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节(1/1)

    被这两人来回的吐槽,江哲也有些挂不住脸,当即就忍不住解释道:

    “亚洲小哥谭怎么了?你就说曼谷的国际知名度是不是提高了?”

    还真不是江哲自卖自夸,这几年他的电影可没少给曼谷打广告。

    要知道他的片子基本上都能在亚洲小火一把,对曼谷旅游业的帮助那可不是一丁点。

    再说了,咱们看着曼谷觉得乱,但那是习惯了国内的生活。

    放在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眼里,可没觉得曼谷有什么不妥,反而更想来曼谷见识一下电影中的风景。

    并且江哲这话也不是瞎说,上个月泰国那边还给他发了个什么曼谷荣誉市民的勋章呢。

    而见江哲这么一说,老马和宁皓这两个老男人顿时哑然。

    只能郁闷的吐槽了泰国两句,而后便好奇的看起桌面上的项目策划书来。

    见此情形,江哲的耳边这才算是清静一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江哲也不是真的故意和曼谷过不去,实在是没办法。

    毕竟《无双》的内容比较狂野,放在国内拍摄那肯定过不了审核那关。

    放在香江倒是勉强可以,不过也是差强人意。

    要知道现在的香江不是八九十年代了,再拍这种片子其实已经有点违和了。

    有时候江哲甚至感觉,港片的衰落或许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但把《无双》的背景放在曼谷那就要合理多了,至少比在香江合理。

    混乱的局势,腐败的政府,贩毒的军阀。

    如此种种,和《无双》简直就是绝配!

    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如果换个曼谷的皮在泰国上映,说不定都能大火。

    这也是江哲为什么对曼谷“”的原因。

    毕竟这么好的孵化池当下还真不好找了。

    如今香江连九龙城寨都拆了,哪里还有曼谷这种狂野草莽的气息!

    当然,江哲之所以把曼谷往死用也是因为地头混熟了,再换一个地方嫌麻烦。

    不过话又说回来,曼谷再好用有些事情还是没办法的。

    比如电影拍摄需要用到的某些道具,江哲就只能在国内解决。

    ……

    话说《无双》的内容虽然有点敏感,但是和一般的凶杀犯罪电影不一样。

    《无双》走的算是技术流,甚至有点像假钞行业的内部培训资料。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双》的风格其实有点像尔冬升的《门徒》。

    毕竟这部电影国内第一部以伪纪实的手法从毒品的栽培、收割、运输,到加工、销售以及如何盈利、洗钱等等,详细的揭秘了和毒品有关的全链条运作。

    以后有没有人看《无双》学做假钞江哲不知道,但是当年真有罪犯拿《门徒》当教材。

    要知道就在2007年香江警察就抓获了一名毒贩。

    因为他在被抓捕前行事突然谨慎起来,警方还以为消息泄露了,所以审讯的时候再三盘问,最后才知道原来这个菜鸟毒贩完全就是受《门徒》启发,觉得电影中毒贩在运毒时的手法比自己专业多了于是开始模仿,着实让警方哭笑不得。

    不过尔冬升倒是吓得够呛,当即就公开发表声明表示震惊,并且再三强调他从来没有鼓励别人去贩毒,更是在在影片中不断强调贩毒没有好下场。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即便江哲把《无双》的背景放在了泰国,但在审核那块还是卡住了。

    ……

    “你的面子都不行吗?”

    当江哲脸色疲惫的从总局回来之后,范兵兵顿时一脸诧异。

    江哲闻言顿时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是面子不面子的事情,主要是……唉~反正说了你也不懂!”

    此言一出,顿时气得范兵兵拳头一紧,柳眉倒竖。

    不过怒了一下之后,她也就只能郁闷的坐在一旁生闷气了。

    没办法,因为范兵兵真搞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她以为面子能解决任何问题,可实际上有些事情真没办法给面子。

    就像这次《无双》的审核,其实不是总局不同意,而是警方的代表认为不妥。

    因为根据光电的条例,涉及到这种犯罪题材的电影必须要相关部门和机构参与审核的,以此确保审核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而这次警方代表的顾虑也很明确,那就是电影拍的太过专业了有人效仿怎么办?

