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1(1/2)

    跑在前面的年轻侍卫突然脚步一顿,他走到大门处的时候,刚好赶上穆红裳和吴先生骑马出来。事出紧急,穆红裳深夜出门也并不想平时一样打扮整齐,她就穿着之前匆匆换上的家常胡裙,头发简单地在脑后梳成辫子,簪环首饰一概皆无,也没穿兜帽斗篷,这身打扮在昏暗的灯下看,其实有点像男孩子。

    但宵金卫的年轻侍卫还是不会将这张年轻又明艳的脸认作男人。年轻侍卫吃惊地望着一阵风一样跑过的穆红裳,转头扯了一把自己的同伴:“你看!女的!那是不是安国公府大小姐。”

    “肯定是,这还用问吗?”略年长的侍卫立刻答道:“能半夜骑马飞奔,骑术这样好的女人,也只有安国公府那一位了。她可是从小跟着兄弟们一起练习驭马的。”

    “国公府大小姐怎么半夜出门了,也没带丫鬟,还是骑马。”年轻的侍卫顿时有些慌张,立刻又飞奔起来:“这是出了什么大事。”

    两名宵金卫军官急急忙忙地跑到安国公府侧门前,刚好看到穆家总管亲自站在门边上,手里拎着灯笼,为相继出门的骑士们掌灯。

    看到两名穿着宵金卫统一软甲的军官过来,总管压根就没等他们开口发问,直接朝两人说道:“两位大人来的刚好,夫人有请,请两位随我进来吧。”清华

    两名侍卫面面相觑,他们看着安国公府总管肃穆的脸色,心里已经有了不详的预感。

    宵金卫军官跟着总管进门的时候,穆红裳已经和幕僚吴先生快马加鞭地奔向蒋府了。同一时间,孙先生和陈先生也骑马往兵部尚书家里去了。而穆家的其余幕僚们,也都忙着出门,去朝中重臣家中连夜拍门通传消息。

    连夜出门的是大小姐和幕僚先生们,而安国公府平日里出门跑腿的下人仆役,反倒都守在家里。他们一个个的也已经穿戴整齐,虽是准备应安国公夫人的命令出门。

    夜路难走,却也好走。路上无人,穆红裳快马加鞭,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已经到了蒋大人家门口。吴先生下马,毫不讲究地直接伸手叫门,大半夜的,将蒋府大门拍得咣咣发出巨响。这么大的动静,当然很快惊动了蒋府的下人,门房的仆役匆匆爬起来来应门。

    半夜被惊醒的仆役原本一脸不高兴,隔着门问了是谁叫门之后,睡意一下子被吓飞了。

    安国公府大小姐大半夜的上门,这同样也吓坏了蒋侍郎夫妻两个。蒋侍郎匆匆穿了衣服,趿着鞋往前厅跑,而蒋夫人也被吓得不敢再睡,她匆匆穿好衣服,一脸忐忑不安地派人到前厅去听消息。

    蒋侍郎知道,若非事出紧急,安国公府断然不会让未出阁的大小姐半夜出门的,因此他到前厅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然而他没有想到,穆红裳带来的消息,依旧让他措手不及。

    当穆红裳将那片带血的碎布拿给他的时候,蒋文斌瞬间懵了。穆红裳没有耽搁,她按照孙先生的叮嘱,一五一十地将今夜发生的事讲给了蒋侍郎,接着又将孙先生的信递了过去。

    蒋侍郎像个木偶一样地伸出手,接过了穆红裳手里的信,他压根就没能顺利消化穆红裳所带来的噩耗,脑袋里像是有一团乱麻打了结似的,理也理不清楚,只觉得太阳穴一阵又一阵的发胀。

    穆家的五公子和六公子出事了?怎么会!若是孩子们出事了,那运往北境的那些军资呢?什么叫做……不是戎狄人?

    蒋侍郎低着头,仔仔细细地读着孙先生的急信,他希望接着读信的机会,能够尽快理清思路。

    押运……戎狄人……

    蒋侍郎隐隐约约觉得这些词连在一起似乎有些熟悉,脑海中似乎有个念头一闪而逝,但他却抓不住。到底是什么呢?

