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7(2/2)

    “三嫂说的不错。”穆四夫人立刻表示赞同:“红裳在北境也好几个月了,足够了吧?”

    “穆氏是异性伯爵,而这大周的每一寸土地,都该是我郑家的。”郑瑛冷静地答道:“有一就有二,父皇开了这个先例,六皇弟可想过以后。”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顾仪兰抬眼看了看穆三夫人和穆四夫人,沉默着没说话。红裳不愿意回来,她想要留在北境保护父兄,想要陪着哥哥们一起上战场,顾仪兰很清楚。但她同样也很清楚,家中的长辈,其实都不愿意让红裳上战场。她抿了抿嘴,最终没有开口泼长辈们的冷水。

    不过为难的顾仪兰和穆老夫人也都是白犯愁,这事儿穆家人压根就没有做决定的机会。戎狄大王子被押解进京的第二日,皇上龙心大悦,当朝表彰红妆将军穆红裳的功绩,然后……然后给她封了个爵,赐号平安伯。这一下子,穆红裳不仅仅是大周朝唯一的女将军,还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女伯爵。

    这算是个预防针。皇上无法上来就明刀明枪的对朝臣们和勋贵的财产动手,因此暂时也只能巧立名目的让他们一轮又一轮的“捐”。

    旨意一下,满朝文武皆哗然。从来没听说过女人封爵,而且还是个十来岁的黄毛丫头。礼部尚书首先不干了,穆氏本身就是世袭罔替的公爵,再加上个女伯爵,一门双爵,这是想干嘛?全天下除了皇族就是穆氏最大吗?

    大半朝臣都觉得礼部尚书说得有道理。旁的不说,这些读书人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读书出仕,勤勤恳恳在朝为官,也算是夙夜为公,有些人混一辈子不过也就是芝麻小官告老还乡。穆家的小丫头不过到北境几个月,抓了个戎狄俘虏而已,凭什么就能一举得了爵位?

    “旁人怎与五皇兄相同。”郑瑾翘起嘴角,露出一丝意味不明的微笑:“旁人是怕穆氏一族一门双爵,功高盖主。而五皇兄你……是怕穆家大小姐回不来了吧?”

    皇上的这些心思郑瑛都明白,也都能理解。他不能理解的是,皇上居然还嫌不足,给穆红裳赐了封地。

    凭什么?凭她是穆家人,还是凭她是女人?这分明就是不公平。

    再说从来都没有女人封爵的先例,礼部尚书认为这有违祖制,他在李相的支持下蹦跶得特别欢。

    但道理上虽然说不通,架不住皇上非要一意孤行,在平安伯封地这件事上,皇上极为坚持己见,压根就没打算征求群臣的意见。

    这可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啊!一则给异性伯爵封地,进一步刺激朝臣,继续转移朝中矛盾。二则……红裳有了封地,不留在自己的地盘上治理封地像话吗?皇上这是不想让他的小姑娘回京。

    “自然不合规矩。”郑瑾笑笑,但他像是故意的一般,语气轻巧地说道:“不过父皇封给平安伯的那块地着实又小又荒僻,封了也就封了,哪里值得我们兄弟如此关注。”

    “呵……”郑瑛轻笑一声:“不得不说,六皇弟看事情的角度的确与人不同。”

    而其实蒋文斌和皇上心理都有数,这第二轮捐税,绝可不像是第一轮那样顺利。蒋文斌的奏疏一上,朝臣们私下里就有颇多议论,并且这按照一家里应缴税额来捐,指向性明显,朝臣们也不傻,总有人嗅出些不对之处。

    居然还有封地?这年头外姓伯爵居然都能有封地了?这一下朝臣们更炸了锅。虽然皇上指给穆红裳的那片封地很小很荒凉,几乎可以算作渺无人烟了,但毕竟是封地啊!

