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2/2)
书院的先生们又惊又喜,他们书院本来也声名不显平平无奇,现在多了一个十五岁举人的活招牌,以后该多招到多少的好学生呐!
“这有什么可高兴的?想不通。”
“舅舅没苛待过我,娘也长得高,我个子当然高。”范雨秋不咸不淡的说,完全没接茬。
他中举啦!
他中举了!
同窗会意离开,范雨秋转过来对着范父说,“您有什么事吗?”客气中带着几分疏离。
范雨秋欢喜了好几天,走路都带风,他无从发泄自己的喜悦,就靠着蔺洵摊子旁边帮人写书信,还不收钱。
他点点头,嗯了一声以作答复,同窗问他,“认识?”
“对,你先走吧。”
“雨秋!”
范雨秋整个人欢喜的傻掉了,他呼啦啦的冲出去,挨个挨个的拥抱所有人,先是舅舅然后是舅妈,就连孔母都被他逮住吧唧了两口,然后一直呵呵傻笑。
“我记得好像有一颗树,又有一个石台子,还有草?”
这个问题范父还真的知道,他立刻回答:“在小南巷!”这回总没答错吧?
范雨秋也不想等会儿发生什么让人看笑话的事,欣然前往,他们上了二楼的包厢,走廊里格外的清静。
十五岁的举人呐,不论放到什么时候都是少年英才,意气风发,前途远大!哪怕是堪堪吊车尾才中的举人,也不容忽视这个少年的资质。
只有蔺洵开始挠头,他觉得范雨秋的水平还不足以考中啊!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他平时都跟着大佬们混,水平眼光也是水涨船高,习惯成自然下,对乡试的水平也无形中提高了。其实以雨秋的水平,考中乡试绰绰有余。
范雨秋选了离家最近的那个,方便他上学。多上几年学其实也不是坏事,因为范雨秋也不知道他要干点什么当做事业。
他想通了,好事就接踵而至,尤其是...
范雨秋回答:“当然高兴,这是家信呐!寄托着家人的思念和情绪,帮人传达这样的思念,难道不是好事吗?”他听别人说家庭琐事也津津有味。
但一连干了三天,范雨秋还是兴致勃勃,他还打算一连干上半个月。
范父积累饱满的情绪突然一卡,滑稽地好像被戳爆的气球一下子瘪了,他楞了楞后镇定心神,
范雨秋点头:“听起来很有道理,那当时我跟舅舅他们住在哪儿?哪条街哪条巷?”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进去说,我包一个包厢。”
二人进了包间,范父开始从头打量到脚,眼眶逐渐湿润还泪光闪闪:“你长的真的很好,要不是我来之前打听过,真是不敢认。”他说着说着还拿出手帕擦擦眼眶,“当初的事是我不对,为了全家老小的性命着想,我不得不当一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你要是恨我,那是理所当然的,我也不敢奢求你能原谅什么,孩子!的确是我做错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没落侯门(二十三)
范父觉得一拳打在棉花上,丝毫没有感动到对方,看来这孩子不是那么容易动情。
“傻子!”孔氏这么说他,但是又不阻拦,随孩子高兴呗,反正累到了早晚就会消停的。
人相处后才有感情,没有感情说什么扶持呢?圣人也不说过嘛,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当然,这种话就不用说出来打击小少年可怜的心了。
范雨秋打量他的眉眼,发觉跟自己的五官也不是那么像。或许小时候像过,长大之后慢慢地就不像了。
不过除了家信,还有人托他写状纸,范雨秋都一一写了,他写的时候决计没有想到,这状纸跟他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范雨秋不自觉就会模仿舅舅的言行,暗暗决定自己就这么做!他也悄悄问过书院的先生们,假托我有一个朋友,结果先生们跟他说了一通什么君臣父子朝纲,一点都没说进他心里去。
范雨秋看他,冷不丁说:“是吗?我在院子里玩?那院子里有什么东西摆设或者草木?”
范雨秋一扭头,就看到范父一张堆起的笑脸。
范雨秋兴奋完这半月,转个书院的事也容易,好几个顶尖的书院对他伸出了橄榄枝,只等他自由选择。
范父是一个养尊处优的中年人衣着不凡,带着富家老爷的气势,一看到范雨秋就堆起习惯性的笑容,“是雨秋吧?”
“自从你被送走,我日日思念,恨不得把你带回来,有时候都走到门口,隔着栅栏看到你在院子里玩,那无忧无虑的样子,又觉得你现在这样很好,这一拖才拖了这么多年。”范父说到情绪激动处,恨不得过来摇范雨秋的肩膀。
范雨秋换到新书院,新书院外有几间茶楼,时常有亲朋好友过来找人闲聊叙话,茶楼的生意不错,范雨秋下学路过时,就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
高兴过后又是遗憾,范雨秋的天资悟性都很好,只是失于年少没那么多实干经验,要是等到三年后去考,想必名次也能前进许多,不至于掉在后面。
范父感叹着:“你长大了呀!”他手里还比划着,“刚出生时只有这么长,我还说脸还没我巴掌大,结果现在个子窜的这么高!”
没错,所有的院子都是这么布置的。
既然想通这件事,范雨秋即刻把心头的愁云挪开,重新恢复到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