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2/3)

    向导道:“回大人,此地离偏头寨还有三十余里。此地有通北方草原的口子,又有水泉,是方圆几十里内的要地。宋军既然重建了偏头寨,必然会在这些关键地方建堡。”

    耶律不花笑道:“阿翁何必烦!这事我也听说,全怪那个守将没有眼色,宋人占了唐龙镇,他还去打,又打不下来,不是作死么!听说宋人甚有分寸,只是自守而已,那些边兵都是冻饿而死,此事原就怨不了南国。这官司打也不打不赢,安抚司可不就息事宁人。”

    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在荒凉的大地上并辔而行,谈笑风生。两人都是出身大族,早就认识。这次耶律不花帮高家奴说服了祖父,尽量以和缓手段解决此次冲突,更是两相愉悦。

    寨堡是宋朝在边境地区的一种军事体制,州县辖寨,寨下辖堡,共同组成防御体系。寨不但是规模比堡大,驻的兵马也多,更重要的是有粮草和军事物资的储存,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坚守。以寨为中心,一般会在周围的要地建堡,互为依托,实现对广大地域的控制。遇到进攻,堡不断可以迟滞敌人,还可以给寨预警,留下战争准备的时间。和平时期,可以控制交通要道,查禁走私之类。

    耶律高家奴是韩家的人,韩家在契丹地位仅次于皇族耶律和后族萧家,上一代出了一位韩德让,更是权势熏天。到了他这一代,大多用耶律为姓而已。在家世上,高家奴底气十足,并不畏惧耶律马六。

    赚钱第一

    高家奴叉手:“大王,此是朝廷的意思。破宁边州的蕃部逃入党项,丰州萧大王索要多次,党项人坚持不还,那里情势紧张。党项人是大敌,我们不可再与南国交恶。”

    耶律马六大笑:“乖孙儿,那里可比不得并州繁华之地,地瘠民贫,荒无人烟,哪里有钱可赚!”

    看着孙子,耶律马六道:“你问起这事,莫不是打着什么让意?”

    见两人不说话,杜中宵笑道:“好了,今日便就到这里。等契丹使者到来,我们再从容商议。我欲在偏头寨与契丹谈,不让他们深入境土。”

    耶律马六笑着点头,拍了拍耶律不花的肩头,一语不花,背着手走了。

    王凯点头:“不错。此次契丹人嘴上不说,心里必然恼恨,还是要多加防范。”

    耶律不花笑一笑:“南国的这个杜官人,是个会做生意的。我们与其跟他打生打死,哪里比得上一起携手赚钱?唐龙镇那个地方虽然偏僻,却正当本朝与南国和党项三国之间,是个绝佳的好地方。若是能借着这次交涉,与杜官人在那里做起生意来,不定比并州的毛皮还要赚钱。”

    耶律不花道:“阿翁可让我跟韩家郎君一起去跟南人交涉,若是说得好了,有钱可赚,此事便就揭过不提。若是没什么油水,由着韩家郎君跟南人磨牙,阿翁这里只是找由头不允就好。”

    耶律不花不好意思地道:“我一年一直安心做生意,颇赚了不少钱财。此次出事的火山军,宋人在那里的长官原是并州签判。正是在他的任上,建了毛皮货场,我们家也获利不少。”

    杜中宵叹了口气:“不错,这一线由本朝占住,契丹人就只剩从朔州入雁门关一路。此次哪怕契丹人不许,我们也不能轻易许给契丹人,大不了不明确划界就是,还是看以后由谁占住。”

    耶律马六回到后衙,面上犹有怒气。耶律不花看见,上前行礼道:“阿翁,因何烦恼?”

    高家奴一怔,急忙催马上前,不多远就看见前边高处一座小城矗立在那里。忙问身边向导:“这里离偏头寨还有多远?宋军怎么会在这里建堡寨?”

    西南路招讨使萧蒲奴并不是契丹人,而是奚人,是上一任奚六部大王。他那里正对对峙,索要逃跑蕃部不果,正与党项对峙。这个时候,他一心想要稳住跟宋朝的关系,极力主张此次大事化小。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带是契丹和宋朝没有明确划界的地方,也是契丹人蚕食的重灾区。历史上熙宁年间,宋朝划界失地数百里,便就是在这里。一场胜仗,再利用契丹与党项交恶的机会,是巩固这里的好时机。

    张岊是沿边都巡检,杜中宵说的地方正是他的辖区,在那里沉思不已。那一带山高谷深,道路交通不便,非常难以管理。杜中宵说的不错,难的不是占住,而是守住。

    耶律马六沉吟不语,过了一会点了点头道:“原来是他。”

    西京大同府,耶律马六看着手中公文,面色阴沉。抬头对站在对面的耶律高家奴道:“宁边州近千人没于宋境,城被攻破,就这样算了?若是如此,发后守边诸将该如何自处?”

    耶律马六看着孙子,笑着道:“你打的什么主意?直说就是。”

    耶律马六奇道:“你一向不理政事,怎么对此事如此清楚?”

    耶律不花学着杜中宵在并州的货场,在大同府也建了一处。不过这里没有鞣皮工人,纯是买卖生皮熟皮。从契丹各地收生皮过来,贩到并州鞣成熟皮,再运回大同府分销契丹各处。靠着这门生意,耶律不花赚进了大笔钱财,这一年春风得意。

    耶律不花摇了摇头:“说起赚钱,阿翁可就不比得孙儿了。赚钱是经商,不是买卖那里的货物,只要别处的货物运到那里就行。依着杜官人的手段,必然会有好路子。”

    正在这时,前边探马飞奔回来,对高家奴叉手:“大人,前方本有一处水泉可以安营,不想宋军在那里建起堡寨。该如何是好,还请示下!”

    契丹人对钱财比汉人看得重,自己孙子流水一样赚钱回家,耶律马六甚是欣慰,觉得比出去当官强得多了。反正契丹人的官场,对家世看得重,耶律不花不出去实任做官,一样也可以做高官。

    此时吏人来报,酒筵已经准备好。杜中宵吩咐去请程文礼和潘振,一起庆贺。

    耶律马六一直喜欢这个孙子,随口道:“前些日子宁边州的儿郎过河就食,不合宋人先占住了唐龙镇,攻之不克,埋尸异乡。我欲出兵服复,丰州萧大王却坚持不可,争论不下。适才安抚司来人,却说萧大王为是。我折了兵马,再去跟宋人打笔墨官司,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