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2/2)
“户部里,你还有多少可信任的人?”郑瑛问道:“立时就能用的。”
“王爷放心。”孙尚书立刻郑重地朝郑瑛行了个礼:“臣一定尽心竭力。”
真是,亏大了!
可怜的孙尚书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朝中的聪明人可真不少,谢相、李相都知情,甚至连他兵部的一个侍郎都知情,就他这个兵部尚书最傻,一口黑锅背在身上,还呆呆地被蒙在鼓里。
是啊!若不是何文茂这个王八蛋,他今天怎么会做了这样一笔将老底都赔出去的蚀本买卖!想到这里,孙尚书顿时开始火冒三丈,恨不得当场逮住何文茂,扒皮抽筋,狠狠出一口恶气。
郑瑛耐心听完了孙尚书冗长的叙述,然后他笑了。
“也就是不久之前。”孙尚书答道:“殿下可还记得,何文茂年初时曾得到皇上嘉奖……”
“原来你也早察觉了户部可能存在的漏洞。”郑瑛在书桌上翻了翻,找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了孙尚书:“看看吧。”
“两位主事,还有几位郎中和令史。”孙尚书答道:“侍郎以上的官员没有。臣离开户部之后,之前的几位户部侍郎都已被调离,有一位跟着臣到了兵部,剩下几位都已调离六部。”
郑瑛默默欣赏了一阵子这位老骑墙派的微妙表情,接着像是火上浇油一般,开口说了一句:“这何文茂倒真是个聪明人。若非本王拿到了赵知良这份证据,亦很难将他与军资被劫一案联系起来。他做事首尾干净,又有兵部和金翎卫拦在他前头做替罪羊,本王也差点被他牵着鼻子走,差一点就真的顺着所谓的‘戎狄奸细’那条线查下去了。”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孙尚书看着自己摆在郑瑛案头上那厚厚的一大叠文书,觉得自己心都在滴血。他现在真是后悔到心肝肺都疼啊!
“王爷,”这一下,孙尚书可真的犹豫了。这么大的事,他真的不敢一口应下:“此事……”
唱戏的孙尚书,和看戏的郑瑛其实都心知肚明,但两人心照不宣,看破不说破。
这一简单的举动,像是承诺,也像是契约,从这一日起,孙尚书今后的政治道路,就只能有一个方向了。
然而最初的震惊过去之后,孙尚书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做了一笔亏本买卖。因为看信王的态度,很显然是不会放过何文茂的。这样说来,他身上那口从天而降的黑锅,其实原本就不用背很久,他根本就用不着为了洗清自己,这样早就选定立场,跑来找信王表忠心,更用不着为了换取信王的信任和庇护,将自己手里那一大堆的重要文书全都交了出去。
他原本可以继续踏踏实实的骑墙观望的……
“现任司庾是何文茂的人。”孙尚书答道:“整个仓部被他牢牢把控,滴水不漏。”
他抬起头,望着郑瑛欲言又止,似乎想问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而郑瑛,原本就打算向孙尚书交个实底,因此他很直白地将这份证据的来处说的清清楚楚,让孙尚书彻底做了一回明白人。
“这样啊……”郑瑛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似乎在思考什么,片刻之后才又开口问道:“仓部可还插得上手?”
这才是孙尚书出现在这里的最主要原因。
孙尚书看到了这信封里的东西之后,先是出了一身冷汗,接着又开始产生了浓浓的疑惑。
孙尚书似乎有一瞬间的犹豫,但他很快就朝郑瑛肯定地点了点头。
第543章 赔本买卖
“很好。”郑瑛微笑着朝孙尚书竖起手掌:“本王给你五日时间,五日,无论如何,你都要给本王一个答复。”
孙尚书以为,郑瑛在接受了他的投诚以后,会仔仔细细的询问一下兵部目前的情况,以便重新调整布局。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郑瑛一开口,就先问了个让他意外的问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这话说得七分真,三分假。戏倒是做得十足。如此一番唱念做打,看起来夸张,但却是必要之举。
看着孙尚书隐隐发黑的脸,郑瑛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直接开口吩咐道:“孙大人,您原本曾任多年户部尚书,对于户部政务十分了解。眼下户部在何文茂的把控下,水深且混,仓部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简直滴水不漏。诸事繁杂,还需孙大人您,亲自帮本王理一理,看看从哪里能突破。”
信封里装的,正是之前蒋文斌收集的,关于赵知良的那一系列证据,以及关于何文茂与此次军需被劫一事的推论。
这语焉不详的一句,让孙尚书有些懵。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地有啥说啥:“臣离开户部已经许久,其实许多情况都已不再掌握。只是殿下问起仓部,倒是赶巧了。臣之前刚好找人摸过仓部的情况,因此才能知道一些。”
这话瞬间提醒了孙尚书。
“孙大人身在兵部,对户部之事倒也都清楚。”郑瑛朝孙尚书笑笑。
说着说着,孙尚书突然跪下了,郑重地向郑瑛行了个大礼:“殿下,臣愿意信任您,相信您今后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此外,”郑瑛紧盯着孙尚书,突然换了个话题:“本王要你以兵部的名义向各州府府兵借粮,十五日内,再调派一千车粮草,五百车军械,发往北境,不得有误。”
“孙大人之前找人摸过仓部的情况?”郑瑛转过身,一脸感兴趣的模样:“什么时候的事?孙大人不妨与本王详细说说。”
然而眼下,说什么都晚了!从他主动联系乔文锦,走进信王府大门开始,他就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信王党羽了,没办法回头的那种。
孙尚书跪着,郑瑛站在,屋里安静了片刻,最后郑瑛弯下腰,亲自扶起了孙尚书。这一举动,顿时让紧张地将心提到嗓子眼的孙尚书放松了下来。
什么相信郑瑛能成为一代明君,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其实郑瑛心里清楚,在大部分朝臣眼里,他与郑瑾的个人条件其实相差不大。
毕竟,孙尚书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一次军资被劫案的内幕。他是真的倾向于相信朝廷内部出了奸细呢!
孙尚书选了他,是因为觉得能在投资在他身上,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就如他之前所言,他想要的,不仅仅是在这一次的军资被劫案中保住性命,他要的是全身而退,保住前途地位。因此,这无非是孙尚书的一场政治豪赌而已。若是孙尚书去投靠郑瑾,有李相拦在牵头,他的前途可不那么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