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1)

    “那就由你负责,其他人你看着挑。”叶敛也不客气,毫不犹豫地给权,当即封了袁崇一个九品的工部小官。

    工匠一生的追求是什么,莫过于改换门庭。

    袁崇一下子成为焦点。

    “一会儿我将材料的方子送过来,尽快搞好。”叶敛说道,“方子属于机密,参与的工匠明日起便搬入宫中,朕不会亏待有功之人。”

    这话自然是说给其他工匠在听。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为朝廷办事,工匠大都擅长明哲保身,能进工部,这些人的技术水平几乎是这个时代的天花板,即使帮不到什么大忙,有袁崇领着打打下手还是不错的。

    最起码进展快一些,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第3章 禁军

    叶敛来的突然,走也突然,制止想起身相送的工部尚书,说走就走。

    工部尚书:合着和我无关呗。

    “袁崇,陛下既已将事情交给你,本官不再多言,望尔等不要辜负陛下的信任。”

    被忽视的工部尚书不忘上官的威严,重复了一遍叶敛的意思。

    “陛下还是看重我们工部的。”工部尚书忍不住对侍郎感叹,就算刚刚身为尚书存在感薄弱,却也不是全无收获。

    有功就赏,唯才是任,陛下对官位倒是不吝啬,大气。

    看这重视的模样,那东西要是造出来,他们工部也能卖个好。

    当然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这就是后话了。

    工部侍郎并未跟着去,看尚书大人的模样知道不是坏事,心遂安定下来。

    等到工部的大人们走了,这些匠户立马将袁崇围起来,七嘴八舌的恭贺起来。

    袁崇的本事他们都清楚,他能说出“不难”意味这东西对他来说是真的“不难”。

    这岂不是最好的蹭功劳的时机。

    “袁贤侄,你爹和我可是好兄弟,共事几十年,你可不能忘了我这个长辈。”

    “还有我,袁大人,我们年纪相近,一起也方便。”

    “你去边,袁老头重病的时候可没见你这好兄弟帮一把,还有你们,圣上的事谁敢瞎掺乎,不想小命够不够折腾的。”一位老者一句话将众人的美梦戳醒,不着痕迹的护住了袁崇。

    袁崇赶忙上前扶住老人,“姜师傅您怎么来了?”

    “我不来你就没命了。”老人没好气地说道,“怎么才当上官就不让老头子来了。”

    “散了都散了,手头的事该忙忙。”毫不客气地将围观的人撵走,老人拽着袁崇就到了他的屋子。

    “那东西你真能造出来?”不是姜师傅不信任袁崇,相反袁崇作为姜师傅的徒孙,他再了解不过这孩子,“就算能也不要说得太满,你看那群人是不是都想把你生吞活剥了。”

    袁崇日后还要留在工部,说得太满,选谁都是得罪人。

    万一出现意外,这些人没准还反过来埋怨。

    姜师傅如今八十有余,侍奉过大周三朝君王,先帝时因为筑堤有功被封为从九品的工部主事,在这些工匠中最是德高望重,连侍郎大人都要给几分面子。

    人老成精,形容的就是他。

    他年轻时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无儿无女,只有袁崇的父亲死心眼,给他送了半年的饭,才被收为徒弟。

    袁崇的天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概是将心思全都用在琢磨各种难题上,格外不通人情世故,若不是有姜师傅明里暗里护着,早被赶出去了。

    “听到没有!”姜师傅一拍桌子,震得茶盏呯啷作响。

    “我给你揉碎了讲,我和你爹还指望你养老呢,你可别给我葬身皇宫。”

    “陛下性子很好,师爷您就别担心了。”心思纯粹的人第六感格外准确,袁崇小动物般的直觉并未察觉出陛下有丝毫恶意。

    得,还是没听进去。

    上位者的心思难以捉摸,在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保全自身不要想着依靠别人的仁慈,万无一失的法子是挑不出错处。

    这道理,姜师傅再懂不过,耳提面命地给袁崇灌输经验。

    ……

    顺利找到人才的叶敛对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更有信心了,武器已经有了,剩下的就是使用武器的人。

    “宣殿前司都指挥使韦瑞。”

    “宿主,冲冲冲。”子夜自从图纸过后,似乎是爱上了这种类似基建的“游戏”,比叶敛还要兴奋。

    大周都汴梁,周围百里皆是平原,易攻难守。

    为了护卫汴梁,京师驻军占全国总兵力的一半左右,剩下的厢军分布在边疆各路。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

    □□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忽略了愈发强盛的戎狄。

    “强干弱枝”岂能抵挡住凶猛的戎狄。

    这是叶敛知道大周军队分布后的第一想法。

    但当他看到全国军队总数后,他明白问题不止出现在分布。

    大周在□□时禁军、厢军共有37万人,太宗年间为66.7万人,等到先帝皇祐初年,军队竟达140万人左右。

    这么多兵力主要来自哪里呢?灾区。

    自□□起,凡有灾荒,皇帝便派人前往灾区招募兵士,分化瓦解灾民的反抗,避免起义产生。

    常年累积下来,现今大周全年五分之三的财政收入要用来供养军队!

    军费增长如此之快,加上北燕和西秦的岁币,府库能有钱才怪。

    兵是多了,戎狄大军加起来不过大周的零头,送岁币的却是大周。

    这些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要知道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兵力可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说句不好听的,大周几十万大军,十人围攻一人都够。

    叶然捏捏手指,手痒了。

    叶敛的想法韦瑞一无所知,和工部尚书一样,接到圣上的传召还有些懵。

    “不知陛下所谓何事?”韦瑞将荷包递给成德,想要打探一番。

    先帝议和后,汴梁数十年无战事,禁军几乎成了摆设。

    新帝怎么就盯上他了?

    人经历的多了总会慢慢改变,尤其从简入奢。

    成德一跃成为皇帝的大太监,不过数日已经有模有样。

    “陛下的心思岂是奴婢能够揣测,召见将军总归不是坏事。”

    知道不是自己哪里惹到陛下后,韦瑞松了口气。

    他这口气舒得太早了。

    韦瑞跟着圣上便出了宫,一行人微服到了禁军大营。

    见到韦瑞,大营守卫并未检查叶敛等人,便将他们放了进去。

    军营重地,岂能轻易放进外人。

    叶敛的笑容更盛了。

    一进营地,禁军并未在训练,相反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或是闲聊,或是睡觉。

    韦瑞见到这场景已经忍不住脸红了。

    这就是号称大周精锐的禁军。

    “大!大!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