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2)

    李家的孩子,好像叫李大妹?正跟他弟弟说话,一看见齐氏过来,立刻闭了嘴。

    “早啊!”齐氏比他们辈分大,却先点点头问候,李大妹不情愿的点头,然后拉着弟弟走远了。

    “离他家远点。”李大妹叮嘱弟弟。

    李清明哭笑不得,“为什么啊?人家又没得罪我们。”

    李大妹振振有词,“你没听说过?一个地方“文气”是有限的,你有了别人就没有,如果跟他们家人靠的太近,弟弟的文气岂不是被他们夺走了?”

    “这都是什么胡说八道?”李清明扯了几次大姐姐,大姐姐还是那么固执,他只好点点头:

    “好,我不靠近他们,这总行了吧?”

    “这才对。大弟你马上就要去考试,万万不能靠近那家人,要不然文气就被沾走了。”李大妹格外认真。

    “大姐,家里这么辛苦供我读书,二叔三叔整天愤愤不平,这次考试我一定要考中,你就放心罢。”李清明默念,他本来把握不足五成,想拖延一年考试,可是家里吵闹不休,二叔三叔一直说他多花银子,他再不考中,大房真的要被踩在脚底。哪怕是为了自己,也得好好考试。他会中举人,中状元,这个小村子完全困不住他。

    齐氏回家,蔺洵还在书房忙碌,提过有孩子想要来算学班,他点头答应。

    有人求上进,再好不过。

    可他无处安放的事业值,该从哪里刷起呢?

    “开启蒙学?坐馆授课?做人幕僚?”高平安一连提出三个设想都被否决后,他抬眼小心的看着蔺洵,“我有个提议,不知道蔺兄觉得怎么样?”

    “你说说。”

    “不论是蒙学还是授课,我觉得以蔺兄的学识都不适合。蒙学要的是耐心温和,毕竟来学的都是懵懂小儿,这是打基础的事,童生都能做。可蔺兄更擅长查漏补缺拔高见识,让人更加适应考试的范围,这是更高等级的事。”高平安绞尽脑汁的形容,“就好像修房子,别人适合挖地基盖地基,而蔺兄更擅长的明显是屋子盖好后,找出漏雨处破损处,加以修复后再装饰华彩,让屋子超然出众更华彩翩翩。我就是个例子,要不是当年蔺兄精心辅导,我不知道还要花多少年才能中举。”高平安说完又羞郝,“我说的都是实话,如果蔺兄想做点什么,显然这事更合适。”

    蔺洵若有所思,那,就是他应该办个冲刺班的意思?

    第二十章 穷困潦倒的童生(二十)

    其实蔺洵想想,倒觉得高平安说的很切中实际,而且,冲刺班时间也更灵活,不用一直待着教导学生,很符合他的性子。

    说干就干,蔺洵立刻把眼光瞄准了身边最合适的人选,朱童生。

    朱童生早年因为照顾家小,无奈耽搁了考试,蔺洵是能帮一把算一把,慢慢帮着朱童生一步步走出来了。他的孩子长大些也不需要人时时看着,妻子的身体也养好能照顾自己,朱童生这才决定去考试。他才三十来岁,考中了也还来得及。

    蔺洵试探他是否心意坚决想要考中,朱童生一愣后爽快一笑:“这意思我明白了,有什么不好说的?蔺兄如果能指导我的课业,那是我求之不得。”他更看重目的能不能达成,至于方法都是细枝末节。

    “那就再好不过了。”蔺洵还担心影响两人的交情。虽然他们岁数相差很大,但平辈相交,还怕朱童生圄于辈分不肯呢。

    朱童生既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考试在即,便全力以赴的学了起来,鸡鸣就起,夜深才睡,日日就跟课业打交道,可说是着了魔。学到的知识不会辜负自己,他的水平也在飞速进步,几乎是三五天不见就会上升。

    饶是做好心理准备,高平安再次见到朱童生时还是唬了一跳:“瘦这么多!脸都凹进去,学习要紧,身体更要紧,不然哪里顶得住考场上的折腾?”

    朱童生抬起脸:“我掉的都是肥肉,现在反而觉得身体轻了不少。”他每天按时按刻的学习锻炼身体,是真的觉得变好了,至少以前顶不住三个时辰的连续学习,现在都能坚持下来。

    “有我盯着,你还不放心吗?”蔺洵怎么可能会看着他的第一个招牌就这么砸了,对朱童生的复习严格按照计划而来。

    “真的吗?我不信?”高平安摆出鲁豫脸。

    朱童生索性就拿出自己最近的文章:“那就先瞧瞧这个。”看看他到底进步没?

    高平安拿着那一沓文章,细细翻看阅读,默不出声,良久之后叹息到:“朱兄已得书中三味矣!”这个水平参加考试,妥妥滴!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朱童生还是懂的,不由得绽放出微笑,只觉得一个多月的辛劳全部都化成喜悦的甘泉撒在心中,朱童生觉得值,太值了!

    他允许自己勾起嘴角笑了笑,又重新放下,“还没考呢,可别捧高了我。”

    “我说的可是实话!”高平安笑道,似乎想到了什么,侧头望向蔺洵欲言又止。

    “说吧,都是老熟人,有什么不好开口的?”

    “我表侄的事....”高平安想了想还是觉得当面说更显坦诚,背后说早晚朱童生也会晓得,还不如一开始就知道呢!

    蔺洵从脑中扒拉出这么个人,“他?最近找到活儿干了?”

    “都领了三个月月钱了!人也开朗多了。”高平安想起表侄,第一次领到月例银子还上门给他送了回大猪腿,炖了好大一锅汤呢。

    “这就对了,他那是心病,总觉得自己没用,好大岁数的人没赚过钱,提不起自信来。等赚到银子自个就好了。”有句话说的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