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476节(1/2)

    杀!

    王虎率领着东北重骑,正充当先锋斩杀逃窜的白古将士。

    在北方的战场中,他们重骑只能充当主力军,但现在面对两条脚的白古兵,所拥有的机动优势亦是表现出来了。

    东北重骑从来没有打过这般轻松的仗,身上有重甲防御,而手里是大长刀,更是骑着马轻松地追杀着两条腿的白古兵。

    白古兵早已经被听破了胆,正呈现一面倒的局势,一万的明军正在疯狂地收割剩下的一万五千白古步兵,宛如是狼入羊群。

    噗!

    耶曼干自知无力回天,却是选择了自刎。

    越来越少的白古士兵惊恐万分,他们想要进行躲避,但在这混乱的践踏中,无数生命如同麦穗般被轻易收割。

    出征时的两万大军,此刻在明军的铁蹄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仅仅半个时辰后,他们几乎全军覆没。

    白古城,王宫。

    一帮重臣在这里等待消息,结果得知两兵步兵几乎遭到明军的全歼,双眼瞪得滚圆,满脸的不敢置信与绝望。

    “阿弥陀佛!”

    白古王达摩悉提知道此次已经无力回天,先是一口鲜血喷出,接着双手合十,然后气绝在王座之上。

    汪直趁着王城空虚,亦是亲自率兵入驻王城。

    只是大明需要的是印度洋总督府,这王城离港口还是太远了一些,所以在扶持一个六岁的傀儡白古王后,便率部返回莫塔马湾。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

    距离,成为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最大挑战。

    白古国跟云南并没有可直通的路,亦没有大明的驿站,所以这份捷报最稳妥的方式是经海路传递。

    白古捷报由莫塔马湾起送,同印度洋经马六甲回到南洋,经中南半岛的大明军事基地承接,然后转送到达广东的省府广州。

    从广州城到京城又是万里之遥,如果是普通的举子赴考,这个路途又得花费小半年的时间。即便大明王朝已经在两京十三省设置塘报系统,但这一路同样需要不少时间。

    此次受南洋风暴的影响,这一份在八月呈报的白古捷报到达京城之时,时间已经来到三个月之后了。

    大明都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城,这里人口持续增长。

    “犯我强明者,虽远必诛!”

    “小小白古,简直是自寻死路!”

    “要我说,干脆挥师缅甸,将缅甸变为大明行省!”

    ……

    虽然捷报传递的时间着实是太长了,而且还存在海洋风暴这种不确定的因素,但这份捷报在京城传开的时候,亦让京城的百姓和士子无比的自豪。

    朝廷的屡战屡胜,亦让民间的舆论显得越来越好战,心里自然不将西南一个小小的缅甸地区放在眼里了。

    事实上,现在大明的军事实力已经冠绝天下。

    即便是强如蒙古,而今亦是将他们的小王子乖乖送到京城为质,满都海面对各方势力的虎视眈眈已经选择向大明朝廷寻求庇护。

    至于日本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名选择放弃天皇和幕府将军,跟朝仓贞景那般选择接受大明王朝的恩封。

    他们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忠诚可言,而今将军幕府出现内部分裂,自然是乐意于自立为王,亦是愿意接受大明王朝的恩惠。

    现在摆在大明王朝最大的难度并不是军事能力不强,而是这糟糕的自然交通情况,以及落后的信息传递方式。

    十二月的京城,天空已经飘下鹅毛大的雪花。

    自从蜂窝煤横空出世后,整个京城对煤炭的需求直接上升,而家家户户生火做饭都选择物美价廉的蜂窝煤。

    “今天的木炭怎么还贵了?”

    “以前谁家舍得用木炭取暖啊?”

    “咱们的日子变好了,啥东西都抢着买能不贵吗?”

    ……

    本以为蜂窝煤会彻底占据木炭的市场,但随着冬天的来临,京城对木炭的总需求量反而出现激增,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只是如今最为热闹的地方是皇家钱庄,因为今年的兑付潮已经开启。

    自吕宋的金矿国债后,朝廷陆陆续续推出了东极岛国债、九州岛国债和京津运河国债等,而这些都是到年底兑付。

    “呵呵……我的一分年息到手了!”

    “这些年朝廷是真给福利,又让老身赚了一笔!”

    “说起来还是吕宋金矿国债厚道,可以换吕宋金!”

    ……

    在初一的大清晨开始,大家便手持国债的凭证,然后排着队伍过来登记兑付,而后拿着他们的本息兴高采烈地离开。

    以前吃利息是属于权贵阶层的专利,但现在朝廷给予恩惠,他们的财富不断地跟着增长,即便不干活都有可观的收益。

    只是最让他们羡慕的还是吕宋的金矿国债,持有这个国债换上黄金的话,既能享受到利息,亦可以享受黄金增值带来的利益。

    以前白银跟黄金的比率是四比一,即四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

    大明朝廷在推行废银令后,特别越来越多的日本白银涌入大明,加上越来越多的百姓相信美洲大陆遍地白银,所以黄金的地位一再走高。

    皇家铺庄隔壁,皇家布行。

    一个身穿素衣的中年妇人走了进来,虽然身上没有贵重的首饰,但眼睛显得十分坚定,而身上散着一股自信。

    “刘掌柜,您来了!”正在柜台拨弄算盘的孙掌柜注意到中年妇女的到来,当即热情地打招呼道。

    刘英将携带而来的礼品放下,嘴角噙着微笑地道:“孙掌柜,你这是取笑奴家了,还是直呼奴家刘英吧!我不过是开了一个小小的作坊,这些年多得你及皇家布行的关照,不然我哪能有今日,这是上等的高丽参不成敬意!”

    时势造英雄,当年那个生活窘迫的带娃妇人,而今一步一步往上爬,摇身变成了一个能力出众的女掌柜。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