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2/2)
他们从村里借了一辆牛车,想法子把定做好的衣柜拉回来。牛车上还得堆一些稻草和麻绳,免得衣柜被磕磕碰碰掉了颜色。
再一个就是,揉面真的是个辛苦活儿!每天小江小河都是在勉力支撑,每天看到叮叮作响的铜板才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从最初的一百五十文,逐渐增加到六百文,扣掉原材料,一个月大概赚了七八两。
第二百一十二章 孝子贤孙(九)
“那你先慢慢闻。”蔺洵把铜钱都堆好,然后挑出一部分铜钱,以及铰碎的碎银锭子,凑够了十二两。他们已经商量好,先把收益给小河置办嫁妆,然后从后续收益里扣除小河应得的部分。
“姐。”
小河打定主意后就给了二两银子的定金,留下一张契书,言明一月后来取,嫁妆的大件就算是搞定三分之一。
“老听人家说什么铜臭味,要我说,银子就是香的,这味道真让人着迷。”小江嗅着铜钱味,十分上头。
蒋氏推着艾子衍,她金贵的三儿子,艾子衍无奈之下,只能顺从的进了后院。
他们一起用稻草垫好,好几人费力把衣柜放倒,然后把椅子叠好捆紧,小江上去拽了拽确定不会半路掉下来,又细心的填了更多的稻草,送给姐姐的惊喜他不希望损坏任何一角。
“蔺哥,你说选什么花样好?”
白梅姐惊的手足无措,竟没想到先去接着弟弟,“你们,你们这是干嘛呀!”
“那你自己中意什么图案?”
牛车停在艾家木匠铺的侧边,小河正在检查衣柜的成色。小巧精致的梅花雕刻在木头上,红棕色的漆料低调典雅,闪着美丽的光泽,漂亮的不可思议,而配套的椅子更是坚固耐用,同样好看。
小河自从定下衣柜后,似乎接受了姐姐很快就会出嫁的事实,开始努力的做工赚钱,而他们的凉面生意越做越好,最后稳定在每天能卖出一百二十余碗,也是蔺洵有意控制数量,再超过这个数容易让客人饱和,并且觉得来的过于容易。
十二两花的的确值,小河十分满意。
“好,白梅姐我回去跟我娘说一声就来。”蔺洵同时扯了扯小江,让人家两姐弟安静说说好。小江会意,抬脚就走。
一串串的铜钱被麻绳串起,沉甸甸的摆在一起,蔺洵一边算账一边教小江小河怎么盘算账目,先算总收入再算纯利润,人工费因为他们是自己做所以包含在利润里。他们算了三四次才总算搞对数目,小江欢喜的在铜钱串上蹭了又蹭。
“买一只鸡也就七八十文,怎么不够?做!”
小河点了点圆形双喜图案和简约梅花图案,颜色的话,他想要棕红色,低调耐看。
刚好这时候,艾木匠发出惊喜的叫声:“老三,你回来了?”
“我想给她一个惊喜。”小河低声道。
“如果让我选的话,我会选这个梅花,双喜虽然喜庆好看,但等了新婚期就显得突兀,看一下都觉得显眼,衣柜要用一辈子的,梅花图案不是更好呢?”
小江赞道:“蔺哥说的有道理,梅花好。”
一直走出巷子,小江才道:“嗨呀呀总算走了,那香气简直受不了,把人馋虫都勾起来,也不知道怎么炖的,好香。”
小河把鸡端出来,让白梅一半做烧鸡一半炖鸡汤,白梅愣愣的接过鸡汤后,忙说他们三都留下吃饭。
蒋氏听到,连忙打断儿子的计划:“你那可是写字的手!怎么能来搬衣柜!”她连连催促,“快进后院去,觉得空闲就去温书,厨房里给你炖了鸡汤,两个时辰,饿了就去喝一碗。”
小河本不同意这个分配方案,但蔺洵跟小江都坚持,毕竟婚期只剩一个多月,先置办东西要紧。
蔺洵下了主意,他们就绕路去西市买了鸡,特意带回去村里去。
“鸡汤香,咱们也去买个鸡来炖,一半炖鸡一半烧鸡,再加点土豆块,吸饱了汤汁,又香又糯,好不好吃?”
“书院休沐,我就回来了。”即将蜕变成青年的男子回答,他穿着淡蓝色的学子服,背着书袋,把书袋往旁边一放,就要过来帮手抬衣柜。“爹,我来帮忙。”
白梅姐本来就在等着弟弟归家,还说今日怎么归来这么晚,她人在厨房就听到小孩们起哄的声音,还以为是谁家的喜事,等到走出院子探头时,才发现牛车竟然是在自家门口停下的,时时看到的三张脸从后面探出来,笑吟吟喊着:“白梅姐!”
这个价格还算公道,现在定下工期刚好在一个月后,还来得及散散味。
顺着门缝里飘进来鸡汤的香气,诱人又好闻,负责帮忙的人跟艾木匠五官有几分相似,应该就是艾木匠的大儿跟二儿,两人都是猛咽口水,却什么都没说只顾着帮忙。
小河的催促打断了他的思索,蔺洵把目光挪回册子上,“你想要什么图案?要不要问过白梅姐?”
村里的习俗大家都知道,谁家要是买衣柜都是为了嫁女儿,也就意味着很快就要有糖块吃,小孩儿门清。
二比一,小河果断选择了梅花图案,跟配套椅子都是同样的图案,他扬声问老板需要多少银子,艾木匠从后院走来,看了他们选的图案花样,保价十二两。
这次小江是真的要淌口水了,他抹了抹嘴角,眼神里射出期盼的光,但又迟疑了一下,“咱们的钱够吗?”
小河把衣柜固定好后,又跟艾木匠结算工钱,上次是训斥过一回,蒋氏没有再冒出来出头,点算清楚后蔺洵三人就赶着牛车走了。
他们进村时时间已经不早,村里早就升起炊烟,但也有小孩到处捡柴火,看到牛车上拖的东西,拍着巴掌笑道,“买衣柜咯!买衣柜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外面小孩子拍着手起哄,白梅羞的红意上脸,小河淡定的驱散了起哄的小孩,三人先抬着凳子进院放进空屋子里散味,然后合力抬着衣柜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