    六公子送来的血书上写着圈套二字,若是圈套,这又是冲着谁?

    是冲着北境的穆氏将军们?还是冲着负责押运金翎卫?亦或者是冲着兵部?户部?还是别的什么……

    蒋侍郎皱着眉,仔细地思忖着,希望能够尽快抓住问题的关窍。

    第503章 疑云

    “蒋大人,我须得尽快赶回去。”穆红裳等不及蒋文斌细细理清思路,她急匆匆地站起来,朝蒋文斌行了个礼:“陈先生和孙先生去了兵部孙尚书府上,他们要我将信交给您后就尽快赶回去。大人,所有情况您已知悉,一切就拜托您了。”

    “府中信使已经出发去北境了吗?”蒋文斌立刻问道:“六公子的警告须得尽快通知安国公。”

    “孙先生打算用紧急鸽哨。”穆红裳答道:“日出前消息就会递出去。大人可有要什么要叮嘱的?”

    蒋文斌皱着眉想了想,却依旧抓不住心中的念头,他只好朝穆红裳说道:“眼下没有,请转告国公爷,朝中事我会尽力。此外这些日子北境若有任何消息,还请府中尽快派人来递个消息。”

    “好!”穆红裳点点头:“大人放心。”

    说完穆红裳转身往外走,她刚迈开步子,却又停了下来,转身又说了一句:“大人,这些人对我穆家人动手,一定不会选在北境。按照日子算算,我五哥和弟弟应当是在距离北境不远处出事的,我想很大可能是在煊州,煊州过去便是北境绝羽山了。因此我想,是不是可以以兵部的名义下青牌令给煊州州府,让……”

    “等等!”蒋文斌的眉头猛然一跳:“绝羽山!”

    心中那个隐隐约约的念头突然明晰了起来,戎狄人越境在绝羽山附近抢掠物资,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是很久以前,也是丢失了大批军资,北境当时的经略使穆承芳因为防守疏漏,让戎狄人偷偷越境而受了皇上的申斥。

    许久以前的那件事,也是个圈套!当时的兵部的库部主事赵知良管库不利,兵部库存账面漂亮,但实际上霉变损失严重,而时逢朔北将军穆承德与戎狄开战,急调军资,赵知良慌了神,求到自己的恩师李相头上,想要蒙混过关。

    李相为了保住自己的学生,与当时的兵部周尚书联合做了个“强盗”局,足足抢掠了四成兵部押运往北境的物资。

    当时皇上震怒,派了钦差过去彻查,但查来查去也没个结果,最后得了个戎狄人偷偷越境劫掠的结论,这盆脏水泼到了北境守军头上,经略使穆承芳百口莫辩,却也只能认下这口黑锅。

    赵知良之前的事被顺利遮掩过去,一路高升,这事儿被捂得严严实实,直到蒋文斌做了兵部的库部主事许久之后,才偶然间发现端倪,当时蒋文斌偷偷查明了真相,拿到了兵部当年的库单,还有两位库部司吏的口供,他原本想借由此弹劾李相和周尚书,但谢常静怕蒋文斌被周尚书反咬一口,因此拦住了。

    后来谢相父子做了局参奏赵知良,又通过军械案扳倒了周尚书,让李相一脉大伤元气,蒋文斌也算达到了目的,因此那份证据就一直留在了谢常静手里,蒋文斌没再问过。

    时间过去将近三年,赵知良被贬官,周尚书早已倒台,蒋文斌原本已经不再惦记这件尘封的公案,但穆红裳这一句话,突然撞开了他尘封的记忆。

    绝羽山,戎狄人抢掠!

    相似的关键词瞬间让蒋文斌将那桩久远的陈年旧案与今日之事联系了起来。

    六公子留书上写了明了“圈套不是戎狄人”几个字,与当年那桩抢掠案如此相似,让蒋文斌不得不疑心。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