想到把这个机会给他。

    最重要的是,这位厂长虽然不是本地人,但他以前是名军人,后来因伤退伍,但是背后没有人扶持,而想要竞争主任,仅凭着顾三欢的认可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顾三欢干脆就把人弄到了家俱厂做厂长。

    家俱厂里大部分工人都不是正式编制,有工资,但还是农村户口,但这位厂长不一样,他可是正经的非农户,吃国家饭的。

    顾三欢也是有野心的,这个家俱厂的成功建立,再加上这段时间的产销,足以成为他拿得出手的政绩。

    如果这个家俱厂能得到上级单位的认可,以后正式转为国营单位的话,那简直就是为他增添一笔无比辉煌的履历了。

    毕竟如果能弄出一家国营厂子来,那可是连县领导都能拿出去吹嘘一辈子的大政绩。

    当然,现在还不能急,饭得一口一口地吃,路也得一步一步地走。

    所以,每一步都得稳,不能急,不能慌,更不能出错!

    如今手上有了许如意给的这些东西,顾三欢觉得自己的野心,未必就不能实现。

    顾三欢想着许如意人在京市,还能操着家俱厂的心,心中自然是感动的。

    所以这些东西拿出来的时候,他也没有丝毫避讳,直接就说这是许如意特意从京市寄过来的,就想着对厂子有用。

    厂长丁大伟看到这些东西,兴奋地手都打哆嗦。

    “太好了!顾书记您不知道,前阵子县家俱厂的厂长还笑话我们只能做一些桌椅板凳,也就是供着乡下人吃饭用,做不出一件像样的家俱来。现在有了这个,我们真就可以好好试试了。”

    “嗯,挑出几个读过书,又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来跟着一起学,以后兴许可以成为家俱厂的技术骨干。”

    “是,顾书记,您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好。”

    丁大伟也不傻,这东西是许如意同志特意从京市给寄来的,再想想人家之前还给联系了ay市那么多的订单,如今家俱厂能一直有活干,有工资拿,那都是沾了许如意的光。

    现在如果要培养技术骨干,那指定是得优先考虑一下韩红军。

    至于韩二贵,年纪大了些,而且识字不多,只能是看看他的手艺上能不能有所提升了。

    另外,红旗大队的同志们他也得多照顾一些,只要是有些能力的,可以多给些进步的机会。

    现在丁大伟也是有了大干一番的想法。

    尤其是许如意给的资料里,还有一些详细的拆解图,这就更方便他们研究新家俱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