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2/2)

    而提到粮仓,信王瞬间想起另外一件事来,看如今气氛正好,于是顺势提了出来。

    哗,三百!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大部分的谷子了,谁能不心动呢?

    “哈!你没听说吗?现在知州发布了新政策,招揽人口呢!愿意去作坊做工的,提前预支三个月的月例, 愿意来开垦荒地的, 按人头每个发五亩地, 在二十年内不交税!如果是女子, 还能额外再加一亩地, 送上衙门的良种。”说话的人不住摇头, “咱们怎么就没赶上这好时候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不过衙门说的良种我倒是挺好奇,产量真的那么高吗?”

    他说完这句,林屿才从脑中找到对应的信息,心愿达成,一时竟然喉头梗住,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感谢的话才好。

    如今有了良种,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呜呜呜......

    玄州地广人稀,最缺的不是土地反而是劳动力,所以传出类似的消息后,不少没田没产的民众,心动了。

    “真的?”

    就连负责看称的老汉也没忍住背过身去,揉了揉眼睛。他想起了几十年前,恰逢大旱,贫困的祖辈只能吃树皮啃草根,瘦成皮包骨,硬生生熬下一条命来,也落下不少病根早早去世。

    在焦急的等待中,有个身穿青衣的青年站了出来,脸上带着如沐春风的笑意,跟大家伙介绍这些种子的栽种区别,听的众人晕头转向,完全搞不懂这中间的区别。

    信王继续说:“证据已经让人递交上去,人证物证俱在,而那位虞大人也是焦头烂额力不从心,想来也没有精力阻拦。一家团聚的日子,不远了。”

    从南边来几辆普通的马车,普通的青蓬,上面挂了一盏福字灯笼,摇摇晃晃越来越靠近城门,而守在城门口的六人,也越来越激动,眼泪情不自禁留下来。

    时间从春来过渡到暑热,然后是收获的秋,地里的稻子压弯了腰,沉甸甸的,一望无垠。

    按理说,这样的地方很少会有外来人口,毕竟日子再差肯定还是留在老家强,最近却迎来了一批“移民”热潮。外地的人前赴后继的往玄州赶。

    马上有一队人成后面出来,挥舞着手里的镰刀,按照着田垄的位置,开始快速的收割起来,人多力量大,一亩地也没花多少时间,就把稻杆放倒,再由人用一种没见过的奇怪车子开始脱粒,最后把所有的谷粒汇聚到一起,上称的时候,所有人都盯着秤杆等着结果。

    紧接着,就是那些人去衙门排队登记,到时候会随机抽取一些人,让他们领到种子,然后种进自家地里。城内热火朝天讨论着这些话题,人人都在期盼,早点轮到自家。消息先从玄州辐射到临近的城市,再通过商队和亲友间慢慢传到外地去,再后来人人都晓得,有了良种啦。

    “最近, 城里人口变多了啊。”坐在茶摊休息的市民, 听着各地口音, 纳闷的很。

    不过这样的机会也不是人人都能抢到的,早早就被消息灵通的人选完了。到了收获那天,一大早就有人去围着那片试验田,等着看成果,挤挤挨挨的人群围在外头,等着见证奇迹。

    “真的?”那人喜出望外,又有点狐疑,“你别是蒙我吧?”

    终于,终于等到了这天,圆满了.....

    信王淡然一笑,“这不是该做的吗?回去好好准备吧。”

    作者也圆满了,还差两个番外就完结啦,撒花~

    “高啊!我小舅子就在衙门搞这个,我还能骗你不成?以前的水稻大约亩产一百二十来斤,新品种差一点都能有二百斤产量,照顾的精心,更是三百都不止,以后说不定米面会降价哩!”真降价,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毕竟衣裳能省,饭却是每天都要吃的,如果能少花钱吃到饱,当然是好事。

    “背井离乡的, 肯定得要点利益才能驱动,多半也是没家没落的才愿意过来,换成是你,愿意抛弃现在的一切跑去江南吗?”最早开口的市民挤兑他,“怕是舍不得吧?”

    林屿也同样一笑,并且换个一个更加亲近的称呼。

    看称的老汉揉了三遍眼睛,颤颤巍巍的报数:“一共,一共三百斤!”

    回到暂住的小院后,林屿突然觉得自己该去买个大院子,并且还要布置成家的模样。

    第二百一十章

    林屿一时没想起到底是哪个案子,静静听着。

    每个人的出生新手村都是随机的, 运气好的投胎到富贵繁华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只要勤勤恳恳做事, 最差也能混个温饱,运气不好的投胎到了苦寒酷热地带,就是从年头忙到年尾,还要勒紧腰带, 勉强过日子。以前玄州就是这样的地方, 土地不算肥沃,白天热的要死, 晚上就温度骤降,以至于玄州人民养成了早穿棉袄午穿纱的习惯,以适应气候。

    “谢了,师兄。”

    众人灼热的眼神汇聚到那些凌乱散落的谷子上,此刻谷子在他们心中不亚于救人性命的灵丹妙药。有人哭有人闹,甚至还有跪地哭泣的。

    “以后会变成粮仓吧?”信王的面前,似乎已经出现了谷满仓稻满船的景象。

    不过青年话锋一转,表示这种方法等到实验成功后,会把方法按照批次,一点点告诉所有人。关系到自家饭碗的问题,大家立刻聚精会神瞪大眼,伸长脖子等着看效果。

    作者有话说:

    “当然是真的,不过,嘿嘿嘿,想要去看也是要走门路的,你,加油!”这人得意的笑着,他因为小舅子的关系,抢破头这才拿到这个机会,当然要炫耀一下。

    “你要是不信,就等着,这几天不是大晴天吗?衙门也贴了告示,让所有人去围观看稻米收获,现场收割现场收割,这总做不了假吧?”

    反正也不会更糟,对吧?

    “当初那项粮仓贪污案子,真相已经查明了。”

    那人只是嘿嘿直笑。

    林屿接话,“温差虽大,但对这种品种影响不大。”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