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1)

    

    &esp;&esp;崔授嘴唇颤动,万语千言滞涩喉头,最终薄唇紧紧抿住,不发一言。

    &esp;&esp;他眼眶发红,渊沉清亮的眼眸泪光闪烁,温柔凝望崔谨。

    &esp;&esp;她低头垂泪,不去看他的眼睛。

    &esp;&esp;她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呢?

    &esp;&esp;他做这一切,他杀人,都是为了她。

    &esp;&esp;因为爱她,因为要保护她,因为要为她做主撑腰。

    &esp;&esp;可是可是这一切一定要杀人吗?一定要置对方于死地才能解决吗?

    &esp;&esp;崔谨不知道。

    &esp;&esp;也不知道他所说的那些事,一旦发生,会有何种后果。

    &esp;&esp;对世间诸般事,崔谨或许谈不上深有感触。

    &esp;&esp;唯这生死二字,刻骨铭心。

    &esp;&esp;她自小身虚体弱,泡在药物中间长大。

    &esp;&esp;深知要一个人死,或许很简单,但要一个人生,却难比登天。

    &esp;&esp;她的父亲疼她入骨,爱她如命,别人自然也有亲友珍之爱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亲?

    &esp;&esp;念及此处,崔谨不禁怆然难过。

    &esp;&esp;不仅为那些死者,更是为他。

    &esp;&esp;他曾经教她“苍苍烝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esp;&esp;提携捧负,畏其不寿,提携捧负,畏其不寿崔谨每每咀嚼都觉刺骨锥心。

    &esp;&esp;她比谁都明白其中艰辛,比谁都清楚父亲抚养她长大有多不易。

    &esp;&esp;而他却草菅人命,成了让别人不寿早夭的人。

    &esp;&esp;她是罪魁祸首。

    &esp;&esp;崔谨不知身为圣人门徒、心向孔孟的父亲,如何从清正儒者成了这般视人命如草芥。

    &esp;&esp;她想不通,只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倦,心中对纷乱尘世又多了几分厌弃。

    &esp;&esp;崔授观察她的神色,小心翼翼想将她拥入怀中。

    &esp;&esp;崔谨安静顺从,苍白小脸贴靠在他胸前,眼神空洞迷茫,不知在想些什么。

    &esp;&esp;崔授不认为攘除仇敌、永绝后患是错,亦无法向她保证日后不再如此行事,于是略过不谈。

    &esp;&esp;轻吻落在她额角鬓边,他问:“我又令你失望了,是么?”

    &esp;&esp;之所以是“又”,他早在对她有不轨之心起,就已然让她失望透顶了。

    &esp;&esp;崔谨挣脱他的怀抱站好,平静仰视他,道出一句意味不明的话:“人各有命,各安天命。”

    &esp;&esp;崔授心底一慌,无措地将她紧紧箍回怀里,怒问:“各安什么天命?你我命数焉能分割?!”

    &esp;&esp;“你竟要为一些不相干的人与我割席?好、好,好极了,哈哈,崔某生的好女儿。”

    &esp;&esp;他怒极反笑,冷笑自嘲,双目猩红,眼看又要失控。

    &esp;&esp;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向渡声音。

    &esp;&esp;“大人,叶将军命人传讯,捕到数名犯夜者,皆是今夜参与太子昆明池宴会之人,其中有几个番子,不像正经使臣,问您该如何处置。”

    &esp;&esp;本朝夜晚有宵禁,非公事要事不得犯禁。

    &esp;&esp;太子大宴昆明池,宾客醉酒犯夜,其事可大可小。

    &esp;&esp;崔授略一思索,快步到案前提笔,言简意赅写道:“不必理会,需设法知会晋王。”

    &esp;&esp;随即让向渡送出。

    &esp;&esp;经过这一插曲,崔授怒火被打断。

    &esp;&esp;他回身无奈幽怨地看着宝贝,俯身啄吻她的唇瓣,讨好亲昵,“乖孩子,不与爹爹置气了,好不好?”

