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1/1)

    “来人,去汪府查证。”晋帝立即下令。

    第37章 急报

    很快便有御林军前往汪府, 根据许盎给出的信息找到了书房后的暗室,里面果然放着成箱的金银财宝。

    望着御林军抬进殿内的大量金银财宝,汪海被吓得当场晕倒在地。

    “来人, 将这贪官削官下入死牢, 汪府上下皆流放边疆永生不准离开,汪府所有钱款收归国库, 即刻去办。”

    晋帝一声令下,立即就有御林军冲进来将其二人拖着出了大殿。

    赵彦辰狠狠的松了口气,回头看了一眼张阑之, 难得的朝他笑了。

    那些方才追随汪海的官员登时都闭了嘴,再不敢露头出声,唯恐下一个被开刀的是自己。

    没了嚣张跋扈的汪海,大殿之中气氛都好了不少, 便有言官斗胆谏言, “陛下,这罪人汪海已然伏法, 六部尚书之位空缺,理当选出新的尚书来接替。”

    此话一出, 众人皆面面相觑。

    唯有赵彦辰与张阑之二人站的笔直, 不曾交头接耳。

    今日总算是扳倒了汪海, 晋帝心情简直好的不能再好,他抬手敲了敲龙案,慵懒的道:“爱卿所言极是, 不过,这尚书一职朕还须思量一番, 今日朕也乏了, 诸位爱卿退朝吧。”

    说完, 他便起身离开了,众大臣随后也有序的离开了大殿。

    赵彦辰与张阑之一同穿过宫内甬道,踏出宫门口后不久,忽听闻身后传来鼓掌声,那人语气半是调侃半是嫉妒。

    “二位大人可真是配合的极好,扳倒了汪海,往后这六部可是你二位的天下了。”

    不用回头,他们两人便知道说话的人是谁,除了侯府世子司镜,便没有第二人了。

    此人算是京城贵胄里面最为出类拔萃的,便是因为如此,他平日里与人说话总是趾高气扬,经常不将人放在眼中。

    这会儿叫住他们,恐怕是没什么好事。

    “此言差矣。”赵彦辰转过身,对司镜道,“世子还请慎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晋朝里里外外都属于陛下,何来我们二人的天下?”

    “这话若是被有心人听见怕是会引来杀身之祸,世子方才那句话我们就当未曾听过,刑部还有事要处理,先行告辞。”

    “慢着。”司镜脸上的笑意淡下来,他快步走到赵彦辰跟前,挡住了他与张阑之的去路,讪笑道,“本世子就是随口一说,赵侍郎何必当真,眼下你们二位成了亲家,办喜事时可要记得请本世子过府吃酒。”

    “那是自然。”赵彦辰看了一眼张阑之,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遂双双异口同声的道,“部里还有事需处置,与世子就此别过。”

    他们本来就不想与司镜走的太近,因为近日司镜频繁与二皇子接触,这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晋帝对拉帮结派之事深恶痛绝,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与他走的近怕是会引火上身。

    哪知,拒绝之意都这般明显了,司镜还是不肯知趣离开。

    反而又向他们二人靠近几步,忽然一改先前的漫不经心,十分严肃的压低声音道:“汪势一党土崩瓦解实乃朝廷幸事,鉴于你们二位在大殿之上的表现,二皇子决意拉拢你们为其府中幕僚,遂让本世子与你们通气,二皇子说了若是愿意站在他这一方,往后定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这是□□裸的拉帮结派,晋帝现在正值壮年,皇子们竟然开始私下拢权。

    闻此言,赵彦辰与张阑之惊诧不已。

    朝廷权势之争这样的浑水不是他们这种人物能够淌的,赵彦辰婉言拒绝,“还请世子转述二皇子,朝廷一应事务皆有陛下一人裁决,我们都是朝廷命官自然是要为陛下效力。”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完,只看这司镜能不能听懂了。

    “好,本世子知道了。”司镜冲他们点点头,又恢复了漫不经心的态度。

    “那世子请便,我们便告辞了。”赵彦辰与张阑之朝司镜颔了颔首,两人一同阔步离开。

    司镜站在原地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看着决绝离开的两人背影,双眸染上阴鸷。

    赵彦辰二人刚走不到半刻钟,便见信使策马扬鞭而过,卷起阵阵砂砾。

    张阑之回头望了一眼那人的背影,呢喃道:“这情形,怕是有事要发生。”

    “不用想了,有事陛下定会通知我们面圣,先想想你与我妹妹的婚事该定在哪一日为好。”赵彦辰拂了拂衣袖上染上的薄薄灰尘,淡淡道。

    谈起这事张阑之便来了兴趣,“日子我倒是算好了,十二月十五日乃是黄道吉日,宜嫁娶,赵兄你看如何?”

