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1/1)
江南西路,邵阳府,知行书院。
书童不急不缓地穿过择星湖的廊桥,前方湖光山色之间,一个飞檐翘角的亭子赫然屹立湖中。
亭中,一位身着青色儒生长袍的中年男人正独自对弈。
“先生,苏家族长求见。”书童躬身道。
男子貌不惊人,但自有一股文雅之气。
崔翰抬头,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豪富的苏家求见……
“贵客来访,本不可推辞。”崔翰顿了顿,“但今日不凑巧,拒了吧。”
说着,崔翰将黑子落在棋盘上,露出微笑。
苏家既是求见,却连提前告知,发个帖子都不会,这是在侮辱谁。
崔翰摩挲着微凉的棋子,苏家这是在邵阳府横行霸道习惯了,连规矩都不懂。
书童对自家先生拒绝苏家族长也不惊讶,安静地退下。
先生不慕名利,冰清玉洁,苏家炙手可热又如何。
今日先生精心棋道,就是知府大人来都不一定见。
然而书童备受推崇的崔翰,心中却没有面上一般平静。
崔翰将棋子扔进棋篓,眼神一暗。
苏家是吗……
江南文风鼎盛,邵阳府更是其中翘楚。
大周四大书院之首的知行书院就坐落于邵阳府。
知行书院被称为“小国子监”,江南大半举子出身知行书院,从书院中更是走出过无数进士高官。
堪称江南学子的圣地。
知行书院有如此成绩,自是少不了大儒学者。
崔翰就是其中翘楚。
少年成名,五岁读经,十九岁中进士。
可以说,要是没有钟离微珠玉在前,崔翰便是当今的第一君子。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
钟离微的光彩如皓月当空,众星闪烁如何能敌。
饶是崔翰也不例外。
钟离微一路从翰林院、外放为官、选调入汴梁、入宰相府,成了如今的钟相。
崔翰却是走了另一条路。
初为同安县县令,而后拜师大儒卫翁,辞职讲学,教育育人。
此后不求仕进,振兴知行书院,著书立说,成为一方大儒,才名远扬。
虽比不得钟离微,但在江南也是鼎鼎有名。
叶敛早就使暗卫查清暗中使手脚之人。
苏家为首的高门就这样浮出水面。
自此,暗卫就一直盯着高门,尤其是苏家。
江南的苏家族长无缘无故拜见知行书院的大儒,必有所图。
暗卫贴心地将崔翰的事情一并调查,密折中就包括崔翰的行踪。
以及崔翰近些年呕心沥血的著作《四书集注》等。
叶敛翻阅书籍,若有所思。
崔翰之名确实名不虚传。
崔翰师承卫翁,总结前朝儒学思想,以研究儒家经典义理为宗旨,形成了庞大的义理之学。
简称理学。
气理论、动静论、格物致知论,以及最重要的人性二元论。
叶敛将崔翰的《四书集注》等书从头到尾看了个遍。
大概能明白了苏家的意思。
“原世界的脉络原来这么早就有预示了吗?”叶敛心中感叹。
原来的世界,崔翰的出场要更靠后。
难怪原身这个短命皇帝没有印象。
戎狄肆虐,原身心竭而亡,无子。
趁此大乱,北燕长驱直下,占据半壁江山。
宗室在南方拥立真宗敬王孙继承皇位,苟延残喘。
在此时,理学开始兴盛。
第57章 回汴梁
理学受推崇,和时代息息相关。
大周偏安一隅,为稳住对半壁江山的统治,不得不加强思想控制。
理学在政、教两方面的功能,无疑迎合了君主的喜好。
无论是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抑或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人性之说,对维护封建统治、强化封建礼教都有重要作用。
所以倍受君主的重视和推崇,被奉为正统思想。
而后更是不断强化,由建立在自觉原则上的道德规范,变为强制接受的律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女子首当其冲,成了最大的炮灰。
“贞洁烈女”、“贞节牌坊”、望门寡等等,女子的地位一贬再贬,彻底成为男子的附庸。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大周过后,王朝虽然波折前进,偶有盛世出现。
但腐朽的封建制度终究在走下坡路。
越是强盛的王朝,越开放。
走下坡路的时代,才会钳制思想,妄图维持住旧日的辉煌和尊荣。
正因如此,叶敛一直认为经过自己这只蝴蝶,理学应该扇没了。
他着实是低估了历史的惯性。
苏家想要借理学攻击钟相,算盘打得响。
众所周知,钟相千金婚事不顺。
钟离熙这次更是去了灾区,与灾民同吃同住。
这在门当户对的家族来说,已经算是“不安于室”。
要是理学传扬开来,钟离熙简直是“大逆不道”。
理学可是提倡女子除父兄丈夫外不见外男,发展魔怔的后期,被异性无疑碰到胳膊,都要砍下胳膊以示贞烈。
畸形到贵族女子以脚不着地为荣,缠足,出入由壮妇背着。
那不是矜贵,而是残废。
钟离熙赈济灾民哪能有这么讲究。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