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2/2)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长仪悄悄瞄了裴岚两眼,觉得还真是无巧不成书,这都能遇上亲戚。话说回来,如果裴岚他爹真的是那位方昀,算算辈分,这人的岂不是要比她大一辈?
——方昀。
长仪觉得莫名其妙,什么意思啊这,明明是他先提起的话茬,结果刚开了个头就闭嘴了,话都没说清楚,让她想接茬都不知道从哪里接起。
可不是,都成自家小堂叔了,能不认识吗?
不过阿娘说:“那时候,族内的权位之争已经初现端倪,若是小堂叔还在……如今的方家家主,未必能落到你舅舅头上。”
在阿娘的描述里,这位小堂叔秉性刚直,天资不凡,心性根骨皆为上乘,平时修炼也勤勉得很,故而被当时的家主破例从贫瘠小城的分家接过来,与本家嫡支的子弟一同接受顶尖修士的教导。也正是因此,阿娘和他才渐渐熟络起来。不过他跟其他人的相处可不大愉快,光听描述,这人和裴岚性子挺像,眼里都揉不得沙子。
“啊?就因为刚才说起奉节城的时候,你对那些事似乎并不陌生……”长仪被他问得有些傻眼,心说难道不是,或者不能明言?正要解释,却忽然发现前方的景象挺眼熟——长仪本以为这人会带他们逛逛城里有特色的坊市或者那座武馆,哪知道他竟然直奔城门来了,看样子还没有要绕道的意思,就这么带着两人径直走向验牒处。
那么大个家族,总有他看不惯的事,也总有看不惯他这样的人。
裴岚连眼神都没分过来一个,只简单应了声,接下来就又是叫人尴尬的沉默。
长仪就说那挺好,挺公正,不用像世家那样争得跟乌眼鸡似的。
长仪隐约有点印象。那应该是七八年前,阿娘不知收到了谁的传书,看完之后那脸色复杂得很,说不上高兴,可也不像失落的样子。她见状便好奇问了两句,阿娘却是立即使出御火诀把信给烧了个干净,最终也没说那上头写着什么,倒是给她讲了一个人的故事。
姓方?
再到后来,那人据说犯了族规,最终被打断筋脉逐出方家。具体犯的什么事,连阿娘都没听着风声,只打探到这处罚是族内几位大长老共同协商之后的决定,谁也说不好这里头有没有与他结过怨的。
“……”长仪心说这人怎么比柳封川还闷,“那你是加入了梓城的驻守仙门?哎不对,这地方有仙门世家么?”
长仪听到这些就头疼。别看道界里的修士个个都说自己超脱凡尘清心寡欲,实际上明争暗斗的事半点没少做。
她的表情顿时有些复杂。昆五郎察觉到了,凑过来就问:“认识的?”
如果此“方昀”便是彼“方昀”,那他应该是被逐出方家就隐姓埋名来到梓城,甚至连族氏都不要了,娶妻,生子,或许还与阿娘保留着点联系,柳娴会知道方家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她心里虽有不解,可见他面色冷肃,像是不愿深言的样子,便识趣地没有问下去,只暗自琢磨着这名字究竟在哪听过。
“听柳前辈的意思,你同时也在仲裁院担任职务?这样没关系吗?”
现在的唐家是这样,当时的方家也没好到哪去。
那人又是好一阵沉默,半晌才语焉不详道:“先父……原名方昀。”
又是世家权位的争斗。
长仪摸不准他的意思:“对……刚才做笔录时不是说了么?”
“嗯。”
那人据说是方家的旁支子弟,跟阿娘他们的关系隔得有点远,逢年过节都不用走动的那种。不过毕竟是同宗同族,隔得再远也总能搭得上亲,算算辈分,阿娘估计要喊方昀一声小堂叔,尽管两人也就差了八九来岁。
审完他们呢,就接着用那副公事公办的腔调说带他们出门转悠,把大家弄得都挺尴尬,总觉得他这语气就跟狱守要把囚犯带出去放风似的。他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领在前头走出一段,忽然回头问:“你是阮家的小姐?”
长仪先是疑惑父子俩姓氏怎么不一样,难不成他爹连族氏都能改;然后就觉得方昀这名字听着挺耳熟,而且他特意提到了方家,会不会就是方家的子弟?
范围也不难确定。方家虽然是她的母族,但关系算得上亲近的其实就只有主家嫡支的那几房,其他旁系的估计连面都没见过。阮夫人也很少把娘家的事拿来给俩闺女说嘴,但凡提过的,都与她关系不浅。
裴岚只是淡淡地“嗯”了声,然后就没了下文。
她再次点点头,隐约想起最开始柳娴来找她的时候自称是方家的客卿,就猜测他是不是因为这个才问的:“柳前辈似乎与我娘有旧?”
“我们这是要出城?”
第154章 卷宗被掉包
“梓城无世族。从那位老前辈定下规矩起,衙门供职只论贤才,不问出身。修为足以镇太平,秉性足以服民心,便是半路出家的乡野人也当得这仙长。”
要说跟阿娘比较亲近的……
“荆南方家,是你的母族?”
但既然裴岚没有明说,她也不好多言,含糊地点点头,便就岔开话题:“裴道友,你是梓城的仙长?”
裴岚只是淡淡瞥她一眼,不置可否。
……
昆五郎像是对这事挺感兴趣,或者说是想帮长仪套话,跟着就道:“从荆南到蜀中,距离可不近,她们是如何相识的?”
那人却反问:“你从何得此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