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2)
林屿看到她手里的包袱一拍脑袋,哎呀!衣服做好了忘记去取了!他忙去开门,“怎么劳动您送过来?该我自己去拿的。”
“笨!这是在阴干,不是晒太阳!以后就不用每次都揉面!多省事!”赵康安接话,“这样的法子市面上还没用,要是卖出去得值多少钱啊!”他扳着手指头算。
林屿倒是从他们的闲聊里听到后,赵康安的娘亲,是南边商户家庭的庶女,家学渊源,赵康安对于数字敏感,还会打算盘。此刻他围着竹竿子来回转悠,不停的点头,显然觉得这是一笔绝好的生意。
新鲜的挂面获得一致好评,胡婆婆说面条不错,汤色清亮,还不会糊锅,优点很明显。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但这样也够了。
“这事我听到了也当没听到,出了门老婆子可什么都不晓得。”
毕竟没那个条件嘛,林屿还打算存钱重新把屋子翻修,他打听过,主要是砖瓦不好买,如果砖瓦好弄的话,请几个附近的泥瓦匠,再让同村的帮忙打下手,修屋子就能搞定。
林屿难以置信:“啊,就这也值得保密吗?”是个厨师只要一尝就知道里面加了什么,还保密?这不是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两位数存款,多此一举吗?
胡婆婆欣然点头,她正要提这个。
胡婆婆不以为然:“要不然呢?你以为前些日子隔壁下河村豆腐坊几兄弟分家闹事,又是为了什么?家家都会做豆腐,配方人人都知道,可中间细微差别决定了豆腐的口感,就为了这点,那几兄弟还闹个不停,各个都觉得自己吃了亏,可见配方的重要性。”
她改衣服的时候,林屿就在堂屋里继续揉面,既然挂面的味道已经经过验证,接下来就要看存放时间,没放防腐剂的情况顶多就是一个月。
吃完面条,胡婆婆开始询问衣服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她裁剪时留有余量,不合适的地方缝几针就改了。
四小只叽叽喳喳,赵康平嘴巴最快,好奇问,“大哥,这个面条还需要晒太阳吗?”他已经改了口,把阿兄换成了大哥。
林屿于是把孩子们喊了出来,让他们自己进屋去试衣裳,自己领着胡婆婆在堂屋坐着,还上了大麦茶。
现在的茶叶不仅贵,还喜欢往里面加各种名贵香料,什么葱姜胡椒茴香的,整个一混合茶叶汤,林屿欣赏不来还买不起,于是自己炒了麦子粒碾碎,当做待客用的茶水。
林屿每次做手工艺出去卖,有时订单多忙不过来,就会拜托胡婆婆做零件,胡婆婆早就摸清制作工艺,但是这么多年来,市面上从来没有流传出去或者有仿冒品,就晓得胡婆婆的人品很可靠。
“就是口感跟平时吃的不一样。”胡婆婆砸吧嘴,回味着。
揉面是个机械工作,出力气就行,林屿一边揉就一边走神,因为做事袖子是挽起来的,他自己的衣裳也短了一截,正是长个子的年纪,衣服穿几个月就不合身,他也没有立刻更换。
“因为加了一点碱面,会有一点味道,但是方便干燥。”林屿这么说。
他们齐心协力把切好的,半长不长的面条挂在洗了三遍的竹竿上,下头用簸箕接着,第一次的挂面就这么做好了。但手工擀制的面条没有机器压制那么厚薄均匀,有的大有的小,林屿只能安慰自己,全当做的是宽面了!宽面也是一种时尚!
“林屿又在搞什么新鲜玩意儿?”篱笆外传来女声,胡婆婆站在门外,手里拿着包袱,好奇的看。
“不过现在还没成功呢,说这些都早了。要是胡婆婆今天不忙,不如留下来尝尝味道。”
林屿回头对着希希露出一个笑容,然后继续解释着:“这个是挂面,如果我做成功了,应该能存放一个月。”没加防腐剂的食品,能放这么久就很方便了。
第六章
一时之间,屋里安静下来,只有衣袖摩擦声。
如果能够照顾胡婆婆,林屿是很乐意的。
“我正好出来走走,一把年纪也不能光待在屋里啊。”胡婆婆露出慈祥的笑容,“而且衣裳要是不合适,我正好给改了。”
“我当然相信您了,婆婆。”林屿做了一个闭嘴的手势,保证自己以后不会乱说,胡婆婆这才满意的点头。
胡婆婆一拍大腿,“这个办法好啊!老婆子也觉得每次揉面麻烦,要是做成了,老婆子愿意出钱买。”
胡婆婆一愣,带着难言的笑容:“你啊你,嘴巴也忒快了!这样的秘方难道不该留给家里,传给后人吗?”
“胡婆婆你一直这么照顾我,说什么买不买的见外话,每次做面条多做点就行了。”林屿笑着:
林屿心想,赵康安肯定没听过现代的一句话,叫穷人买不起,富人用不上。不过别打击孩子思考的积极性,等他自己多看看就明白了。
胡婆婆喝了几口茶水,迫不及待问起面条是怎么回事,林屿老实说因为每次做饭太麻烦,自己正在琢磨省事的法子。
因为是第一次做,林屿没敢多弄,只做了一盆,万一不成功就成浪费粮食了。
挂面就放在屋檐下阴干,现在温度适宜,差不多第二天就干透了,林屿摘下面条放进篮子里,打算先尝尝味道,如果不好吃他还要继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