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1)

    李清月之前就知这样一个人。

    但她并非专研于历史之人,便也未曾记下,陈硕真的起义和失败竟就是在她出生的前一年。

    只隐约记得有人曾经探讨过,唐初的这次女子领兵起义和自号称帝,对于母亲日后的选择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眼下听武媚娘用平缓的语气将其缓缓道来的时候,反正是听不出的。

    不过这番对话,倒是让李清月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如果说,早前险些迟缓一步才想起的万年宫山洪已经让她意识到,完全将改变命运的机会寄托在她记忆上,是肯定不行的。

    谁让她只记着大事和王侯将相的变动。

    那么这趟宫外之行让她获知的逐食一事和澄心的来历,则让她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她绝不能只依靠着自己的认知常识去看这个世界,甚至带有一种后世之人目睹此间的优越感。

    现在只是一句轻飘飘的盛世感慨,谁知道往后会如何呢?

    她既想看到母亲从现在这个位置上继续起步,自己也不能走错路。

    别人现在还能因为她是个孩子而对她多有包容,往后却绝不会的。

    她伸手拽了拽母亲的衣袖。

    武媚娘低头就看见,女儿的一双眼睛因为听故事而有些发亮。

    虽然也有可能是被宫灯照出来的结果,但还是忍不住让人望进那双眼睛的热切之中。

    “阿娘,您给我找个启蒙老师吧。”

    教授一个如此年幼的孩子,听起来便像个苦差事。寻常人也不会在这等年纪便好好进学,开始那些太过高深的道理。

    但李清月觉得,自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多有岁神童之说,没必要真将表现给框死了。

    所以这个启蒙老师是可以找的,最好还能有些本事。

    毕竟,她已在那一记闷击之中清醒过来,更为迫切地确定,只有真按照这个时代的种种记载先学习一遍,方能知道她所提的那个“何为盛世”的问题,到底应当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武媚娘没有打击她这求知欲,一边伸手理了理她鬓边的碎发一边回道:“今年只怕还不行,转过明年来,你也可对外说是三岁了,我便为你寻一个足够有分量的老师。”

    阿菟先自盛世之说跳到澄心的来历,又说起进学之事,虽是跳脱了些,但这其中却也不失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她隐约猜到了几分女儿的想法。

    这个想法确实太超前也早熟了些。

    可若她本就生而有异,又并不会对她这个母亲有何损伤,何妨成全她的想法呢?

    她徐徐说道:“在此之前,你阿娘我也还得先做一件事,或许能给你换到一个更好的老师。”

    李清月下意识地循着母亲的目光往桌案上看去,便见那上头有一份刚写了个开头的文书。

    文书开篇,写着《外戚诫》三个字。

    第31章

    永徽六年的冬日来得比往年还略迟一些。

    武元庆和武元爽自并州入京之时, 北地的气候还算适宜。

    以至于当这两人与后头车队信马而至,甚至有几分时运在我的满足感。

    “谁能想到,才只几年的工夫, 那母女几个便转运了。”武元庆策马在车队之前,随口与武元爽说道。

    “谁说不是呢。”武元爽答道。

    他本是坐在车中的,但想着自己此番是以外戚身份来到长安的, 又觉得得挺起胸膛来办事,也得让人瞧瞧自己不是做不成事的人, 干脆也骑上了马。

    可这两人乃是武士彟与前妻相里氏所生,都已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了, 又只在并州领着个闲差, 也就是个庸碌闲人罢了。

    便是真想装出个不乏本事、能文能武的样子,就卖相上来说也属实不成。

    但武元爽是不会这样以为的。

    这秋冬交际之时的风一吹,他还觉出几分潇洒来了。

    他又朝着武元庆说道:“你说说, 这都算是个什么人世无常。阿耶病逝之时你我谋夺分家产,把那杨氏给赶去了犄角旮旯地方, 哪想到这老妇还能仰仗着女儿翻身。”

    “皇后……二娘居然成了皇后,真是风光得没边了。”

    他咋了咋舌, “说起来,你不怕我俩到长安来,要被那两人下绊子?”

    出门前光顾着为升迁而狂喜,左右奔走相告了,到此时他才想起这么点烦心事。

    武元庆满不在乎地嗤笑了一声, “二弟, 你有没有真担心这事, 难道我这个做兄长的会看不出来吗?”

    他说话间扫了一眼后头跟上的马车。

    就算他未曾明言,做兄弟这么多年了, 武元爽也能看清对方到底在暗指什么。

    后头又有一匹快马赶了上来,坐在马背上的人却是将话挑明了,“担心此事作甚,做皇帝妃嫔的哪有不和外头亲戚同气连枝、彼此扶持的,更何况是做到皇后这个位置上。”

    这说话之人并非武士彟的儿子,而是他兄长的儿子武惟良。

    他虽名字里带了个“良”字,却真不是个有多良善之人。

    在他看来,武士彟这个叔叔后娶的夫人既没给他生下个儿子,便算不得是他们武家的人,正因为如此,欺压杨氏母女的事情也得算上他一份。

    可那又如何呢?

    反正他不在乎这个。

    “我们那位皇后殿下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她若要在前朝培植党羽,也只能依靠于我们几个了。”武惟良比起那两人,说话还要放肆些,“也算她明白这个道理,一登上后位,就将我们拉扯到宗正少卿、少府少监、卫尉少卿的位置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