    江哲是导演只需要考虑电影的问题,但他们可不能想的那么简单。

    别的不说,真让这种电影上映,他们都担心国内的假钞水平立刻暴涨。

    到时候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和业绩压力,那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解决的。

    所以别说江哲的面子了,这回谁来了都没用。

    这也是江哲下午在总局开会时为什么会哑口无言的缘故。

    他确实是真没想到,剧本写的太专业了竟然也是一个罪过。

    最离谱的是他竟然也觉得审核组的意见是对的。

    真要是按照原剧本拍出来,恐怕他这部《无双》还真能成为假钞行业的内部培训资料。

    倘若真是如此,那么无论这部电影的票房多少他都是罪莫大焉。

    于是思量再三之后,江哲终于眼神坚定的开口道:

    “改,就按照审核意见来!”

    要知道假钞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内行人终究是极少数。

    只要他在关键的几处地方修改一下,普通观众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甚至就算是有人看出来了,恐怕也不敢公开说出来。

    毕竟有些专业知识懂的太多了可不是一件好事儿,说不定就要被请去喝茶了。

    比如盗墓知识;

    又比如,间谍知识……

    潜台词【2/2】

    话说在江哲修改了几处关键细节后《无双》果然过审了。

    警方那边的要求其实挺简单的,就是不能真的教会犯罪份子怎么做假钞。

    只要满足了这一点,他们其实挺好说话的。

    在这一点上,花果山影业在相关部门的口碑可是要比华艺强多了。

    对于江哲这些年的努力,不少人其实都看在眼里。

    尤其是有了对比材料之后,就更觉得江哲这个年轻人不错了。

    当然,剧本真正改动的地方也不多,就几个点而已。

    比如新版剧本中让假钞团队费尽心思才搞到的无酸纸在国内其实并不稀有。

    因为这玩意在国内压根就不是管制用品,用不着为了它抢劫又杀人的。

    只要有钱就可以自由购买和使用无酸纸,比如很多公司的重要文件就是用的它。

    毕竟软妹币也不是用它印的,完全用不着管控。

    当然,软妹币虽然不用无酸纸,但它却是美刀的主要材料。

    对了,剧本中关于无酸纸的情节其实也是借鉴现实案例的。

    因为前几年在米国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

    作为米国的管制用品,印钞厂没用完的无酸纸材料竟然被通讯局做成通讯录了。

    只能说现实永远比电影更魔幻。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变色油墨其实也不是一种特别难制作的东西。

    说白了,变色油墨主要就是一种通过借助性物质产生变色的一种染料而已。

    市面上有很多厂家都掌握着变色油墨的混合比例。

    真正稀有的其实是钞票上的“磁性光变油墨”。

    不过修改了这些细节之后,对绝大部分观众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反正几个名词不同他们也看不懂,只要电影够专业,观众自然就不明觉厉了。

    ……

    7月15日,上午十点。

    江哲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好吧,其实也没多久。

    上半年他才刚在曼谷拍完《看不见的客人》,不少曼谷市民如今对他都耳熟能详了。

    比如此刻在《无双》的开机现场,就聚集了不少热情的粉丝,还激动的朝他打招呼。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曼谷也算是他半个主场了,不少泰国人甚至像熟悉本国电影人一样熟悉他。

    故此即便花果山影业没有要求,开机现场也来了不少本土媒体。

    没办法,观众爱看他们自然就爱采访喽。

    对此经常跟着江哲的剧组工作人员倒是早就习惯了,一点没觉得有什么,该干啥干啥。

    但王砚辉、梁家辉、吴刚等人就不同了,他们还是第一次在国外遇到这样的场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