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1)

    和先帝子嗣凋零不同,仪亲王完全是另一个极端。

    后院女子众多,膝下有十九个儿子,女儿更是数不胜数。

    正因如此,先帝这才在仪王的儿子中挑选嗣子。叶敛正是仪王的十一子,也是嫡幼子。

    仪王妃在生叶敛时难产身亡,仪王此时膝下已有十个儿子,嫡子庶子俱全,对这个出生便丧母的儿子也没什么关怀之心,只是托后院之人好好照顾。

    女人多,是非便多。

    叶敛有嫡子的身份在,却无人护着,能在后院平平安安活到十岁,多亏了仪王妃留下的心腹护着。

    原身也是惨,在仪王府便是小透明,被接进宫,身边熟悉的人一个都没有,还是一个更惨的小透明。

    仪王在叶敛被立为皇子后,曾想改善两人关系。

    原身自小缺爱,年纪又小,仪王刻意的关怀卓有成效。原主即位后,曾想加封仪王为“皇考”,也就是父亲,直接使得和太后的关系越发恶劣。

    仪亲王看着端坐上方的皇帝,嫉妒的心变淡,忽然觉得有些陌生。

    皇帝似乎忘记了自己出身仪亲王府,屡次抬举太后母族和长公主姐姐们,完完全全将自己当作了先帝亲子。

    仪亲王越想越恐慌,他这个悠闲王爷能在京中有现在的面子,有八成是因为新帝。

    若是新帝不认他这个生父,甚至想起当初在王府时的冷待。

    仪亲王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钟离微看着太后和陛下配合默契,露出欣慰的笑容。

    先帝之后,朝臣已经将皇帝的底线一降再降,现在遇到一位厉害、不拖后腿的君主,已经想要“热泪盈眶”了。

    “为贺陛下继位,北燕特赠雪狼一只,祝大周皇帝安康。”

    拓跋护伸手一挥,一个巨大的兽笼被抬上殿。

    红色的幛布揭开,只见笼中的雪狼凶猛的向外一扑,爪子向外伸,嘶吼着。

    “啊。”

    宫宴的各位大人被这种变故一惊,惊呼出声。

    陡然间慌乱。

    拓跋护见到这场面终于露出一个真心的笑容,“众位大臣不必害怕,此雪狼被我北燕勇士所俘,不过是现在麻药过了,略微精神了些。此笼为精铁所制,断不会让它跑出来的。”

    北燕的官员流露出不屑。

    被吓到的官员和女眷听到这话的脸色更不好看了。

    “大周不比北燕草原宽广,有如此猛兽。北燕逐草而居,不愧多悍勇之辈。大周沃野千里,打理土地免不了更依仗智力。”

    “北燕勇士名不虚传,大周狩猎大都借助弓箭,只是不知工部的武器用在这畜生身上使不使得。这样怕是无法活捉,自是比不上北燕勇士。”

    拓跋护显然小看了大周文官的嘴,你嘲讽我胆小,我才要暗讽你北燕蛮荒之地,脑袋空空,空有武力。

    而且武力还比上我们造出来的武器。

    叶敛看着底下的文臣一个接一个地“阴阳怪气”,心情颇好。

    在钟离熙忍不住偷偷观察自己的时候,还好心情地回了个微笑。

    毕竟是钟相的女儿嘛,朝中政务还要有钟相处理。

    人家亲闺女因为自己经常见不到父亲,想看看自己也正常。

    第14章 枢密副使

    陈国公府出席宫宴已经侧面表示了和新帝关系改善。

    然而,大年初一那天,陛下旨意“陈国公李达任枢密副使”,依旧震惊了汴梁权贵。

    先帝和陈国公府私下弄得僵硬无比,陛下身为嗣子,在先帝驾崩不到周年之际便重新启用陈国公。

    这岂不是暗示了先帝的错处。

    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朝臣看来,这便是抓住了把柄。

    他们大概忘了,陈国公的声望从何而来,陈国公府闭门十几年,先帝可曾在大面上为难过?

    当然,即便内心清楚,他们大概依旧会掩耳盗铃。

    朝臣和皇帝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

    已经拿到手中利益,再放回去那岂不是“割肉一般”。

    李达性情刚直,治军严谨,在民间名声极好,勋贵中却格格不入。

    他担任枢密副使,谁又能胜任枢密使呢?

    现任枢密使正是昌平侯。

    先帝生母张氏便是出身昌平侯府。

    昌平侯府早年间便没落下来,只是运气好,张氏进宫后生下景宗唯一的儿子,母凭子归,从小小美人晋为德妃。

    先帝即位时,昌平侯府已降为伯府,后在先帝提拔下重新升为侯府。

    可惜先帝扶持昌平侯府一腔心意并没有起作用,昌平侯府烂泥扶不上墙,便起了歪心思。

    先帝心软,在生母的哭诉下,纳了三位昌平侯府的小姐入宫为妃。

    然而,这次昌平侯府没了好运气,三位连一位都没怀上龙子,甚至公主都没生下。

    太后病逝之时,昌平侯府“天塌”的模样,让先帝起了恻隐之心。

    于是,崇宁长公主下降昌平侯府世子张启源,同时昌平侯升任枢密使。

    先帝时,军权握在皇帝手中,加上十几年无战事,枢密使这个职位更像是皇帝对母族的加恩。

    枢密使作为军部最高长官,手中虽无兵权,其他权力却不小。

    比如拨往各地的军饷辎重数目。

    昌平侯为人圆滑,又出身勋贵,相同的利益驱使下,很快结成同盟。

    钟离微核查军队名单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原因正在于这些勋贵认为枢密使昌平侯和他们在一条船上,狂妄自大,账目做的经不起推敲。

    空饷一事暴露后,钟离微曾在递交核查名单时和叶敛交流过想法。

    “陛下继位不久,昌平侯府身份特殊,若此时贸然发难,难免议论纷纷,污陛下名声。”

    “钟次辅放心,朕心中有数。”

    钟离微说得委婉,叶敛嗣子的身份注定会带来种种限制。

    原身当初掌权后,因为怨怼先帝,直接寻理由将昌平侯免职。

    结果造成群臣进谏,颜面大失。

    叶敛来这个世界并非系统的作用,而是世界意识误拉来的。

    他虽然不在意这些名声之类的,却不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他不发难,提心吊胆的不是他。

    等这些人按耐不住有小动作,直接一网打尽。

    没想到,火铳的出现,除了震慑戎狄外,震慑这些不老实的大臣效果更是显著。

    昌平侯得知陈国公出任枢密副使后便急得团团转。

    “他国公又怎样,不过是副使,你这个枢密使担心什么?”侯夫人韩氏不以为意地说道。

    昌平侯看了一眼整日只知珠宝首饰的韩氏怒道:“你这个出身小门小户的无知妇人懂什么!”

    韩氏娘家是皇商,家财万贯,为嫁到昌平侯府,光嫁妆韩家便陪嫁了一百万两白银。

    当时昌平侯还是世子,仗着有太子做靠山,还没娶正妻,院中已是莺莺燕燕一片。

    虽然没有庶长子出生,但昌平侯府显然一个“火坑”,门当户对的都不愿意将女儿嫁过去。

    这太子还没登基呢,昌平侯世子便如此浪荡,日后得势那还得了。

    无奈之下,眼看到了年纪,昌平侯府只能低娶。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