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1/1)

    若不是叶敛“生财有道”,北燕开战,大周都没有粮草可用。

    不趁此机会,将新帝的锐气打掉,等大周缓过气,被动的就是北燕。

    燕帝年事渐长,对权力抓得紧,却没有老糊涂。

    正因如此,思虑再三最终同意了萧钰的出兵计划。

    书中原主即位,便是面临比这还糟的局面。

    两国出使,试探出大周内里空虚,戎狄大军压境。

    府库无银,原主无法,被迫加征湖广赋税。

    此例一开,如饮鸠止渴。

    北方戎狄未平,南方百姓起义又起,顾此失彼,国势渐崩。

    但现在不同,经过叶敛持之以恒的努力,两国实力相当。

    纵使被称智者的萧钰也想不到,叶敛本人就是最大的bug。

    小小的玻璃撬动局势的变化。

    大周的粮草还是北燕赚来的钱所购。

    等萧钰发现,事情已经来不及。

    神庆七年八月二十一,北燕避呼城,拓跋护率军进犯上谷和渔阳两城。

    守城将军韩息国率军七千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

    北燕小小的胜利证实了泾州布防图的可靠性,欢喜鼓舞。

    拓跋护一改在汴梁时的低调,放言“一月之内直取泾州”。

    虽有萧钰劝阻,拓跋护不以为意。

    北燕大军转袭“薄弱”的平城。

    “突袭平城,克盐城,反包围上谷,据汴梁仅有千里,北燕铁骑将无阻碍,中原唾手可得。”

    这是拓跋护的计划,堪称大胆。

    避开大周守备森严的呼城,声东击西,攻击最薄弱不起眼的平城。

    依照泾州布防图,平城偏西,据汴梁最远,防范最松,定能出其不意。

    萧钰皱眉看向五皇子,“殿下要移云中将士,速攻平城?”

    “智者觉得有问题?”

    “太着急了。”

    萧钰能理解五皇子急于立功的心情,但云中是幽州门户。

    据情报平城守军五万,倚借城池,北燕十万大军已经足够,何必抽调云中将士。

    “智者胆子太小了。”拓跋护讽刺道,“大周军队集中于呼城,据云中甚远,当务之急是攻下平城,否则朝中又有聒噪之人攻击本皇子。”

    萧氏以智者为首,但内部不都是团结。

    大阏氏身边就聚集了一部人萧氏支持者。

    正因如此,五皇子看萧钰也不像之前那般亲近。

    谁敢肯定萧家不是在分散实力,两家压宝。

    拓跋护是军中主帅,一意孤行,萧钰劝不住,终究还是集聚了十八万大军。

    五万对上十八万,平城似乎囊中取物一般轻易可得。

    萧钰心中却有些不安。

    陈国公向西移驻平城,同时车骑将军白伍出兵云中。

    白伍向东北闪电疾行,每人二马换乘,一日夜急行军八百余里。

    云中地区的西南角——高阙,一万精骑突降,朝北燕守军发动突然袭击。

    昨日还在呼城的大周军队,近日如幽灵般出现在高阙。

    而三天前高阙两万兵马离开。

    关门大开,大周军队势如破竹,拿下关隘,三千神机营将士,斩首两千,尽得畜产辎重。

    等白伍中军赶到时,前锋神机营校尉邱二孬已经换好了高阙城楼的旗子。

    拿下高阙,割裂云中地区和幽州的联系,东方的榆西和灵昼成为孤城。

    周军大败北燕,拿下高阙、榆西、灵昼三城,云中已复。

    接连三天,汴梁飞驰的马蹄声传响朝堂内外。

    云中如同一把利剑,将大周的军队狠狠插入幽州地区。

    圣上下令,准汴梁开夜市三日,通宵达旦,欢庆大周胜利。

    汴梁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收复幽州是先祖都未完成的愿望,在本朝看到希望!

    皇宫中和门外,数千国子监学子带领数万汴梁百姓,高呼“陛下万岁”。

    欢腾的气氛之中,昌平侯府被围。

    昌平侯府搜出通敌信件,人赃俱获,全府押入昭狱。

    当天,昌平侯府的大门被臭鸡蛋和烂菜叶埋住。

    “太后娘娘来了。”

    成德低头,谦卑地通传。

    先帝的亲眷,圣上说下昭狱就下昭狱。

    通敌叛国之罪。

    完全没给先帝面子。

    再联想云中地区的胜利,众人对陛下的心计有了新的认知。

    叶敛倒是淡定,丝毫不担心太后的兴师问罪。

    “请母后进来。”

    早在查清昌平侯倒卖军粮后,昌平侯府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萧钰在平城看到军容肃整的大周守军时,心中便一个咯噔。

    等陈国公出现,骄傲如拓跋护也察觉到不对。

    云中全军覆没!

    军报传来当日,坚守平城的大周军队主动出击。

    一箱箱的新式火器有了用武之地。

    陈国公亲自督战,火铳火炮齐发,声若惊雷,烟雾弥漫。

    第31章 和离

    太清殿,太后和叶敛相对无言。

    终于,太后出声了。

    “皇帝,你想要做什么?”

    太后的声音听得出疲惫。

    她这一辈子过的艰难,如今坐到太后的位置,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崇宁长公主和梁家。

    尤其崇宁长公主。

    “哀家对不住崇宁,”先帝要选公主嫁到昌平侯府,梁皇后空有尊荣无宠,连累崇宁公主不得先帝喜爱,“崇宁心疼哀家,告诉哀家她愿意嫁给昌平侯世子。”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