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1/2)
“是皇上下的旨。”谢淑柔忍着气答道:“穆妹妹是皇上亲封的红妆将军,是奉旨去北境,为国戍边,她又哪里有错。”
“看看,还在犟嘴。”谢常静伸手指着谢淑柔的额头,转头就开始训斥谢大奶奶:“眼看就要嫁进王府了,竟还如此糊涂,你是怎么教她的?为国戍边是女人该做的事吗?好好一个女人家,不踏踏实实的嫁人生子,却跑去北境从军,你反倒觉得光荣了是吗?我告诉你,她迟早有后悔的那天!一个从过军的女人,将来嫁得出去才怪!哪个正经人家愿意聘这样的女子。”
“可也是,”谢大奶奶竟然认同地点了点头,脸上浮出些同情的神色:“穆大小姐这一去北境,将来哪还能再嫁个好人家?前途半毁。穆老夫人也不知是怎么想的,怎就让孙女上战场了呢?安国公夫人也是可怜,女儿上战场,她定是不愿意的,无奈婆母强势,她也无法可想。幸好穆大小姐就算再不好,家世身份也摆在那里。将来嫁个不嫌弃她的寒门仕子应当不难吧……”
“呵……”谢常静不屑的冷笑一声:“哪个正经读书人能看得上从过军的女人?娶这样的女人简直是侮辱。真愿意娶她做正妻的,定是那些一心攀龙附凤,汲汲钻营之辈。”
“也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呀。”谢大奶奶认真想了想之后答道:“毕竟她长得好看,出身也不错,兴许也有像样的人家娶她回去做填房呢。”
谢淑柔简直气呆了。她望着谢常静和谢大奶奶这夫妻俩,只觉得他们的对话让她一阵一阵的犯恶心。女人在他们眼里的价值就是衬托男人、伺候男人,然后一窝一窝的生孩子吗?
她们红裳从了军,在这些人眼里就是未来全毁?有了严重瑕疵?娶她是侮辱?简直笑话!她们家小红裳聪明漂亮有能力又勇敢,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都敢于冲破枷锁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女孩子谁能配得上?红裳若是嫁给谢常静这样的男权种猪才是侮辱她呢!这些男人到底哪来那么大脸。
谢淑柔低着头,掩饰住眸中燃烧的怒火。她死死咬着下嘴唇,生怕只要松开齿关,她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张口将谢常静这个渣爹喷个狗血淋头。
但她这样的姿态,却被谢常静误认为了顺从的姿态,他觉得是自己的教育有了成果,女儿开始反省自己交友不慎了。谢常静很满意,也很得意,但他并未就此住嘴,反而更加变本加厉起来,对于谢淑柔的批评教育,似乎更给他带来掌控一切的快感似的,让他喋喋不休欲罢不能。
“好啦,”谢大奶奶又执起酒壶,给谢常静倒了一杯酒:“女儿已经知错了,再说柔儿要哭了。柔儿,明日别去送穆大小姐了,省得你父亲担心。我们都是为你好,穆大小姐这一从军,以后这名声……你与她走得太近,很难不被带累。你父亲说的没错,你很快就要成为信王妃了,嫁人之后,更要谨言慎行,为了保险起见,今后还是与她远着些吧。”
谢淑柔猛地抬起头,望着谢大奶奶。红裳明天就出发了,他们居然不让她去送行?这绝对不行!谢淑柔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不顾一切的反抗了,就在这时候,谢夫人屋里的大丫鬟金莺突然过来了。
“大爷,大奶奶,”金莺笑嘻嘻地传达着谢夫人的指示:“夫人打发奴婢过来给四小姐传个话。夫人得了消息,平阳公主明日也会去送穆大小姐,夫人说了,明日四小姐须得仔细打扮,不能在公主面前失礼。”
第626章 朋友
谢淑柔白捡了个便宜。
谢常静听说了平阳公主打算亲自送穆红裳出征之后,一口酒差点呛进气管里,他使劲咳嗽了一大阵子,才顺过气来。谢淑柔像是还嫌谢常静不够狼狈似的,故意站起来朝他行了个福礼,开口说道:“父亲,平阳公主明日也要去送穆妹妹呢!”
