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命中有大富贵(1/1)

    

    &esp;&esp;良臣和二叔约定的下午见面,上午半天没什么事。

    &esp;&esp;客印月急着进宫去服侍刘淑女,便给良臣留了钥匙,交待几句出门去了。

    &esp;&esp;走时,很是深情的看了眼良臣,宛如一娇妻般。

    &esp;&esp;良臣打了个颤,有点不适应,他和客印月的关系实在是说不清啊,剌激是剌激,可也很危险。

    &esp;&esp;要是二人是在乡下的话,一旦被人知道,猪笼子肯定是他魏良臣小千岁的葬身之所。

    &esp;&esp;好在天高皇帝远,侯巴儿又回了乡,没人知道他和客印月间的事,加之客印月这奉圣夫人“劣迹”斑斑,良臣这才心安理得的提前进行了“投资”。

    &esp;&esp;也是运气,不偏不倚的撞上了侯巴儿那倒霉蛋,这才钓到如此一条大鱼。

    &esp;&esp;若非侯巴儿,良臣岂能有这种艳遇?

    &esp;&esp;男女间的事,有时悬乎得厉害,有时也就那回事。

    &esp;&esp;空旷太久,寂寞难忍,老公又不行,适时其会的家中来了位少年郎,干柴烈火,那事能不水道渠成?

    &esp;&esp;只是,在屋中呆坐片刻后,良臣忽的有种被包养的感觉。

    &esp;&esp;这感觉很强烈,再细细品味客印月临走时那回眸一瞥,良臣再次哆嗦了下,脑海中下意识的浮现两个字——禁脔。

    &esp;&esp;到底谁才是猎物?

    &esp;&esp;带着疑问,良臣来到了大街上。

    &esp;&esp;………

    &esp;&esp;上午半天没事,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外走走,就当散心了。

    &esp;&esp;京城可大得很,良臣也不知去哪,反正哪里繁华就往哪奔。

    &esp;&esp;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

    &esp;&esp;为了防止迷路,良臣一路用心记下了所经大小街道,哪里有显著的地标建筑也一一记下。

    &esp;&esp;这一逛,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阜城门一带的妙应寺。

    &esp;&esp;妙应寺和不远处的白塔寺是京中有名的寺庙,香火很旺,进出上香的香客络绎不绝。寺前有个广场,广场上和个集市般,卖什么的都有。

    &esp;&esp;良臣漫无目的闲逛,最后走得累了,便找了个人少的角落坐了下来,翘起二郎腿,悠然自得看着眼前的人生百世绘。

    &esp;&esp;看了一会,良臣的心突然沉了下来,翘着的二郎腿也默默的放了下来。

    &esp;&esp;他的心情变得很糟,因为他想到了三十年后。

    &esp;&esp;许久,良臣的眼神重新清澈起来,视线也从远方移向了近处。

    &esp;&esp;离他所在十来米处有两个摊子,一是算命解签的,一是代写家书的。

    &esp;&esp;算命解签的是个老头,留着一丛山羊胡,时不时的挼上一挼,看着很有阅历,且非常有道的样子。

    &esp;&esp;代写家书的那位则是个年轻人,身上穿的是儒袍,可眼眉间却有戾气,或者说阴冷。

    &esp;&esp;总之,给良臣的观感不是太好。或许,这和年轻人心有不甘有关,毕竟,沦落到以给人写家书为生,实在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

    &esp;&esp;良臣扫了这两位一眼,就没有多加注意。

    &esp;&esp;算命这行当,可谓是上下五千年唯一不承断绝的行当,经久不息的很。

    &esp;&esp;代写家书这个职业在良臣的前世却已经消失,人人识字、通信发达的社会,这行业又如何还能传承下去。

    &esp;&esp;若说算命的话,良臣觉得自己也可以干,并且他要干的话,肯定财源广进。

    &esp;&esp;因为他绝不给普通人算命,要算就给自己知道的大人物算,凭借对未来的了解,这命自然是一算一个准。

    &esp;&esp;只是,这事得有机会,坐在大街上,又有哪个大人物会来找他算命。代写家书倒是没有条件限制,只是进项太少,良臣懒得干。

    &esp;&esp;又坐了片刻,良臣决定离开这里,到恭子厂那一带晃晃,远远见识一下大明朝的达官贵人们都长啥样。

    &esp;&esp;要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撞见几个“熟人”,老天爷再给好机会,便来个“惊人之语”,说不得就能咸鱼翻身,摇身一变为大明朝最牛的神棍,然后坑蒙拐骗一笔钱,帮着二叔在宫里上位。

    &esp;&esp;这想法不错,良臣为自己点了个赞,起身后,带有恶作趣的意味,慢腾腾的从那算命的老头摊前经过。

    &esp;&esp;他是想看看对方是不是会见到他就吓了一大跳,然后颤声说一句“此郎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esp;&esp;又或失手将罗盘掉在地上,然后牙齿发颤,久久不能言语,此后终生不再算命。人问之,但答“天机不能泄,天机不能泄也!”

