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2/2)
王家抬去谢家的聘礼十分丰厚,引来了半个城的百姓围观,显而易见,王家十分重视谢淑仪这位长孙媳。
说白了就是他非常善于钻营,既放得下身段,也拉的下脸来,比一天到晚端着世家大族架子的温承平可强多了。李相吩咐了温承平去拉拢户部尚书何文茂,可是过了这么久,也没什么结果。
赵知良回京中之后,第一时间去李相府里拜见了恩师,李相与他密谈了整整一夜。在那之后,李相与赵知良再无明面上的交往。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知良却在京中低级官员中,显得存在感极高。
因为当时赵知良贬官,罪名其实也不算很严重,皇上想了想,也觉得贬斥这么久足够惩戒,因此很轻易地就将赵知良从边远地区调了回来,安插在翰林院,做了个七品闲职。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李相这次居然非常沉得住气。他没有急着争抢权利,反而给皇上上了个折子,捞人。
皇上当然心里很清楚,郑瑾和李相联手举荐的这个赵知良,是他们自己人。
因此赵知良被贬官之后,李相一直惦记寻找机会将他捞回来,毕竟赵知良这人除了让人放心之外,疏通关系的能力也是非常让李相看中的。
不得不说,在之前的党争中,李相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该取舍时毫不犹豫,宁可在党争中处于下风,也全力以赴,将皇上交办的重要任务给办得漂亮。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首先因为王知秀大人,与李相的关系其实还好,政见不合是常有的事,至少两人并没有像之前谢相和李相一样,公开交恶。
被捞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相的学生,之前被谢相设局参奏过的前真定府尹赵知良。幸好当时皇上是派了郑瑾去真定府查赵知良的案子,李相是郑瑾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势力,郑瑾因此还是对赵知良手下留情了,最后只是贬官而已,并没有赶尽杀绝。
看到赵知良这么有出息,仪王郑瑾和李相自然都很满意。眼下兵部还空缺着一个五品侍郎的缺,郑瑾和李相早就盘算着安插自己人入兵部,眼下瞧着皇上对赵知良印象还可以,两人立刻瞅准了机会一唱一搭地联手将赵知良推了上去。
没错!捞人!
然而最终结果也真的没让郑瑾和李相失望,赵知良捱风缉缝、削尖脑袋的四处钻营,没过多久就不知通过什么方式,得到了翰林资政的赏识,被起复封了从五品枢密都承旨。
谢三小姐谢淑仪,就是在这样一个晚桂飘香的深秋,与王知秀王大人的长孙过了大礼。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37章 新侍郎
但皇上仔细想了想,眼下兵部孙尚书是王知秀好友,已有的三位侍郎里,两位是兵部老人,一位是谢相的人,六位主事里,一位主事是顾大学士的学生,还有个姓乔的主事是小五塞进去的。若是赵知良入兵部做侍郎,三位侍郎都是李相的人,倒是也不算失衡。
其次还因为,最近的李相,的确是春风得意,风头无两。他主持与戎狄人的和谈,虽然历时一年多,过程极其艰辛,但最终的结果,让皇上十分满意。李相因此在近一段时间内,颇得皇上倚重,所以这一次王家和谢家过大礼,还是给李相家里送了请柬。
一转眼就是深秋,晚桂都要落了啊……
他毕竟是从三品大员的任上被贬官的,眼下调回京,那就是起复的信号,许多人都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因此赵知良不仅仅在翰林院同僚中混得如鱼得水,甚至京中不少官阶高过赵知良的京官,对他也是颇为客气。
眼下的赵知良,就像是被郑瑾掐住喉咙的兔子,死于活,全凭郑瑾的心意,因此他现在表面上依旧是李相最听话的学生,一个犯了错被贬官的倒霉蛋,但实际上,他最怕的人不是李相,而是郑瑾。
说这话的人,自然有几分挑事的嫌疑,当事人谢家和王家,自然都心中有数,也不甚在意,反而那些无关紧要的闲杂人等,倒是挺喜欢听这些闲言碎语,比如摇着小扇子,坐在谢家花厅,等着吃酒的李相夫人。
皇上对于之前的朝堂纷争,心理也是有数的,他知道李相失了对兵部的掌控之后,心里很不平衡,这一次趁机塞人本也在皇上意料之中。而且李相在与戎狄的和谈中,也的确立了功,因此皇上很轻易地点头答应了李相与郑瑾的保举,将这个五品兵部侍郎的位置给了李相,算是对他之前的奖励了。
李相想办法将赵知良调回京之后,就丢在一边不搭理他,就像没这个人,而郑瑾呢,则不动声色地观察,就想看看赵知良能折腾出什么花来。
“哪里是特意为你,我也想喝一碗桂花甜汤呀。”顾仪兰微笑着摆摆手:“眼下正是深秋,晚桂正好,不吃不是浪费了?”
赵知良这人虽然能力极平庸,但却是个标准的官油子,很善于察言观色,因此自打他升了枢密都承旨,在御前办了两回差事,皇上对他的印象倒也还算可以,至少他在皇上面前演得挺像回事,像个认真办差的老实人似的。
因此在于戎狄的和谈过后,李相瞅准了皇上心情好的日子,指挥同样在和谈中立了大功的礼部尚书,帮被贬在贫瘠地区做县令的赵知良说了两句话。
倒是温承平的女儿温梅清比他还机灵些呢!倒是与何家的两位小姐相处不错。可惜这并没有什么用处,温家与何家的交情还是没能从后宅延伸到朝堂。
按道理来说,以谢家与李家之前的交恶程度,王公子与谢淑仪过大礼,是绝对不会邀请李夫人的。
原本由兵部库部主事出身的赵知良,宦海沉浮一大圈,最高做到三品府尹,又经历了贬官和起复,大起大落之后,居然又回到了兵部,成为了兵部侍郎。
当然了,从郑瑾手里讨便宜是不可能的。赵知良虽然暂时保住了命,也没有彻底丢了官,看起来似乎挺幸运的。但其实郑瑾已经结结实实地将他查了个底掉,将赵知良所有的证据全部捏在手中。
不过就算王家已经尽力准备聘礼,却也依旧比不过顾仪兰过大礼时的排场。顾仪兰成亲还不到两年,时间还不算太久,目前大家对于她的婚礼,还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此之后办婚礼的人家,难免会被拿来与当年穆征衣和顾仪兰的婚礼比较。
“大嫂你可真是……”穆红裳叹着气,跟着顾仪兰去喝汤了。
郑瑾对于赵知良的控制,李相其实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他并不在意。连他自己都是郑瑾的人,都是利益共同体,李相甚至觉得,这样被牢牢攥住把柄的赵知良,更让人放心。
比如这次谢三小姐过大礼。排场虽然已经足够大,但依旧有人嘴碎的议论,说是不及安国公府送给顾家的聘礼。
尤其是赵知良之前在京中的同僚和科举同榜,自从他调入京城之后,纷纷主动上门示好。而赵知良很显然也十分适应这样的日子,他是真的非常擅长官场逢迎这一套,长袖善舞,日日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
和谈结束后,皇上大大褒奖了李相,这些日子,显得也更加倚重李相。人人都以为,李相扳回一城之后,会急着报复。毕竟之前林相告老还乡之前,几位朝中重臣联合围剿李相,让他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连兵部都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