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1/2)

    “我嫁去哪里都没所谓,”穆红裳答道:“对我来说,不能留在京城,不能留在祖母和娘亲身边,到哪里都一样。我以前想嫁去北境的,离爹爹和哥哥们近一点,这样说不定有机会常常见到他们呢。可是哥哥们都说江南好,他们想卸甲后找个气候宜人的地方养老。我们说好了,我先嫁去江南,帮哥哥们买房子置地,等他们卸甲以后,就去江南找我。”

    郑瑛转头望着穆红裳的侧脸没说话。大周建国以来,穆氏一族世世代代守北境,这么多代了,还没有哪个穆氏将军是平平安安活到卸甲的那一天呢!若将来真是有穆氏将军平安卸甲,那多半也都是在京中养老,与子女们在一处,享受天伦之乐,像是如今的穆老夫人一样。

    所以郑瑛很清楚,江南这个地点,大约是哪位穆家公子哄妹妹时候的随口之言,穆红裳这样聪明,心中应当是有数的。但她还是牢牢地将这件事,这个地点记在心里,并且认真地去执行。

    因为穆红裳的这个“计划”,其实不如说是她的愿望,一个她与哥哥们之间的单方面契约。她先保证自己能够说到做到,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说服自己相信哥哥们也都能说到做到,能够平安活到卸甲的那一天。

    “江南很好。”郑瑛最后语气平静地答道:“气候宜人,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哥哥们也是这样说呢。”穆红裳唇角沁出一丝苦笑:“可惜离京城远了些。”

    “其实宜陵也不错,”郑瑛语气淡淡,就像是随口提个建议似的:“虽然比不上江南富庶,但气候温暖宜人,很适合养病养伤,那边有个行宫,你知道吗?”

    “知道的。”穆红裳答道:“皇上都在那里建行宫,气候肯定很好呀。”

    “嗯。”郑瑛点点头:“我四皇兄从小体弱多病,这些年一直在宜陵行宫养病,那边气候适宜,好转了许多。你若想找个好地方给你的哥哥们养老,宜陵也是个好选择,距离京城不算太远,至少比江南近些,将来你回娘家也便利。”

    “还是不了。”穆红裳摇摇头:“哥哥们喜欢江南,远些就远些,我没关系的。”

    第433章 戴孝

    穆红裳的回答,郑瑛一点都不意外。这姑娘果然是将之前与哥哥们的戏言当成了必须执行的契约,并且固执地决定单方面执行。

    “你哥哥们很会选地方。”郑瑛朝穆红裳点点头:“江南的确比宜陵更好,繁华富庶。”

    “所以我会在江南等着他们。”穆红裳望着月亮答道。但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并没有如往常一般,带着生机勃勃的明媚笑容,反而流露出一丝迷茫和怅惘。

    郑瑛没说话,也仰头望着月亮。

    “月亮好圆啊。”穆红裳轻叹了一句:“今儿是中秋呢!团圆的日子,应该一家人一齐赏月才对。”

    郑瑛没有回答,反而直接转身离开了,连告别都没有。穆红裳似乎并不介意郑瑛就这样离开,她没有动,依旧坐在回廊的围栏上,仰头望着月亮,眼眶依旧是干干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荷叶才寻了过来,一看到穆红裳坐在这里,立刻松了口气:“小姐,您怎地在这里坐着。”

    “哦,该回灵堂了。”穆红裳从倚栏上跳下来,转身就想往灵堂的方向走。

    “小姐!”荷叶急忙一把扯住了她:“您这出来还没两刻钟呢,都跪了一天了,奴婢备好了热水准备给您敷一敷膝盖呢。菱角已经端了饭菜回来,您好歹用些呀。”

    “不饿。”穆红裳摇摇头:“荷叶姐姐,你们别忙了,我歇过来了。”

    “那不成。”荷叶固执地一把扯住穆红裳,怎样都不肯撒手的模样:“老夫人特意叮嘱过,让您用过饭才能回去,小姐不能不听话。您还得在灵前守好些日子呢,哪能这样熬着……”

    荷叶一路唠叨,一路扯着穆红裳走远了,她们的声音渐渐消失后,郑瑛突然又从转角处绕了出来,回到了回廊中,穆红裳刚刚停留的位置。

    他学着穆红裳的样子,靠在了回廊倚栏上,抬起头,望着天边的月亮……

    郑瑛和郑瑾代替皇上为穆承芳守灵,两人一直到第二日清晨才离开。

    第二日,赶来祭奠穆承芳的人更多,许多五品以下的官员都是在这一日赶来祭奠,其中包括顾仪兰的父亲、谢淑柔的父亲,还有兵部侍郎蒋文斌。

    其实公祭第一日,谢相、顾大学士、李相等等这些朝中重臣都已经来过了,顾家因为是亲家,因此顾大学士夫妻带着顾三爷夫妻一齐上门致哀,这第二日顾三爷再来,其实是同户部的同僚结伴前来致哀,有那么几分集体活动的意思,同为户部官员的谢常静,就是同顾三爷一同上门的。

    朝中各个衙门的低阶官员大多数都是如此结伴前来,只除了兵部侍郎蒋文斌。

    蒋文斌是单独过来的,一进灵堂就哭得很难过。他脸色灰黄,眼下带着深深的乌青,看起来也有好几日没有休息好了。

    蒋文斌的悲伤很真诚,他作为钦差,去过北境几次,与曾做过经略使的穆承芳非常熟悉。蒋文斌其实十分敬佩有勇有谋的穆承芳,在他心里,穆承芳绝对当得起“文韬武略”这四个字。他认为穆承芳不仅仅是朝廷的一员猛将,跨马上阵英勇无匹,同时还在军事韬略、对于边境大势判断、京中朝局分析、北境的地方治理等等方面,也都颇有见地。

    在蒋文斌心里,就算是哪一日穆承芳卸甲,也可以做个优秀的文臣。因此穆承芳病重卸任经略使之后,蒋文斌是真心实意地盼着穆承芳能够早些回京养病。

    他盼着穆承芳能够早早好起来,也盼着能再有机会能与这位睿智的将军多多交流。蒋文斌甚至觉得,穆承芳若能够回京,一定会在兵部政务上,给予他不少指点。

    可惜蒋文斌的希望落空了,穆承芳选择了将最后的生命力全部燃烧在北境这片寒冷贫瘠、战火蔓延的土地上。

    他没有回来,也永远不会再回来。

    蒋文斌是腰上扎着白布腰带进门致哀的,他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当朝官员,进灵堂后,他向穆承芳的灵位恭恭敬敬地行了敬师礼。这一切都被他的好友谢常静看见了。谢常静当然很吃惊,也觉得蒋文斌不该这样做。

    “文斌,你这是做什么。”谢常静避着人,偷偷拽住了蒋文斌,皱着眉说道:“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呢!你这样做,无异于当众宣布你与安国公府关系匪浅。怎能如此不谨慎,也不怕招惹非议。”

    “谁愿意议论就议论去,”蒋文斌沉着脸答道:“穆忠敏公是国之栋梁,为保大周江山安稳,一辈子都尽心尽力,我身为兵部官员,今日就算是为他披麻戴孝也是应该的。”

    “你可真是!”谢常静就差没指着蒋文斌的鼻子蹦高了:“年岁渐长,怎地反倒生出些少年意气了,这脾气是越来越左犟了!你可是兵部官员,结交外任武将,这是遭忌讳的!你的前途还想不想要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