    &esp;&esp;可惜,这老头不是什么神人,对良臣的经过毫无反应。良臣无聊,刻意停了下来咳了一声,方引得那老头又多看了他一眼。

    &esp;&esp;这一看,老头却是真有反应了,他叫住良臣,说了一句:“小哥,我看你印堂发黑,怕是最近有血光之灾啊。”

    &esp;&esp;嗯?

    &esp;&esp;给小爷玩套路?

    &esp;&esp;良臣转过身,故作一脸惊愕的看着这老头:“先生莫要吓我,我好好的,怎会有什么血光之灾。”

    &esp;&esp;老头一挼胡须,一脸郑重道:“老夫在妙应寺算命四十年,可从未看走眼过。你若不信,便自去好了。”

    &esp;&esp;良臣一番迟疑,终是走近摊子前,坐下害怕道:“不知我这血光之灾有何办法能化解?”

    &esp;&esp;“办法倒是有一个,只是怕小哥不肯呐。”老头一脸高人样。

    &esp;&esp;“还请先生教我!”良臣佯去摸口袋,“不知需多少钱?”

    &esp;&esp;老头闻言却是只摆手:“不是钱的事,老夫救人从不索钱。”说是不要钱,眼睛却盯着良臣的口袋。

    &esp;&esp;“无论如何,先生一定要救我!”

    &esp;&esp;良臣暗哼一声,放进口袋里的手怎么也拿不出来,眼睛直溜溜的盯着老头,脸上是诚惶诚恐的表情。

    &esp;&esp;说来也怪,老头等了片刻,不见摸钱,倒也不失望,而是慢悠悠的说道:“其实小哥要想自救,唯有一个法子,只是这法子于小哥却有害,轻易做不得,故而小哥还是去吧。”

    &esp;&esp;良臣忙道:“先生放心,只要这法子能救我,我是什么都肯做的。”

    &esp;&esp;“唉!”

    &esp;&esp;老头叹了口气,“也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损些根基总比丢了命强…小哥,老夫便将这法子说与你听,你做还是不做,且由你自己去定夺。”

    &esp;&esp;“先生请说!”良臣作出洗耳恭听状。

    &esp;&esp;“这办法,”老头顿了一顿,吐出四个字来:“净身入宫。”

    &esp;&esp;“净身入宫?”良臣一口气没背过去。

    &esp;&esp;老头犹自说道:“老夫观小哥命中当有大富贵,只是须去除六根方行。”说完,高深莫测的看着良臣,

    &esp;&esp;这回轮到良臣傻眼了:这神棍是真神还是假神?

    &esp;&esp;老头对这种目光见怪不怪了,微微一笑从摊子下摸出一张片子递给了良臣,低声道:“小哥若有意,此人可帮你。”

    &esp;&esp;良臣木然的接过那片子,低头一看,上面赫然写着——“百年手艺,东四胡同小刀刘。”

    &esp;&esp;“咝!”

    &esp;&esp;良臣倒抽一口冷气,失声道:“小刀刘给了你多少回扣?”

    &esp;&esp;“何为回扣?”

    &esp;&esp;老头怔住。

    &esp;&esp;良臣不答他,抬腿就走。

    &esp;&esp;待他走后,老头隔壁那青年方哼了一声,骂那老头道:“姓胡的,你也忒是丧尽天良了,怎能为了那点介绍钱坑人净身呢!”

    &esp;&esp;“关你屁事,你还不是尽做些骗人的勾当。”

    &esp;&esp;胡老头理都不理这青年,青年见状,恼的不行,偏是发作不得,气得重重一拍身前的破桌。笔砚纸张都被震得一跳。

    &esp;&esp;此时,一个中年人急步而来,看到青年果真在这,不由欣喜,上前拉住他便道:“汪贤弟,快走,快与我走,王公公肯见你了!”

    &esp;&esp;“啊?太好了!”

    &esp;&esp;青年亦是大喜,连摊子也不管了,跟着那中年人就急匆匆离开此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