    &esp;&esp;崔谨不想反复惹他动怒,再起争执,怔怔点头。

    &esp;&esp;崔授公事繁忙,无法脱身,又舍不得宝贝。

    &esp;&esp;于是将她抱放在膝上紧紧搂住,想让她陪自己处理公务。

    &esp;&esp;崔谨乖巧依偎在他怀里,却始终心神恍惚,思虑不宁,小声请求道:“爹爹,我累了,可否先去歇息?”

    &esp;&esp;懒官是做不了权臣的,权势皆在这一份份奏书公文里,若不牢牢把控,何来什么专权摄政,又如何生杀予夺?

    &esp;&esp;长指轻柔掠过崔谨眼尾,将余泪温柔揩去,崔授心疼道:“哭多伤身,往后可不许再这么哭了。”

    &esp;&esp;温热指尖划过睫羽,崔谨心底柔软悸动。

    &esp;&esp;某个刚开始萌芽、尚未成型的决断隐隐动摇。

    &esp;&esp;望他的眼神不由自主流露出父女间不该有的情意。

    &esp;&esp;崔授敏锐捕捉到,正要细究,她却慌忙羞涩侧过脸去。

    &esp;&esp;夜间有宵禁,崔谨自然回不了宋王府。

    &esp;&esp;从父亲书房出来,她心不在焉地朝离园而去。

    &esp;&esp;头顶夜鸟惊飞,一阵风掠过。

    &esp;&esp;崔谨顺着夜风抬头看去,似乎有一道黑影敏捷闪入正院。

    &esp;&esp;盗贼还是劫匪?亦或是什么怪力乱神之物?

    &esp;&esp;继母带妹妹崔谊居住正院,崔谨担心她们遇险,忙跟过去。

    &esp;&esp;正院大门亥时落锁,此时还开着。

    &esp;&esp;崔谨走了进去,伺候的下人们不知都去了何处,路上未遇一人。

    &esp;&esp;屋内灯火昏暗,房门紧闭,窗户却大开。

    &esp;&esp;崔谨透过窗棂遥遥看到两道纠缠人影,心惊肉跳,像被人一巴掌拍懵,整个人僵在原地。

    &esp;&esp;怎么会

    &esp;&esp;只呆愣叁五息她便回神,悄然退了出去。

    &esp;&esp;一是怕招来下人,撞破继母私情。

    &esp;&esp;二则临舟他们常在暗中保护她,若教他们发现了,定瞒不住爹爹,保不齐会掀起血雨腥风。

    &esp;&esp;“”

    &esp;&esp;观那人身形,崔谨模糊忆起一人。

    &esp;&esp;去岁和继母一同出行时,曾偶遇江湖人士临街斗狠。

    &esp;&esp;追逐间前面那人浑身带血于街头飞奔,还惹得继母担心落泪。

    &esp;&esp;是他,好像叫景陌。

    &esp;&esp;离园便是无人居住,崔授也命下人每日洒扫收整,与崔谨未出阁时别无二致。

    &esp;&esp;小桑和小寻早去离园候着,崔谨一回去,小桑便递上一碗汤药,小寻也让人备好热水,照顾她沐浴洗漱。

    &esp;&esp;崔谨心绪烦乱,近来种种压得她喘不过气。

    &esp;&esp;剪不断,理还乱。

    &esp;&esp;她靠在床角翻书,小半个时辰也未看进一字。

    &esp;&esp;只好抛下书卷,失神望着顶上绡帐胡思乱想,不知何时昏昏睡了过去。

    &esp;&esp;崔授夜入离园,肆无忌惮爬上女儿床榻。

    &esp;&esp;他刚沐浴过不久,身上潮气氤氲,不敢直入被底,怕将寒气过给她。

    &esp;&esp;他身着中衣侧躺于被外,隔着锦被轻轻环住她。

    &esp;&esp;不想扰她安眠,却又忍不住地一再靠近,唇不知不觉间贴上了她的。

    &esp;&esp;他轻轻吮着娇嫩唇瓣,欲亲不亲,动作轻如鸿毛。

    &esp;&esp;鼻息间满是宝贝香甜的味道,崔授呼吸紧促,瞬间起了欲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