    赵彦辰默默算了算,十二月十五日大婚,那么温宴还要在府上住一个多月,置办嫁妆喜服等一应事物也得需要时间,一个月足够了。

    “那便依你的。”

    “好。”张阑之欢愉道,“对了,赵兄我还有一事要与你说。”

    “说吧。”赵彦辰重启步伐,缓缓往前走着。

    “我家中没有亲人了,大婚那日也没有高堂在,我怕委屈了晏晏,便想着请待我如母亲的宁伯母来府上充当一回高堂,不知这样做合不合适?”

    “就是那个宁安的母亲?”赵彦辰问道。

    他倒是知道这个人,去岁办案时在户部见过,听说他与张阑之一同来的上京。

    张阑之点头,“是的,她待我极好,是个十分温和的人。”

    “既然你都这般说了,那便如此,你着手去办便好。”赵彦辰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答道。

    他想不过是做次高堂,有何不可的,应了便是。

    “多谢赵兄体谅,那我这几日便派人去办。”张阑之的心情几乎飞到了云霄之上。

    只是乐极生悲,喜悦之意还未存留片刻,便迎来了棘手之事。

    他们二人刚刚走到刑部门口,便听得后面有人掐着嗓子唤道:“二位大人,请留步。”

    这尖锐又阴柔的声音一听便知是谁,晋帝身边的大太监闫川。

    一般他出现,定是有大事要办。

    张阑之与赵彦辰忙转过身望去,便看见闫川一手拿着拂尘,另一手拿着一道明晃晃的圣旨。

    他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对着他们二人道:“赵侍郎张司长接旨。”

    赵彦辰与张阑之忙提袍跪地,“臣接旨。”

    闫川打开圣旨大声念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接淮南急报,淮水一带发生罕见的严重秋汛,房屋倒塌数间民众流离失所,朕忧心淮南子民,遂派赵卿与张卿前去主持抗灾事宜,务必将此事办好,即刻启程不得有误。”

    “臣等领旨。”赵彦辰将圣旨接下,同张阑之一起站起身来。

    这时,闫川忽然朝二人倾身,低声道:“二位大人,这次定要将抗灾事情处置好,回来陛下定会论功行赏。”

    赵彦辰不动声色的应声道:“还请陛下放心,我们二人这便身前去淮南。”

    这事其实有些奇怪。

    本来这种天灾之事是需要工部去办的,现在这事情落在一个刑部尚书和一个吏部司长身上,可见这其中定有猫腻。

    只是,作为臣子,君有令,臣不得不从。

    “嗯,去吧,等你们的好消息。”闫川挥了挥拂尘,转身离去。

    待他走远,赵彦辰蹙着眉头对门口的护卫道:“去赵府跑一趟,告知小姐本官要去淮南办差,让她在府中待着,哪儿也不要去。”

    此刻他俨然没有方才的那般淡然。

    “是,大人,卑职这便去。”

    交代完毕之后,他们二人直接上了备好的马车。

    张阑之其实是想临走时再见见温宴的,奈何怕耽误事,也没去成。

    马车跑出去几十里路后,张阑之见赵彦辰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想着说些什么缓和一下气氛。

    他笑着道:“赵兄不必担心晏晏,她那般懂事,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闻此言,赵彦辰猛地掀开眼帘,盯着张阑之。

    他想,他怎么可能会担心那个女人,真是想多了,他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情绪有些低落而已。

    大抵是因为临时去办差,办的还是一件棘手的差,让他担心办不好吧。

    “怎......”赵彦辰否认的话到了嘴边,忽然又转了个弯,“你说的对,她确实很懂事。”

    只要她不乱跑乖乖呆在府上,不扰乱他的计划就好,其它的他都不指望。

    ......

    温宴接到兄长出去办差的消息后,她着急忙慌的去琼华院收拾包袱,想着给他准备些衣裳和盘缠,哪知收拾到一半,就见荔枝从外面跑了进来。

    “小姐,不用收拾了,大人已经走远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