言外之意很明显,您老人家不是刚刚一通义正言辞批判过去城门送将出征很出格吗?现在人家公主都要去送,有本事您批公主不顾礼法。
谢常静那么聪明,当然能听出女儿言语中的讽刺,他气得要命,但却又被女儿噎得无话可说。平阳公主说不准是被皇上打发去送穆大小姐出征的呢!难不成他还能坐在家里骂皇上不顾礼法规矩?
谢大奶奶看了看丈夫和女儿,连忙笑着打圆场:“好啦!柔儿这么大了,眼看都要嫁人了,居然还在淘气,开你父亲的玩笑。不早了,你回去吧,也早些休息,明日还得早起。祖母特意叮嘱了要仔细打扮,明日你可得穿得郑重些,别在公主面前失了礼。”
谢大奶奶给了台阶,谢淑柔自然见好就收,她朝谢常静夫妻行了礼,接着就快速溜了。
瞧见女儿离开,谢大奶奶才端起酒杯,开始哄丈夫:“好啦,夫君怎地也跟个孩子似的,同自己女儿计较什么。柔儿那是跟您开玩笑呢。”
“哼!”谢常静冷哼一声,直接推开了谢大奶奶手里的酒。但谢大奶奶依旧一副好脾气的模样,轻声漫语地继续劝道:“夫君想想,柔儿长这么大,一贯是听话乖巧的,您说的话,她能不放在心上吗?柔儿要嫁了,留在家里的日子也不长,没多少时候能陪在我们夫妻身边。女孩子家,偶尔任性一下,也不为过,夫君只当她撒娇便是了。”
谢常静看了谢大奶奶一眼,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居然很好说话地点了点头:“算了,不说这些。家里的帐目理得怎样了?”
“又多又杂,还需得几日。”谢大奶奶叹了口气:“咱们家一向是都按照父亲的官职报税,连咱们自己还有几个兄弟们的私产也是如此,所以眼下需要分开理出来,也麻烦。咱们谢家的朝官又不止父亲一位,这捐税,也不能只他一人捐呀。”
“是啊。”谢常静点点头:“依照我的品级,太少了也不像样。”
“因此眼下我也只能吩咐账房们先全核算出来,”谢大奶奶答道:“到时候这银子要怎么捐,最终还得等父亲和母亲的示下。”
“唉!”谢常静皱着眉摇头叹气:“文斌也是,出的这是个什么主意啊!简直是找麻烦。人家安国公府的老夫人抬了一年的税银上朝,那是以纳军赋的名义逼着朝臣们捐银支持北境。这点事谁心里不明白?朝廷打仗,国库缺银子,要我们捐些,我们也不是不愿意,做什么还非要比照着安国公府办理,按照家产核个数出来?我又不是拿不出这些银子,又不是不肯捐。若是能省了这份麻烦,我倒恨不得多捐些呢!”
“蒋大人不也是好心嘛!”谢大奶奶答道:“朝官们各家个户的情况不一样,咱们家里自然是肯多捐些的,那寒门出身的官员可怎么办?捐多了拿不出,捐少了又恐怕惹人议论,有个章程其实是对的。但夫君说得也没错,蒋大人的这个办法,也实在是太麻烦了些。”
“就是啊!”谢常静点点头:“文斌这人,哪里都好,就是这脑袋时常不开窍。各家各户的捐银,最终还不是得交到他们户部去?非要按照家产核算税银,这其实也是给他自己寻麻烦。也不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大约是不愿得罪人?”谢大奶奶想了想之后说道:“他是户部尚书,催着同僚们捐款的事自然是他的。从人口袋里掏钱能是什么好事,有个章程他也好说话些。”
“那干嘛要弄个这么麻烦的章程。”谢常静皱眉答道:“这样一折腾,给家家户户都寻了不少麻烦,依我说,背后骂他的人只多不少。唉!算了算了,反正他也不肯听劝。这个人,从来都是一根筋。”
“也别这么说,”谢大奶奶笑着说道:“蒋大人是户部尚书,这捐银他需得带头,但他自己在京中过得就不算宽裕。眼下他官居二品,若是几位尚书大人都捐银千两,你可让他怎么办啊!”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