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8(1/1)

    萧钰:“思安侯的封号难道还不明显吗?”

    南诏被攻破之后,南诏王处死,当地盘枝错节的四大家族烟消云散。

    唐清在西秦的威望甚至要高于西秦王,大周怎么可能敢用他。

    唐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又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萧大人有几年没来过幽州了?”

    “好多了年。”萧钰的手指捏住了玉佩,指尖泛白。

    确切来说是自幽州被大周夺回后。

    唐清露出意味不明的笑容,“真是可惜了,我听闻大周改良稻种,幽州也可种稻,江南更是实现了一年两熟。十年前途径幽州,还是赤地千里,现在真是天翻地覆。”

    谁能想到,北燕治理下的不毛之地,换了主人竟焕发出生机。

    萧钰也不回避,“草原不擅治民,你应该知道。”

    莫说是北燕做不到,西秦不照样。

    草原牧民的粮食都要靠边城的互市,从大周购入。

    幽州本就是从中原夺来的,北燕不思治理,向来只顾劫掠,自然是越发破败。

    这是事实,没什么好辩驳的。

    “不过太后是有远见之人,已经着手治民了。”萧钰补充道。

    唐清摇摇头,“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萧大人觉得我在大周虚度光阴,你我当初齐名,可你又在北燕做了什么呢?”

    唐清晃了晃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

    “萧大人五年了,陪着太后争权,有意义吗?”唐清反问。

    他承认萧太后是优秀的领导者,北燕的改革也是卓有成效。

    但旁边有更加出色的人做对比,这个成绩便相形见绌了。

    如今萧太后是扶起了幼子,大权在握,和北燕的顽固派斗争占据了上风。

    可往后呢,幼子再小终有长大的一天,届时再政变一次不成。

    政变再温和,都是权力的重新洗牌,想要恢复正轨,都需要时间。

    但飞速发展的大周会等一等,给北燕时间吗?

    萧钰沉默半晌。

    唐清还在火上浇油,“萧大人觉得自己很清醒,很充实?”

    萧钰望向唐清,“你真的不来北燕?”

    唐清收敛了笑容,“北燕有你一人就够了。”

    他视萧钰为对手,凭萧钰的能力,本不该困在政治斗争中。

    北燕太小了,萧太后和萧钰就已经足够拥挤了。

    萧钰心中叹息,却知唐清心意已定。

    “今日多谢你提点。”萧钰将铜牌向他推了推,“改日有难处,北燕萧氏定会尽力相助。”

    这次唐清没有推辞。

    萧钰起身,“告辞。”

    唐清抚摸着铜牌上的花纹,在萧钰转身离开的时候说道,“你该让萧太后亲眼看看大都。”

    萧钰没有停下。

    但唐清知道他听见了。

    “唉。”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萧太后若还将大周的和善当作畏惧,小看了这个劲敌,就是大错特错了。

    太极殿。

    大周近来风平浪静,陇西的粮草已经由钦差大臣押送,送到了当地。

    先前所担忧的蝗灾,也被经验丰富的裴大人,靠蝗虫趋光的特点,用火按死在了萌芽中。

    于是今日的早朝格外安静。

    叶敛处理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临退朝之时,提出了一个事。

    复鸣学宫要招收女学。

    叶敛:“既然女子袭爵,也不可做寻常闺秀教养,该有的规矩总要学。”

    朝臣既然都被迫接受了女子袭爵的圣旨,现在不过是个女学,没什么必要反对。

    反正他的枕边人都被圣上“收买”了。

    想想日益“凶悍”的正室,朝臣的泪往心中流。

    叶敛继位不过六载,风气却是大改。

    先帝在位时,喜好风雅,兴致浓时,甚至“与民同乐”,是汴梁繁楼的贵客。

    繁楼便是汴梁首屈一指的青楼。

    上行下效,有先帝做“榜样”,御史谏官也不敢弹劾官员狎妓。

    官员没了顾忌,纳妾狎妓之风盛行。

    可叶敛继位后,裁撤大批官员,御史谏官更是都换成了“刺头”。

    莫说逛青楼,妻子受委屈回娘家都要被参个“家事不宁”,“立身不正”。

    要是敢宠妾灭妻,御史谏官简直能一起跪在太清殿,轻则扒掉一层皮,重则罢官。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朝臣对正室都变得格外尊重。

    正室有了人撑腰,地位稳稳上升,自然是生活滋润。

    她们清楚丈夫是为了前途,也不生气。

    相反,她们竭力让丈夫相信,圣上不喜欢贪图美色之辈。

    “你看圣上的心腹重臣,有几个是满屋子莺莺燕燕的。”正室理直气壮地“洗脑”。

    陈国公年纪大了守着老妻暂且不谈。

    韦瑞只有一个妻子安排的通房,徐尚有两个妾室,裴大人有一个妾室。

    剩下的钟离微、邱挽卿、何钦等等,都是只有妻子一人。

    更不要说圣上身为一国之君,至今都守着皇后,皇后有孕也没选秀,宠幸妃嫔。

    正室反问,“比圣上还好美色享受,圣上岂敢重用?”

    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

    圣上还怕你□□熏心,耽误事呢。

    韦瑞等人的例子在前,朝臣不得不信。

    越被整日念叨,越发觉得有道理。

    不然圣上几次大换血,六部的尚书侍郎几乎换了个遍,唯有户部的胡大人,作为前朝旧臣,还安安稳稳地坐在尚书的位置上。

    往日人人都笑胡大人抠门,连个小妾都养不起。

    现在嘲笑胡大人的人不知去向,胡大人成了最后赢家。

    真不知道是谁笑谁。

    仕途越往上走越是艰难,想想日后自己若因为“家风品性”导致逊色于竞争对手,朝臣怄都能怄死。

    不就是少纳几个妾室,总比没了前途好。

    种种因素叠加,有了如今的局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