    因此皇上没有与任何人商议,直接给穆红裳封了爵。穆红裳从军时间尚短,就算是立了大功,此时封爵也很难说得过去,势必引起朝中反弹,更别提她还是个只有十六岁的女孩子,皇上肯定会想到,朝中群臣必然会死咬着新封的平安伯不放,蒋文斌反倒不再是朝中矛盾焦点,至少可以喘口气。

    “本王有什么可担心的。”郑瑾轻笑一声:“哪来的什么以后。父皇是明君,他这样做,自然有这样做的道理。倒是五皇兄……对平安伯的封地似乎特别关注啊!你与安国公府的关系一向处的不错,这次安国公小女儿得了封号和封地,按理说,五皇兄该为她高兴才是……不是吗?”

    在这个节骨眼上,穆红裳抓住的戎狄大王子被押解进京,真可谓是雪中送炭,解了皇上的燃眉之急。北境战局僵持,他迫切的需要胜利的消息,来稳定朝堂,穆红裳的功劳,刚好让他拿来说事。

    郑瑛转过身,一脸平静地打量郑瑾,片刻后才开口问道:“满朝文武都在反对父皇给平安伯封地,怎么,六皇弟竟然觉得给异性伯爵封地合规矩?”

    穆老夫人也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她皱着眉沉吟片刻,觉得十分为难。她当然不愿意让唯一的孙女久留北境,可是红裳现在回来的话……她又担心生出别的事故来,比如信王那边……

    散了朝之后,皇上丢下群情激奋的朝臣们,拍拍屁股跑回御书房了。郑瑛站在原地略一思忖,也迈步向后宫走去,而他没走两步,郑瑾从身后追上了他,笑着问道:“五皇兄这是急着找父皇,请他收回给平安伯封地的旨意?”

    接下来的几日,弹劾奏章如雪片一样飞进皇上的御书房,然而皇上就是充耳不闻。更过分的是,几日之后,皇上似乎还嫌刺激朝臣不够似的,突然在朝中宣布,将北境燕州附近一小片土地赐给了穆红裳做封地。

    毕竟穆红裳抓住的是戎狄大王子,政治意义不同,几乎可以相当于一场大捷,就算是将来朝廷迫于压力,真的开始与戎狄人和谈,这戎狄大王子也可以做个有分量的筹码。

    好些正经的郑氏皇族都还只有封号没封地呢,外姓爵凭什么占封地?安国公都是公爵了,也没封地呀!哪有这样的道理!

    “说不准皇上一高兴,就会让咱们红裳还朝呢!”穆三夫人突然有些兴奋的样子:“他打发咱们家姑娘去北境从军,咱们也去了,立功也立了,足能堵那些绥靖派大臣的嘴了吧?这北境战局也不是系在一个小姑娘身上。母亲,不如请兵部的孙大人帮咱们上个奏疏,让红裳回来吧。”

    皇上的心思,郑瑛非常清楚。针对朝臣的第一轮捐税已经结束,户部尚书蒋文斌一刻都没耽搁,立刻又上疏陈情,说是今年岁末税银尚未入库,但根据各地呈报,大体数字与往年持平,如此一来,军费依旧捉襟见肘,因此蒋文斌呼吁,若是来年依旧有困难,希望朝臣们能够再捐一轮税。

    第734章 算无遗策

    而郑瑛沉默地站在群情激奋的朝臣们中间,面覆寒霜,一瞬不瞬地盯着高坐在龙椅上的皇上。

    而对于皇上来说,这间喜事可利用之处,可不止这位戎狄大王子,还有立功的穆红裳,恰好可以用来转移蒋文斌身上的压力。

    因为蒋文斌虽然并没有明着要求大臣们缴税,还是以“捐”代缴,但还是招来了一大批的弹劾奏疏,而朝中绥靖派则又抓住机会上疏皇上,要求议和。

    这封地不在京畿,不在江南,偏偏就在贫瘠荒凉的北境,在最靠北的燕州附近,这能叫赏赐吗?分明不是。

    郑瑛镇定地反问道:“六皇弟何出此言。满朝文武都在关注平安伯封地,当场弹劾的朝臣有多少,六皇弟没看见?”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